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拒绝敏感性是个体对拒绝信息的焦虑预期、准备性知觉和过度反应的倾向。以往研究多以单因素的视角考察整体拒绝敏感性,但近年来其结构取向出现了转变趋势,研究者开始从适应功能的视角分别关注其二因素(即焦虑预期、愤怒预期)与三因素结构(即焦虑成分、愤怒成分和拒绝预期),且发现不同结构取向对个体的适应功能具有不同影响,焦虑预期与内化行为问题有关,愤怒预期与外化行为问题有关,而拒绝预期作为认知成分也需要加以重视。未来亟需从性别差异、行为及神经科学证据、本土化研究、年龄差异、针对性干预措施五方面对不同结构进一步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
文本阅读中, 读者往往对事件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期推理。预期推理有两种倾向, 要么是倾向于根据客观现实条件进行的现实预期, 要么是倾向于根据主观的个人意愿进行的意愿预期。3个实验通过自定步调阅读范式探讨了文本阅读中读者产生的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的保持。结果发现, 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在长时记忆中的保持情况差异明显, 现实预期不能在长时记忆中保持, 而意愿预期则能保持; 但意愿预期也不能单独存在, 会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 在受到现实否定后即时消退, 不再影响读者的进一步阅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620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探讨大学生群体认同、自尊和心理疾病污名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使用LISREL 8.70建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群体认同显著地负向预测自我污名,且通过自尊和公众污名这两个中介变量影响自我污名;(2)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自我污名,公众污名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污名.结论:三个变量之间相关非常显著;所建构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4.
“预期与非预期”矛盾是恩格斯晚年所特别阐发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史哲学历来关注的一个难题。这一问题并不像有神论者认为的那样,是神意和天命所为。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无神论看来,“非预期”根源于实践内蕴的历史规律与人的目的之间的冲突,而非神意所为;“预期”只是“现实的人”的“预期”,与神灵无关。“预期与非预期”矛盾的科学无神论诠释,将人民获得现实幸福的能力由神灵归还到人手中。  相似文献   

5.
研究考察6~8岁儿童在由观察者预期造成的对模糊信息有多样解释上的理解.操纵影响观察者预期的因素,包括知觉经验、知识水平、先前经历和偏见,要求儿童预测观察者对局限视野图形或两可动作信息的解释.结果表明,6岁儿童仅对观察者偏见影响其对行动者行为的解释拥有部分理解,他们还不能理解知觉经验和知识水平会影响观察者对视觉刺激的解释,以及先前经历会影响观察者对行动者行为的解释.7岁儿童除了知识水平外,其它三方面的理解都已发展起来.8岁儿童可以理解多种观察者预期造成的解释差异,解释性心理理论比较稳定,但离完全成熟的理解还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6.
预期理论基于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批判与发展,提出了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对以往风险决策研究中所发现的现象进行了很好的预测与解释。预期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参照依赖、损失规避与权重函数。基于预期理论的一些决策偏差包括框架效应、禀赋效应和默认偏差也部分揭示了与人们风险决策有关的脑区。近年来,通过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等脑成像手段对预期理论的一些核心成分进行的研究表明,涉及到人们风险决策的脑区主要有前额叶、纹状体、脑岛与杏仁核。未来的研究可以从预期理论的产生根源、个体发展以及遗传基因等角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2(语境:高预期性、低预期性)×2(靶词:一致性、不一致性)×3(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大学二年级)的实验设计,每个年级由高、低容量工作记忆各10人组成。用眼动仪探讨在阅读高预期材料时预期推理产生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1)在阅读过程中,预期推理是延时产生的,结果支持建构主义理论;(2)在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越高,他们产生预期推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在阅读过程中,预期推理的产生有一个发展过程,具体为初中阶段还处于发展的状态,并一直延续到高中阶段,高中阶段之后预期推理能力的发展已经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8.
贾成龙  吴婷  孙莉  秦金亮 《心理学报》2023,55(3):455-468
依恋对象的敏感性回应是儿童安全依恋发展的重要前因。研究采用改编版依恋预期范式考察实时互动情境中依恋对象确定性和概率性回应对幼儿支持提供预期及预期修正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不安全型依恋幼儿,初始预期中安全型幼儿更多预期依恋对象会向依恋者提供支持;幼儿能够基于依恋对象的确定性和概率性回应一致地修正对该对象是否提供支持的预期。同时,低水平回应对幼儿预期修正的影响高于高水平回应。研究表明5岁左右幼儿能够基于实时互动中依恋对象的回应信息修正其对该依恋对象的预期,这对理解幼儿依恋表征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孙彦  殷晓莉  李纾 《应用心理学》2007,13(2):168-173
1979年,Kahneman与Tversky修正了von Neumann与Morgenstern的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EU)中有关线性概率的假设,提出了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PT)。1992年,两人对预期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将该理论演进为累积性预期理论(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CPT)。本文就从PT到CPT的发展、CPT与PT的差异及CPT所面临的危机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消费心理预期的性质与特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自编《消费心理预期问卷》对1097名城市被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心理预期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消费心理预期是由五个因素构成的:宏观经济形势预期、个人生活与收入预期、政府经济政策预期、物价走势预期和突发事件预防预期;3.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心理预期普遍比较消极.甚至悲观;4.影响消费心理预期的因素是多维的,其中?肖费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单位和所在城市等变量都是直接影响心理预期的一些重要因素,即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单位和城市的消费者对未来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11.
