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奴隶制、封建制时期国家与社会是同一的、重合的,这种现象导致了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泯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与社会是分离的,这种分离具有历史进步性,同时也带来了人的生活的二元化与人的本质的异化.只有国家复归于社会,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思想中,内含着对人的自由、本质、发展的伦理关怀意蕴.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和平、社会的和谐,需要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从道教经典中吸取智慧,从道教文化中寻求共识,以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深厚、历史悠久的民族。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自东汉时正式创教,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尊太上老君为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人属现代可直接观察的人类发展诸阶段中最古远者,许多有关宗教起源及其早期诸形态的著作,多援用澳大利亚人宗教信仰的实例,以广征博引。在1788年欧洲人移居澳大利亚之前,土著居民尚未经受欧洲殖民化的影响时期,原居民依然结为游猎部落,不知农耕、豢养家畜、纺织、制陶或制作弓箭之类的狩猎工具以及制作金属器物,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异常迟缓。由于澳大利亚孤悬大洋之中,与具有较高文明的诸民族异地而处,与周围世界完全隔绝,另外该大陆自然条件无显著季节性差异,无猛兽侵袭之虞,无须加以防范,靠狩猎和采集,即可满足最低限度的需求。澳大…  相似文献   

4.
正政治忠诚观与一个国家的哲学理念、价值观念、政治文化密不可分,东西方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伴随着忠诚的对象的不断演变,逐步在价值层面上蕴含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伦理,为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新时代,应借鉴吸收中西方政治忠诚理论的有益成分,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政治忠诚观,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政治伦理和凝聚力量、智慧和共识的道德基础。我想谈三个问题:政治忠诚的历史演变与时代  相似文献   

5.
布洛赫重申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他来说,唯物主义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唯物主义问题,马克思主义中一开始就包含了唯心主义,哲学的最伟大业绩多半是唯心主义思想家完成的.暴力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国家乃是暴力的潜力本身,国家的消亡是一个无暴力的、和平的过程.被压迫者的革命运动依然存在,大学生运动不会消亡.无神论与基督教并不是二者择一的问题,无神论与基督教的对话也不是一场徒劳的对话.世界过程本身处于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尚未被获取,但也尚未被挫败."已知的希望"取决于把科学投入于希望的国度之中.存在第二真理,即乌托邦的-具体的真理问题,这是真理所固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下,大量的传统观念、风俗习惯正发生着变化,一些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正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消失.保护与发展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发展传统文化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也是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涉及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等各个层面,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验,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与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和平"既指没有发生战争或暴力行为的社会环境,也指人的适闲安静的情绪状态。几乎每一种宗教教义都表达了对各种破坏性战争与凶残暴力的否定,表达了对富足、公正、安宁、尊严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如何实现和平的途径与方法的探讨。由此,宗教中包含着丰富的和平思想与和平实践。在综合各种宗教和平观的基础上创建宗教和平学,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一种文化资源,应当是今天宗教学研究中一个有待于探讨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2011,(1):10
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宗教间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涉及宗教的矛盾冲突日益增多,对国际政治和世界事务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中国处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倡导宗教和谐,是各个宗教适应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7月,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听取西藏宗教工作情况介绍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群众的宗教信仰,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文媛  刘成 《学海》2006,(1):194-196
2005年3月4日至6日,中国学术界第一次关于和平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主题为“人类历史上的对抗、冲突与化解”。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澳门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和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联合主办。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毕晓普女士、南京市副市长许慧玲女士、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兵教授,以及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挪威等国家的50多名学者与会并提交论文40多篇,对和平研究的许多问题提出了富于启迪性的观点。和平研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学术界对什么是“和平”这个核心概念尚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正中日韩佛教界联合举办和平法会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祭,也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为铭记历史、祭奠逝者、凝聚共识、珍爱和平,12月13日,中、日、韩三国近300名僧侣及部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聚集在江东门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庄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世界和平法会’",共同超荐逝者、告慰英灵,以自身的  相似文献   

