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关于油画民族化发展的研究以及如何突出油画的民族文化身份,是重大又深刻的课题.突出油画艺术的当代文化身份,使油画艺术形式的民族性与绘画性相融合,以探索出一条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油画民族化发展的道路,是每个美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联系密切.我们应在加强对中外油画艺术传统学习、深入理解油画艺术本质的基础上,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油画艺术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油画艺术创作的主体还要发挥充满个人特色的艺术优势,这样,富有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性风貌的作品便会产生.  相似文献   

2.
动画影像给人们带来了非同寻常的视觉享受,动画中优秀的角色形象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带来了极其丰富的艺术和商业价值。在当代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大环境中,中国动画影像创作却呈现出雷同或者媚俗的趋势,盲目模仿国外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匮乏势必会影响中国动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传承本民族文化精髓对于中国动画的长足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动画要走民族化道路应注意以下几点:1.民族化的动画角色设计,2.民族化的动画故事情节,3.民族化的文化精神内涵,4.民族化的视觉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石窟造像艺术的东传之路,是不断被中国文化影响而发生风格改变的道路。云冈二期的造像已经出现了明显世俗化的趋势,加上北魏"太和改制"的影响,石窟艺术中汉民族的文化艺术元素逐渐增多起来。北魏迁都洛阳后,中国的石窟造像艺术更是步入了民族化和世俗化的快轨道,由北魏到唐代,龙门石窟历史地见证了佛教造像艺术的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革命文艺"民族化"的口号,既有扩大抗战动员的原因,也有纠正五四新文艺偏差、重塑革命文艺的考虑。在他看来,革命文艺的民族化应当妥善处理民族化与人民性、现代性、国际性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深入人民生活,推进基于人民性的"民族化";通过利用和改造旧形式,推进朝向现代性的"民族化";通过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资源,保持民族化与国际性之间的合理张力,最终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总之,革命文艺的"民族化"战略,意味着革命文艺从单一的阶级立场转换为民族-阶级双重立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实现;而革命文艺的民族化方法,也体现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处理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辩证智慧。  相似文献   

5.
油画艺术作为一种舶来品,自立足于我国的那天起,就始终处在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之中。西方油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具有中华文明精神内涵的油画形式,开始了向民族化、本土化方向的转变。这一时期的中国油画家必须在实践中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以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好地融入西方油画艺术之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油画。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方油画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相融合产生的中国意象油画,集中体现了油画民族化与本土化的不断融合,是民族气质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融合。面对全球化的格局,意象油画的出现,促使画家们在本民族文化中的觉醒,肩负起民族精神塑造的使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真切地传达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彰显了民族特色,经过不断的发展,必将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绚丽多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油画从其他国家传入我国以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体系。油画不仅能够传播文化精神,同时还能够丰富民族文化艺术的形式,促进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在油画逐渐趋于民族化的过程中,油画创作者开始不断地吸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元素以及精神内涵,为油画创作增添了多种内容,促进了油画艺术的创新发展。文章以促进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在油画创作过程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影视剧时代美学精神的内核,一方面体现在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与人文情思的主体性认同,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当下时代文化发展趋势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回应。中国影视艺术只有进入一个整体综合的新阶段,才能孕育希望,酝酿辉煌,才能在"无代"的综合中强化个性的创作,迎来一个群星璀璨、百花盛开的影视新世纪。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期这一大背景下,通过对休闲、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以及其中的环境艺术进行分析、研究;从环境艺术与休闲两个不同体系的文化交叉点入手,试图找出艺术与休闲的契合关系,从环境艺术角度去构建"中国式休闲"空间理念,营造本民族的休闲环境、空间;进而推动艺术去引领休闲:融入传统休闲,改变现代休闲,丰富未来休闲,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油画传入我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不断与中国文化融合,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油画中的民族风采和传统文化的内容愈加明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基于此,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应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要打破原有题材的束缚,凸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丰富的音乐文化与欧洲作曲技法的结晶。歌词语言的诗意性、音乐表现的丰富性以及钢琴伴奏的完整性是中国艺术歌曲诗意美表达的"三要素"。中国艺术歌曲在精美的诗歌语言、多元的音乐语言表现和完美钢琴伴奏三要素上具有鲜明的特点。"三要素"全面丰富了歌曲创作的民族化内涵,对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以及中国声乐跨入更新、更高的国际舞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唤醒了部分人去到外国留学救国的新文化精神。