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而形成和发展的。这是因为,从民族文化的形成来看,中国文化是一种“原生文化”,它与“次生文化”不同,完全是由特定的自身内部的原因而形成的文化,换言之,是从血缘氏族内部直接产生的文化。这种血缘氏族关系纽带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从没有被割断过。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演化来看,中国文化不但起源于血缘关系,而且在其发展和演化过程中,也遵循了血缘关系这一基本线索。如传统政治是血缘氏族关系背景下的宗法政治,传统经济是血缘氏族关系下的家庭经济或自然经济,而传统伦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20年代,我国爆发了“辩证法家”与“机械论者”的激烈论战,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讨论数学中的哲学问题。起初,政治在其中并没发挥多大作用,但到20年代末,当包括布哈林的“右倾”在内的所有反对派被粉碎以后,由于斯大林的政治路线需要“全民的支持”,政治因素的作用急剧增长。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数学竟成了受到哲学和政治这两个因素影响的首批蒙难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和北美两个样本中,探讨了工作家庭冲突模型的共性和差异。首先使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找到适用于中美样本的模型,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次回归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中美员工感知到的工作-家庭(家庭-工作)冲突在工作(家庭)角色压力和心理抑郁的关系中都起中介作用。此外,情境的差异导致中美员工在工作支持和家庭支持的调节作用上有不同的表现,即中国员工感受到的工作(家庭)支持对角色压力和冲突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北美样本中,工作支持负向调节工作角色压力到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而工作支持和家庭支持正向调节家庭角色压力到家庭-工作冲突的关系。本文的发现能够帮助管理者意识到情境因素的重要作用,从而制定更为有效的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观赵崇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向来重视家庭教育,把“国”与“家”联系在一起,“家齐而后国治”是许多思想家政治理论的基础。家庭历来被认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道德教育,更历来以家庭为中心。历代思想象、教育家留下许多这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公共空间(领域)作为国家政治权力领域与市民私人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以公共交往和理性批判为内容,为国家政治认同提供合法性支持.鲍曼以全球化为背景,对“流动的现代性时代”(后现代时期)公共空间的衰落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引入“基本收入制度”、倡导“为了他者”的道德两条途径建构公共空间,重构政治认同的平台,寻求政治认同,实现社会团结.鲍曼的公共空间理论对于正在走向现代性的中国如何建构公共空间、寻求政治认同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单信 《天风》2016,(8):4-5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有多处提及有关进一步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建设的论述,应当说是为宗教团体进一步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 习总书记在为宗教工作谋篇布局之时,不忘宗教团体建设这个关乎我国宗教工作大局的重要内容.他深刻指出:“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努力建设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这一论断高屋建瓴,对各地基督教两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性”是在什么时候成为哲学范畴的,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不过学界普遍认为,“公共性”概念成为重要的哲学范畴是与阿伦特紧密相关的.西方学者基于当代社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公共性理论.其中杜威、李普曼、阿伦特和桑内特的“公共性”是批判性的范畴,但是哈贝马斯把“公共性”范畴引进到政治哲学中来,“公共性”范畴的批判色彩逐渐淡化,到罗尔斯那里成为确证“公平的正义”不可缺少的背景性支撑.阿伦特、哈贝马斯和罗尔斯的公共性理论在西方有着广泛影响.他们的公共性理论既有联系又存在显著区别.阿伦特的公共性是政治生活本身,涉及的是人的生存境况,而哈贝马斯和罗尔斯的公共性则是用来论证政治原则合法性和正当性的依据,涉及的是人的交往理性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徐忠明 《现代哲学》2012,(1):92-100
传统中国的“情”,不仅涉及到私人的日常生活领域,而且涵盖了国家的政治活动领域,从而成为整个文化的基础.这种“情本位”的文化类型,也与传统中国司法官员的思维模式相吻合,并对司法裁判的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清代官员袁守定编撰的《图民录》一书为例,爱民情感构成了全书的核心环节,作者以古人的“嘉行”故事来作为州县牧令追慕的榜样,阐明了“为政”必须以“爱民”为基础的道理.书中关于行政举措与司法技艺的具体阐述,也都是围绕“爱民”这一中心展开的.对具有循吏特色的清代州县官员袁守定来说,如何真正践行“为民”或“爱民”的政治理想,也就成了他心目中焦虑的问题.司法官员的这种“爱民情感”,构成了传统中国司法场域中“情”的内涵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孝与忠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孝与忠这两个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常被笼统地作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共同道德准则与规范,这是不够准确的。奴隶社会的道德与封建社会的道德存在着一定的质的区别。孝的道德观念是殷周奴隶制宗法社会的产物,而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忠的观念,因为在奴隶制宗法社会中,政治关系和亲族关系尚未分化,孝道既起“亲亲”作用,又是“尊尊”的表现。忠君思想是在封建经济关系出现之后发生的,由于社会关系的变化,仅用孝道已经不能维持君臣之间的政治关系,于是出现了“忠”的观念。在封建社会中,忠是政治道德的主纲,孝是家庭道德的主纲,二者有一致的一面,但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发生矛盾。忠高于孝。但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曾有孝行高于忠德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7,(4):141-147
本文利用CGSS2006数据,将家庭资源代际分配置于三代之中,研究当前中国家庭资源代际分配状况,以及第三代子女数量及其性别结构对家庭养老资源的稀释作用,并通过家庭抚育资源稀释理论,解释其内在机理和背后逻辑。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家庭优先养老的资源分配方式占据主要位置,家庭代际支持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生活照料、精神支持之上。第三代子女的数量,尤其是儿子的数量,对家庭养老资源有一定的稀释作用,且在精神支持方面尤为明显。这种稀释作用与家庭抚育资源稀释理论具有相似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丁翔  黄星鼎 《美与时代》2023,(12):80-82