从大众传媒看公众对安乐死态度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安乐死问题在我国已经历了由精英话语向大众话题的转变.研究传媒的相关报道,可以看出公众对安乐死问题经过认知、态度转变到实践的历程,通过分析传媒对塑形公众观念所起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代社会公众接受新生命伦理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将儿童几何图形预期表象分为两种水平,即再认水平的预期表象和生成水平的预期表象。采用“平移”、“对称”、“重叠”三种平面几何图形的预期表象作业和“展开”、“旋转”、“截面”三种立体几何图形的预期表象作业考察了3至12岁儿童几何图形预期表象的发生和发展。结果表明:儿童再认预期表象的发生早于生成预期表象的发生;儿童预期表象的发生和发展明显受几何图形类型和作业类型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我同情量表、感恩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地震4.5年后的49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自我同情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并检验感恩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积极自我同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消极自我同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SD;积极自我同情可以通过感恩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消极自我同情可以通过感恩正向预测PTSD、负向预测PTG。研究显示,积极的自我同情可以缓解青少年的PTSD、促进PTG的发展,而消极自我同情会加重青少年的PTSD;感恩在自我同情与PTSD和PTG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集体行动发展过程中,新的群际互动事件会对参与者心理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与实验情境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集体行动失利情境下参与者情绪体验对其未来行动意愿的影响,以及群体认同与群体效能对情绪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集体行动的消极结果会引发参与者愤怒与沮丧情绪体验,且愤怒情绪对其未来行动意愿有正向预测作用,沮丧情绪对其未来行动意愿有负向预测作用;2)群体认同与群体效能会影响群体成员因集体行动失利而产生的愤怒感与沮丧感,参与者对内群体的认同感越强,效能评估越高,在集体行动遭遇挫败时体验到的愤怒感就越强,体验到的沮丧感就越弱。本研究扩展了集体行动的情绪研究取向,并为探讨集体行动的动态演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析了人格因素与咨询期望的相关性及对临床工作的启示.通过方便抽样选取样本348人,用心理咨询预期简表、卡特尔16项人格因子问卷进行调查.咨询期望在性别之间无差异,心理咨询中的个人承诺与聪慧性、稳定性等人格因子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等呈负相关.对咨询师专业性的期待与乐群性、稳定性等人格因子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等呈负相关.人格中的有恒性、聪慧性等对个人承诺有正向影响,而忧虑性、怀疑性对其有负向影响.有恒性、乐群性对专业性期待有正向影响,而忧虑性则产生负向影响.在临床心理咨询中要想达到理想效果,需要依据来访者的人格特点,评估并适时调整咨询期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析了人格因素与咨询期望的相关性及对临床工作的启示.通过方便抽样选取样本348人,用心理咨询预期简表、卡特尔16项人格因子问卷进行调查.咨询期望在性别之间无差异,心理咨询中的个人承诺与聪慧性、稳定性等人格因子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等呈负相关.对咨询师专业性的期待与乐群性、稳定性等人格因子呈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等呈负相关.人格中的有恒性、聪慧性等对个人承诺有正向影响,而忧虑性、怀疑性对其有负向影响.有恒性、乐群性对专业性期待有正向影响,而忧虑性则产生负向影响.在临床心理咨询中要想达到理想效果,需要依据来访者的人格特点,评估并适时调整咨询期望.  相似文献   

17.
唐文杰  侯玉波 《心理科学》2017,40(6):1435-1441
本研究以味觉和痛觉两种感觉通道的体验为对象,探讨预期效价和预期信心如何影响知觉体验的结果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基于味觉和痛觉的两个实验,发现预期会影响即时知觉体验,并且预期信心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对预期充满信心时,即时体验和对结果的预期保持一致,预期越积极即时体验越好,预期越消极即时体验越差;而对预期缺乏信心时,即时体验和预期之间呈现背离趋势,预期越积极即时体验越差,预期越消极即时体验则越好。研究结果阐明了预期影响即时体验的机制,对我们理解身心关系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慧  陈飞  刘雷  冯廷勇 《心理学探新》2012,32(2):139-14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通过简单赌博任务,操纵结果预期的效价(输或赢)与风险(高风险与低风险),考察了个体对结果预期阶段的效价和风险评估的脑内时程动态加工过程。脑电结果发现:(1)在N2成分上,结果预期的效价主效应显著,预期输比预期赢能够引起更大的N2波幅;结果预期的风险主效应不显著。(2)在N500成分上,效价与风险之间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预期输的条件下,肯定会输的N500波幅显著大于可能会输;而在预期赢的条件下,肯定会赢与可能会赢之间的N500波幅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不确定决策过程中的结果预期阶段,个体可能先对结果预期的效价进行加工,然后再对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膳食营养结构与疾病发病率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来看,近30多年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明显放缓.究其原因,除了医保缺失和生存环境压力加大以外,国民膳食结构的急剧转换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与居民饮食结构由“一高三低型”向“三高一低型”快速转变相伴随的,是慢性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20.
文本阅读中,读者往往对事件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期推理。预期推理有两种倾向,要么是倾向于根据客观现实条件进行的现实预期,要么是倾向于根据主观个人意愿进行的意愿预期。两个实验探讨了文本阅读中读者产生的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的激活强度。结果发现,现实预期和意愿预期都可以在阅读中即时产生,意愿预期强于现实预期;把读者分为"情感导向型"和"非情感导向型",发现"情感导向型"的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意愿预期强于现实预期,而"非情感导向型"的读者则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