12.
伦理是一种智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那么我们不妨说 :伦理学是使人明智的学问。伦理 ,也可以说是道德 ,其实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 ,基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要求所形成的一系列共识 ,是一种“社会整体的契约” (弗兰克纳语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这种共识是以原始的宗教禁忌的形式存在着 ,人们相信 :不遵守这种禁忌将会给群体带来灾祸 ,即会威胁群体的存在和发展。因而 ,对于不遵守禁忌的社会成员 ,群体将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惩罚。人们为了避免受到惩罚 ,同时也是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而遵守这些禁忌 ,以求得融入…  相似文献   

13.
庆祝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成立十周年座谈会26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会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在讲话中指出,"中宗和"成立十年来,高举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为发展同世界各宗教和平组织的友好往来与交流,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圣经中,耶稣的山中圣训讲到:“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就社会方面讲,教会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社会,提供和平,并且要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所以天主教一直就向往  相似文献   

15.
当前治理理论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状态。最早提出"治理"概念的西方治理理论存在明显的缺陷,正面临着民主批判的两面性、国家定位的模糊以及对治理和治理理论可能性的怀疑三方面问题。这些冲突根植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特别是"个人-共同体"和"国家-社会"两个维度的矛盾。作为治理理论兴起背景的新自由主义共识已经解体,治理理论发展需要新的政治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国家-社会-个人"结构关系的批判性观点,提供了超越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思想依托,与中国的治理实践共同拓展了治理理论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对澳大利亚联邦运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博 《学海》2003,(4):91-96
19世纪后半期澳大利亚联邦运动是 19世纪中期自治运动的继续 ,是一场在澳洲社会渐进发展中形成的民族民主运动。在这场运动中 ,澳大利亚民族趋于成型 ,民族国家得以建立 ,在平稳的嬗变中完成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与转型  相似文献   

17.
道德共识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委员会是应用伦理学的实践平台,是人们通过民主对话与协商应对和解决社会生活中涌现出的伦理悖论与道德冲突,从而形成道德共识的重要场所.从应用伦理学发展史上看,比较著名的伦理委员会最先产生在生命伦理学领域(特别是基因与生殖技术)里,有英国的沃诺克(Warnock)委员会、澳大利亚的沃勒(Waller)和迈克尔(Michael)委员会,加拿大的贝尔德(Baird)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信仰和平     
作者一开始就说,害怕战争的不可避免,乃是对和平缺乏信心。在第一节中,作者论证说,尽管历史、道德和科学证明,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这都不是理由。归根到底,这是没有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考虑人这一特殊的结构。人不象动物那样沿着各自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分散,而是不论民族和国家都在向统一意识的高等有机体发展。因此,人们必须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要生存,就应当互相排挤。这种错误的思想长期以来滋长着社会内部的斗争。人没有必要互相排挤,只有统一。所以,并不是战争的调子在扩大,而纯粹是思潮的矛盾。在第二节中,作者又说,从人类社会的结构来说,和平也总会有一天要到来的。因为首先地理、伦理、经济和物质等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人类群众永不过分地控制自己;其次,由于人们伟大的合作和自我牺牲,使人类出现着稳固的关系。所以,与其说人类将整个地停止组织和统一,无宁说地球将停止转动。作者在第三节中说,要人世和平,大家必须互相让步。对于这一点,大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做起来是紧张的,但必须这样做。因此,从生物学上说,真正的和平,既不是战争的中止,也不是战争的反面,而是战争的一种自然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19.
梅康钧 《天风》2006,(19):20-21
宗教徒对于暴力与和平的关注,始终延续在宗教历史的发展中,但问题是,我们能否从世界和平发展跨文化的宗教体验中,寻找到一种必要的行动依据。当我们从感性的电影艺术形式以及理性的和平文献中,再次触摸到和平是以心灵和平为前提时,也必定将我们的信心,在人类和平永恒的期盼中,再现人类社会和谐美好的境况。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是经济的社会,货币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否就能断定我们的社会处于同西方一样的"消费社会",这就需要一定的思索.社会在不断发展中,经济因素是一个关键的指征.同时,精神上的审美追求也在同它产生着一致性.在经济与审美的矛盾冲突中怎样的显现才是和谐的,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标志.社会中的人们处于"展示"的景象中,符号和影像控制着整个视野,这时的人们始终在自己编制的网络里撕扯着自己空洞的外壳.但人们还是渴求自身力量的释放,在看别人的同时吸引着他人的注意,这是一个认同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应该在审美这一高级精神境界中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