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源性疾病在我国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疾病表征和社会成因,凸显中国社会各时期卫生文明观念的嬗变.通过个体养生观念的传统演绎、公共卫生观念的近代启蒙、爱国卫生运动的政治影响、现代卫生观念的科学展望等几个阶段类型的反思与批判,致力于保障食品安全,防治食源性疾病,促进公众健康和社会文明,这一探讨寄寓了人类新的伦理价值期望,以及对人类生存之道追寻的心灵救赎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街坊文教馆是19世纪后期在城市贫穷地区出现的旨在改善下层民众生活状况的社会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慈善机构,但是其工作范围和影响要比慈善活动要广泛得多.它的产生不仅反映了英国社会一些重要宗教派别和宗教人士的社会理想,也是对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价值观念的充分肯定.它对英国工业化以来城市落后街区民众的文化和道德生活的改善、职业教育和社会工作的实践,以及英国社会改革与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被习惯认为是英国的全盛时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海外版图的扩大,都表明了这"日不落"的老大帝国的盛世地位.但就在这样的盛世里,仍有一个十分尖锐的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那就是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古老的华夏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内蕴博大精深.道教文化因其特有的思想性和民族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有载体.道教的思想及思维方式,更是中国传统哲学形成发展的精神源泉.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与时俱进的现代道教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圆满的生存智慧,不断完善自我演进和传播,展示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理解和诠释,倡导对完美生活的无限向往和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5.
在苏格兰启蒙思想当中,存在着对现代社会的双重想象:这既是一个商业社会,也是一个文明社会。一个"文明和商业的社会"不是商业关系的简单扩展,维持这一社会的伦理也不仅仅是正义,现代人之间并不是冷漠的,相反,他们彼此之间更为人道或更具同情之心。苏格兰人一方面肯定并强调了商业对文明的巨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仍然呈现了"文明社会"与"商业社会"之间的差异和张力:文明乃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商业繁荣的产物;而且商业社会存在着一些背离文明的倾向,如商业社会的劳动分工导致劳动者的野蛮化,商业精神也可能渗透并侵蚀其他社会关系。借助"文明"概念,苏格兰人得以在接受或拥抱商业社会的同时,获得一种对商业社会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批判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赵文媛 《学海》2015,(2):211-216
威廉·科贝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激进思想以传统主义和宪政主义为核心,主张通过温和政治改良变革"腐败的旧制度",引导劳工大众放弃地下密谋支持激进主义,从而推动民众激进运动的发展和1832年议会改革的实现。科贝特在19世纪英国的激进运动和社会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对转型时期社会弊端的批判为近代英国政治社会改革和成功逾越转型期陷阱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明无不根旧迹而演来",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系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所谓"文物风俗,渊薮于此"。这样的一个时代,在社会组织、政治架构、文化价值的公共层面、乃至家庭伦理、道德理念、起居饮食等私人领域,都有浓重的神学与宗教色彩。进入西周末年,随着政治动荡、社会危机的出现,其深层的历史文化机构开始自我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大致完成了从宗教蒙昧到人文理性的转变。这样一个自我革新的路径和理性的传承奠定了嗣后中国历史的走向和文化的发展轨迹,注定华夏文明的主流是温和的、保守自由的和人文理性的。  相似文献   

8.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费尔贝恩在修正与发展弗洛伊德和克莱因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纯粹的人格客体关系理论,他发展了一套修正的心理病理学思想.他认为,精神分裂是所有心理病理现象的基础;心理治疗的目标是要让病人从无意识中释放坏的客体和减少自我的分裂、达到人格的整合,而分析师与病人的关系则是心理治疗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市场秩序、法律秩序、道德秩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市民社会的勃兴开始了现代社会的多元发展进程.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之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或三大基本层面: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显现出了开放、自由的特征,从而也使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或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或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又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对于这些社会成果,则必须由社会秩序加以维护和保障.而且,在社会转型时期,要实现社会生活的有序化,同样存在由秩序的优先选择到秩序的系统选择问题.建立"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性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9,(4)
霍布斯论证了从相互恐惧和死亡恐惧的自然状态如何进入到以主权者的至高威慑力为基础的现代政治社会。受到霍布斯影响的埃利亚斯,虽然同样强调恐惧和国家的作用,但却以不同于自然法的过程社会学,论述了欧洲文明的进程,尤其是从中世纪的相互恐惧、对君主的恐惧到文明人的自我羞耻这一心理生成过程。他们之间的思想关联表明,现代人的核心感受从此前的外在恐惧转变为内在恐惧或自我羞耻,从"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转变为"自我内心的冲突"或"自我对自我的斗争",这将促使我们重新反思现代国家的形成和现代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论助困文明     
助困文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包括助困观念文明、助困制度文明与助困行为文明等。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助困文明传承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济困帮贫的传统美德,其核心是升华的助困理念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和对助困行为的健康引领,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和发展现代助困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转型时期助困行为的社会坐标,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创造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曹瑞臣 《学海》2004,(5):203-205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结束了英国剧烈动荡的革命时代,在此后的百余年里英国迈入了相对平静的历史发展时期.英国从相对稳定的前工业社会向日益扩张的工业社会过渡.新近出版的南京大学博士文丛<分化与整合:1688年-1783年英国社会结构分析>从英国社会结构的分化、流动和整合角度未解读这一百年英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麦金太尔看来,现代社会对传统德性的摒弃使自我因丧失了德性的根基而丧失了自我的完整性,最终使现代人沦为了欧文.戈夫曼所描绘的角色之衣借以悬挂的衣架。麦金太尔认为希腊传统德性具有超越城邦政治的一般人类实践的普遍意义,因此,他呼吁向希腊传统德性回归以拯救当代自我的失落,  相似文献   