西方不同于中国的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式,激起他们了对西方文化强烈的求知欲,这也使得他们对油画的研究变成自主的引进。油画作为泊来的艺术形式,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耳目一新的,但是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也激起了中国人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所以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以徐悲鸿、林风眠和吴冠中为代表的"西画派"在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史上有着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也正是他们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向现代化方向的转变和发展。从吴冠中油画的形式美的构图方式来解读其绘画的特色,及其绘画方式和创作思考对于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方华中 《美与时代》2008,(5):105-106
民族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导致对建筑这一实用艺术的忽视甚至贬低,作为与起居生息紧密相关的建筑理应不能简单被理解为"待风雨"与"辟群害"之功用特征,而应为技术与艺术、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体,最后上升到终极层面--"诗意的栖居",从而将建筑艺术还原到其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水彩画民族化的不断增强,黑龙江水彩画已成为中国水彩画的一个重要分支。近些年来,黑龙江水彩艺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经过几代黑龙江水彩画家的努力,黑龙江水彩画已经进入了繁荣的时期,并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模。黑龙江水彩画立足于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在表现形式、表现风格、绘画技法方面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成为中国水彩画民族化和地域性的代表。黑龙江水彩在保持水彩画本体语言的同时,强调了水彩画的绘画性和表现性,具有极强的笔墨韵味。黑龙江水彩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国文艺理论中去学习和理解我国本民族内在的本质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成熟,将中西方水彩画的思想理念和绘画技法相结合,在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大背景下以极大的包容性将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绘画方式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水彩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影视的互动镜像及国家影视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与影视渊源深厚,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鲜明的民族精神内涵.其互动特征呈现由文学文本向影视作品单向转换多、政治情结弱化与文艺水平提升相映衬、商业性因素较之民族性、艺术性、科技性凸显等特征.二者互动的内在动力体现在影视资源缺乏使得文学文本受青睐、影视的图像叙事功能契合文学叙事与传播、寂寞文学场对光影界的借势与投奔三个方面.二者互动的外在因素主要有文学机制与影视机制的差异、作家编剧导演的创作偏好、影视受众群体及其审美期待.二者氤氲互动的艺术经验将为中国国家影视文化的建构提供艺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学美学角度出发,着力探讨印度佛教艺术在中国的汉民民族化发展的文化、美学选择。总结出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世俗性和艺术性两大基本内驱力。此内驱力在对佛教雕刻艺术的民族改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将传统民俗元素与影视栏目片头动画设计相融合,有利于提升电视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对传统艺术创新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但与此同时,设计师需要注意的是,切勿死搬硬套,为表现传统而表现传统,一味追求外在形式上的表现而忽略作品文化内涵的营造,这种极端的方式反而有损作品的整体构成。只有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展现中国传统意境美和民族文化内涵,才能够创作出既有本民族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国传统的固有文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受到激烈的冲击,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愈加激烈,而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设计艺术,在这种多种文化相互交织又相互融合的复杂环境下,必然要面临着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传播的文化适应问题。要适应的不仅是某种单一的文化,而是社会发展提出的新形势、新要求,是对时代的综合把握能力。只有将国际形势、时尚发展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建构中国设计文化的"民族性",才是设计真正的"文化适应",我们的设计才能在世界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文化热"包括"国学热",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出现,不是偶然的。可以说,这是对于自本世纪初就已显露而后来愈演愈烈的极左文化思潮的反抗。也是力图使中国文化走向正规发展的前奏。极左文化思潮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传统文化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例如,"五四"时期提出的"打倒孔家店",完全否定儒家思想的倾向;以及提出"废除汉字"等,虽然在当时以除旧布新的革命姿态出现的,但是,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看来是错误的,而且从开始就是有问题的。因为,这种文化思潮的前提,是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这种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后的中国,雕塑创作随着当代社会、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着自身的变革。在借鉴了类似城市雕塑热潮之类的市场经验教训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应该会越来越规范化,资金投入也将会越来越理性,只有向这趋势发展雕塑家们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在大众眼前。在这样的大潮流中,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在不断地"进化",可能会随着中国的发展走向一个本土创作理念越来越强的方向,也可能因为全球化程度地加深、文化与民族地融合,创作理念突破本土意识而深入到世界的各个方面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