“浅空间”概念是《透明性》一书中重要的空间概念,它延续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建筑理论,最早从立体主义绘画中引申而来,是现象透明性理论的转化介质,主要作用在于分析空间中的层化关系。中国山水画在历史的河流中,同样出现过类似于立体主义空间关系的画面组织形式。山水画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这四者微妙的关系为园林门洞的取景空间建立了可分析的纽带。通过分析立体主义之于“浅空间”理论和中国山水画之于中国园林的关系,以“浅空间”理论为出发点,尝试以别样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门洞中的空间关系,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分析提供多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分析2009年胡润慈善榜发现,广东、浙江、福建省等三地富豪上榜最多,与胡润百富榜上榜富豪相比,其从事慈善事业的比率也相对较高,这其中的原因与三地经济发达,富豪数量较多相关,但也与地方传统宗教文化发达,富人能自觉从事慈善与社会公益事业有关。中国企业家从事慈善事业的背后是有传统宗教伦理支持的。  相似文献   

13.
家庭支持是帮助个体应对工作和生活领域的多重角色需求,维持工作-生活平衡的关键资源。在工作-家庭平衡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引入工作-生活平衡理念,对家庭支持概念的内涵进行拓展,探索了家庭支持的维度结构,并梳理了家庭支持对个体维持工作-生活平衡的积极作用。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隔代教育”已成为“亲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隔代教育对祖孙两辈人的身心健康均存在“双刃剑”效应。生物进化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为理解隔代教育对孙辈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持, 角色紧张和角色强化理论可以加深隔代教育对祖辈影响的认识。未来研究应明确隔代教育的定义和类型, 控制边界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综合性研究, 并进一步推进隔代教育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杨慧林 《天风》2007,(5):36-38
“教会大学曾经是中国新式高等教育的先驱”,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另一方面,基督教差会以教会大学“作为传教媒介”的初衷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在于:基于对“本源文化”(original culture)和“目的文化”(target culture)的不同理解,以齐鲁大学(山东基督教大学)和圣约翰大学为代表的早期教会大学选择了全然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区别,首先体现于作为不同授课语言的汉语或者英语。齐鲁大学和圣约翰大学分别选择的授课语言,既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传教观念,也引伸出一些悖论式的问题。如果说“我们只能在语言中理解,而不是理解语言”,那么追溯当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和谐社会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政治理论提出,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演进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一个深刻转变。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见解。这些观点和见解丰富了人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理论的理解和把握,这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学术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倾向,过于强调人类思想史上的和谐理论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和谐理论的重要性,过于强调和谐理论超越一切时空的所谓普世情怀,等等。这些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妨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个人账户制度不但未能实现其设计功能,还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许多人都认为建立家庭医疗账户是个不错的选择.曹永福和范瑞平两位教授更是基于儒家“爱有差等”的家庭伦理,在《伦理学研究》发表文章,提出建立中国“家庭医疗账户”的建议.然而,由于儒家“爱有差等”的家庭伦理的适用领域问题和可能对社会公义的损害,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应该谨慎地加以评估.分析还表明,家庭医疗账户的制度设计并不能解决我国当前医疗保障制度中的问题,而且面临着对“家庭”的定义和可能增加管理成本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一制度设计并未抓住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矛盾,即国民待遇问题、社会互济功能问题和医保费用控制问题.因此对“家庭医疗账户”的建议应该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     
一 1.政治文明是政治辞典中的新术语,对这一术语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美国经常使用这一术语,美国政治学对这一术语的解释更是五花八门。在美国,特别是在时事评论和政治理论中,政治文明时而指思想,时而又指智能结构,总之是指历史上(雅典政治文明)或某一国家(十九世纪的法国政治文明)或者某一国家集团、或者某种文明(西方政治文明和“伊斯兰”政治文明)中政治生活和主观活动的影响。世界上最经常谈的政治文明指的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天主教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在中央统战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努力为中国天主教建设提供强有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 一、加强思政教育,培养爱国爱教人才.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带领全国各地教会和神哲学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  相似文献   

20.
“家庭”对社会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对个体来说,“家庭”更是存在于个体意识中的一种认同,很多的家庭变迁和家庭问题都和家庭认同有关.本文从家庭认同出发,以个体化理论为视角,通过在上海深度访谈的46个家庭(以中产阶层家庭为主),探讨中国城市家庭的变迁.本文详细论述了个体家庭的认同模式,并分析了这种模式背后的性别关系变迁及其对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