14.
于静  徐梁伯 《学海》2012,(4):213-216
20世纪是中国建构新型的现代民族国家,实现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100年,法制的现代化无疑是这一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清末民初仿效西方模式建构起来的司法审判制度,经过不断的改良,已趋于规范和成熟,标志着近代中国的司法制度已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型。然而,南京国民政府的审判制度虽在形式上已趋于现代化,但并未有效解决其自身的社会适应性问题,以至具体的审判实践问题重重,诉  相似文献   

15.
最近,广州市政协联络委员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和广东省文化学会联合在广州举办了第二次粤台港澳文化交流研讨会。现将研讨会讨论的一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与会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集成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历史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自我保护力,而且能不断地接纳、吸收、同化乃至改造外来文化,在历史与时代的演进中产生新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规范、类聚乃至再生的作用。有的学者探讨中国传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化的“个人原则” “个人原则”或者说个人本位既是人在现代化中的自我理解,也是现代化过程不断深入化的根本动力。现代化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所伴随的,是“个人”不断地获得强调,不断地成为价值“尺度”的过程。为了弄清现代生活中这种人的自我理解,弄清“个人原则”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意义,我们有必要回到现代化之前的人类社会和生活中,有必要弄清与现代人相对的古代人是怎样理解自己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在现代化之前,人首先和根本不是从自身出发,而是从他所处的“位置”出发来理解自己的存在与意义的;也就是说,人不是从自身所是,而是从自己的“周围现实”来理解人生和人性的。具体而言,在前现代的西方,人首先和在根本上依他在宇宙中的位置来确认自己的“应然”,即价值,这是一种具有哲学一神学向度的人学;而在前现代的中国,人则首先和在根本上通过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来把握自身,  相似文献   

17.
《唐顿庄园》是英国独立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关于英国贵族的古装剧。《唐顿庄园》充满了浓郁的英格兰气息,就如同一杯咖啡,浓浓的醇香,使人久久不能忘怀,所以吸引了无数的观众,让人们放下都市那颗烦躁的心,来欣赏这大气磅礴的英国风情画,在无比瑰丽的英格兰乡村景色中,领略20世纪特有的美。文明的社会,并不是要女性和男性拥有一样的能力,而是要男性更加尊重女性,爱护和保护女性、女性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才能使人类和自然、男性和女性达到和谐的状态,才能使人类真正获得心灵的宁静。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包含了艺术家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独特看法,有的是对自我的再认识,有的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映与探究。这些艺术作品体现了人的价值。人作为思想自由与独立的个体,在自我意识不断提升的社会中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可以体现当代艺术作品中对社会群体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社会认识论多年来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关心支持。20 年来社会认识论研究在中国哲学学术发展的宏大背景中不断拓展,它是作为其中的一棵小草、一朵小花在成长,这个过程中依靠的是周围的参天大树,依托于良好的学术生态,能够与很多学者之间良性、健康地互动,不断地向大家讨教。这套丛书将最近几篇博士学位论文汇聚起来一道出版,使它们能形成一个体系,相互依托,涉及到社会阶层、社会风险、社会心态、社会信仰、技术生存与虚拟自我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审美需求的日益提升,现代社会对园林景观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景观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以便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大多数景观元素已不能仅依据欧氏几何学来分析,其呈现出来的形态多是非线性变换的分形特征。分形理论及其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广泛运用,不仅丰富了设计理论,同时在设计手法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通过梳理分形理论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分形理论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同时丰富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