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4日,山西五台山出现夏霜奇景。一大早,晨练的人们发现山野中嫩绿的野草上面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霜。五台山气象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天五台山气温略有下降,最高气温在17.4℃,最低气温6.8℃,凌晨2—4时,五台山地面气温在-0.8℃。所以会在地面形成霜冻。  相似文献   

2.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为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遗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塔通高67.31米,五层六檐,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檐覆盖筒、板瓦,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是国内现存古代建筑中最古最高的木构塔式建筑,亦系世界木构建筑中罕见的珍品。木塔台基高4米,分两层叠涩砌筑,均用石块垒砌。下层为方形,每面各出月台一方;上层依塔身筑作八角,东、西、南三面亦各出月台一方,南面台基两侧有石阶可转折而上,台基和月台各转角处均置角石,其上圆雕卧狮凡卫7躯,姿态…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1,(12)
由台湾开证法师捐资修建的五台山大智路于10月2日竣工。开证法师率台湾朝山团一行百余人和中国佛协、山西省佛协、山西省宗教局、五台山佛协有关法师、负责人共同举行“大智路”竣工仪式。大智路是一条用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式人行道,全长480米,宽2.2米,计1080级台阶,由善财洞直通黛螺顶,使崎岖险峻山岩成为通衢,为朝山的善男信女提供了极大方便,也给海峡两岸佛子又  相似文献   

4.
玉花池     
玉花池是五台山较为古老寺院之一。民间传说,五台山先有玉花池,后有碧山寺,可见此寺历史的悠久。清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月巡游五台山,将台内十座青庙改为黄庙,其中有玉花池。从此,这座古刹就成为黄庙。玉花池,古名万寿寺,在台怀镇西北十里许的新坊村,依山面水,环境清幽。寺北约三十米处有一石池,约三米见方。  相似文献   

5.
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文物。下对大白塔的修缮及外貌作一简述。一、历代维修情况山西省社科院崔正森《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考证曰:大白塔始建于大德五年(1301年),系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制造。塔内有唐长安二年(702年)妙胜造的二层八角佛舍利塔。历代屡有修葺。明代帝王崇建,规模很大。据《清凉山志》卷二载:“永乐五年(1407)。上敕太监杨升重修大塔,始建寺。”又据明嘉靖十九年(1541年)寺碑记载,明永乐四年秋,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的“佛国藏珍楼”在显通寺内,由原粮仓楼改造而成。楼高16米,分3层,总面积400多平方米。楼内陈列五台山佛教珍贵文物224件,于今年6月上旬正式展出。走进藏珍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代乾隆帝书于广仁寺的楹联:“到此即空还即色,  相似文献   

7.
在 2 0 0 0年 6月山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一套《五台山文化丛书》中 ,有一本由崔玉卿点校的《五台山〈传〉〈志〉选粹》,翻阅后殊觉可贵之点颇多 ,故不揣愚钝 ,一吐为快。一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将五台山历史上留传下来的 4部最著名和最有学术价值的《传》《志》合在一起点校出版 ,为爱好和从事五台山历史文化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部非常便捷的工具书。五台山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亦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 ,其历史悠久 ,影响巨大。于是 ,千百年来 ,就出现了不少记载、讽诵五台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的图籍。其中 ,…  相似文献   

8.
在塔院寺大白塔的北面,矗立着一座宏伟高大的木构建筑物。这就是五台山最大的藏经阁。这座藏经阁,为两层三檐硬山顶的木构建筑,面宽二十五点三米,进深一十三米,宏伟高大,雕饰华丽,酷似宁波“天一阁”。在藏经阁的中上方,悬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第361窟主室正龛内北侧帐扉顶画圆盖飞天图案,西、北壁屏风二扇,画文殊显现与五台山图。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重新考察了这两扇屏风画,核对现存的部分题记内容,初步确定了五台圣迹上主要画面的情节。进一步将这两扇屏风进行了拼合,可复原出一幅完整的五台山图。通过与敦煌石窟其他时代的五台山图对比,及榜题文字的语言习惯的比较,认为这幅五台山图的粉本可能属于长庆二年吐蕃遣使于唐求回、并经吐蕃改造后再传入敦煌的五台山图。此图应属于五台山化现图之类,这种简略的五台山图已初备五台山的雏形,为后世巨幅五台山图的绘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西台风光     
西台名挂月峰,海拨2773米,位于台怀镇以西二十五里处。支山西北延四十里,至繁峙县。奇石秀水五台山诸峰多有龙翻石,相传是当年东海龙王的五条小龙翻山寻找清凉石所致。西台的峰谷沟坡里布满了这种仿佛刚刚被刨翻出来的石头。被人称作龙滚寻母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与其它诸台的龙翻石相比,西台的龙翻石更为奇特、神秘,关于这些奇石的传说也很多。  相似文献   

11.
金阁岭牌楼     
在五台山中台与南台之间,横卧着一条大蟒般的峻岭,称为金阁岭,海拔1900米。该岭因唐大历五年(770)创建金阁寺,内建三层九间金阁故名。这条岭,是五台山西南面的重要入口处,是从太原、忻州方面的客人进入五台山旅游区的必经之路。金阁岭,环境幽雅,雄姿壮观...  相似文献   

12.
金阁寺建筑与塑像概述高明和金阁寺,位于五台山锦绣峰西北麓的金阁岭上,海拔2013米,距台怀镇约15公里。昔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宇由不空三藏派其弟子含光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建成。其初建佛阁三层九楹,并东西十二院,皆...  相似文献   

13.
永祚寺双塔雄踞太原市东南山丘制高处,是该市重要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也是太原市的标志。400余年来,双塔经历了风雨侵蚀、大地震动和战争的洗礼,使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特别是东塔,发生了严重的倾斜、扭曲,岌岌可危,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太原市对双塔进行了成功的维修,使双塔整旧如旧,恢复和保持了原有的风貌。永祚寺双塔是太原市古老的建筑之一,其中东塔建成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西塔建成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两塔相距46米,高13层,底层高7米,从二层以上各层作规律性的递减,底面呈八角形。东塔边长4.36米,塔高54.76米,塔体…  相似文献   

14.
石经幢的兴起与五台山文殊信仰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志静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所讲述的佛陀波利礼五台,被文殊点化的神异故事影响更为广泛。在此经的流传过程中,随即也兴起了建立经幢之风。唐代开始,全国各个寺院几乎都建有石经幢。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以来的近30座石经幢,这些经幢承载着大量的佛教历史信息,为研究五台山佛教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现对此经的兴起以及五台山石经幢的形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台怀镇位于五台山五个台的中心谷地,狭谷呈南北走向,平均谷宽400米,海拔1600—1700米,周围山峦叠嶂,蕴秀藏云,寺庙林立,古迹成群,集中在台怀镇的寺庙就有30多处,它是五台山的佛教中心和旅游中心。为使人们更多地了解五台山气候,以促进五台山旅游事业的发展,我们就1970—1981年在罗(目侯)寺观测的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塔院寺毛主席路居馆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影壁石刻毛主席有关五台山的论述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能给游人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建议将路居馆影壁石刻文字补充为:“要努力去创造无数大大小小的抗日根据地,从建立山西的五台山,到建立全中国的五台山,争取最后的胜利。——毛泽东(摘自1938年3月3日毛泽东《对陕北公学...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因五台山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被称为“华北屋脊”。山上六月飞雪,夏无炎暑,所以又名清凉山。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南山寺的天王殿前立着一通青绿色石碑,碑额上雕龙戏珠,下有龟趺,石碑通高4.65米。碑身阴面镌刻:故荣禄大夫、大司徒、大承天护圣寺主持,前五台大万圣佑国寺主持、宝云、普门宗主、广慧妙树德宗弘教大师印公碑铭。额题:光前裕后。碑文内容是记述弘教大师的生平和业绩。勒石时间为大元至元五年八月吉日,大万圣佑国寺主持智安立石。因此,人们认为此碑是元代石碑,距今已有656年的历史。人云纷纷,说此碑是五台山现存最早的一块元碑。 近日,我受省文物局古建研究所的委托,调查五台山的有关文物,就此碑作了重点调查核实。在抄录此碑的正、背两面的碑文时,发现正面碑文题为“钦差敕建五台山大万圣佑国南山极乐寺重建万人碑记”。值得注意的是额题系重建万人碑记,时间为“大清光绪九年岁次癸未年孟秋月朔日立”(即公元1883年)。与背面勒石时间晚544年。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金阁寺的千手观音像重塑贴金工程告竣,定于今年八月六日隆重举行大型开光法会。金阁寺是唐大历五年(770)由印度不空和纯陀法师来华监督修建的一座寺庙,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它座落在五台山锦绣峰北岭口,占地二万一千一百平方米,有殿堂楼阁一百六十余间。传说用铜铸瓦,瓦上涂金,一片金碧辉煌,故获“金阁浮空”美称。主殿为观音殿,内供观音菩萨站像,高达一十七点七米,姿态端庄,眉目传神,是名闻遐迩的一尊圣像。因之,金阁寺不仅是五台山的一座重点寺庙,也是中印文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研究会学术规划大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台山研究》2001,(4):42-42,47
为积极开展对五台山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使五台山早日加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并形成一门“五台山学”,特制订五台山研究学术规划如下:一、工作宗旨 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贯彻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五台山进行以佛教文化为主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为五台山及山西乃至全国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1、五台山地理 古代五台山地理范围 现代五台山地理范围二、研究课题 今日五台山旅游区的界定 自然风光、气候特点、山川、地质、地貌、水文2、五台山历史 历史沿革 重要历史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