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W_ICTs)是一种新兴的工作行为,指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使用通信工具处理工作。为帮助组织和个人从整体上了解W_ICTs对员工生活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管理,以278对配对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溢出?交叉效应视角探讨了 W_I C Ts 与双职工夫妻幸福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丈夫和妻子的W_I C Ts均可通过加剧个体的工作→家庭冲突、诱发夫妻之间的社会阻抑行为进而降低双方的幸福感,同时也可通过促进个体的工作→家庭增益、抑制夫妻之间的社会阻抑行为进而提升双方的幸福感;但整体而言,妻子的 W_ICTs会显著降低夫妻双方的幸福感,而丈夫的 W_ICTs不会显著影响夫妻双方的幸福感。研究提示,组织在进行 W_I C Ts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其对女性员工的负向影响;就员工个体而言,男性和女性均可通过加强与配偶的沟通,减少夫妻间的社会阻抑行为,进而预防 W_I C Ts 的不良影响,促进W_I C Ts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通过对1149位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关系的特点及其与工作特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校教师体验到的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家庭促进存在较弱的负相关.2)男性教师体验到的家庭-工作冲突显著高于女性教师,在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家庭促进方面差异不显著.3)工作要求能正向预测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家庭促进;个人对工作家庭平衡的控制感能降低工作-家庭冲突、提升工作家庭促进,但同时也会使家庭-工作冲突增加.4)工作家庭促进会显著地提升教师对工作和家庭的满意感.工作-家庭冲突会削弱工作满意度,家庭-工作冲突则会导致家庭满意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田浩 《心理科学》2003,26(5):955-956
1 引言  双职家庭 (dual careerfamily)的含义是 ,夫妻双方都追求职业的成功 ,而同时又要努力保持和谐的家庭生活。职业(career)一词 ,可以指任何形式的工作 (job) ,但在双职家庭的概念中 ,职业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它指需要经过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才可以从事的职业 ,需要人们有高度的责任感 ,反过来 ,职业的成功也可以给人以高度的成就感。双职家庭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家庭形式 ,在这种家庭中 ,夫妻双方都有自己的职业追求 ,职业与家庭都是双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有了自己的职业追求 ,把职业看成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而男性也…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人格现代性的城乡差异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台湾学者杨国枢等编制的多元人格现代性和多元个人传统性量表为工具,对来自湛江城乡的300位初二、高二、和大二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主要以现代性人格为主,人格的现代性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及受教育水平间的差异.就性别差异而言,男性较女性更为传统,而女性较男性更为现代;随着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人格传统性降低而现代性增强.在人格传统性上,性别与家庭所在地存在交互作用,乡村女性的传统性高于城镇女性,而城镇男性的传统性高于乡村男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影响知识女性健康的因素;自拟调查表,随机调查了359名城镇知识女性,用SPSS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城镇知识女性的健康与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有关,家庭因素是影响知识女性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低龄退休老年人工作与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老年人工作与幸福感的关系,并对其机制作出解释,本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选取具有城镇户籍、60~69周岁的男性和50~69周岁的女性,形成3406人的样本,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回归发现,我国城镇低龄退休老年人工作与幸福感负相关;交互效应分析指出这种关系随着老年人社会地位的提高逐渐弱化;工作对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收入、人际交往、积极心态中介效应不显著,闲暇活动中介效应显著。因此,由前三者构成的工作对幸福感的正效应无法抵消因为闲暇损失所造成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7.
IT企业员工压力源、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索压力源、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所有压力源和控制型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有显著相关;对男性心理健康起预测作用的压力源为人际关系、角色模糊、工作家庭平衡、职业发展,且控制型应对方式在角色模糊与心理健康之间起调节作用;对男性身体健康起预测作用的压力源为工作负荷、角色冲突和控制型应对方式;对女性心理健康起预测作用的压力源为工作家庭平衡,对女性身体健康起预测作用的压力源为工作负荷。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上海地区的261名企业管理者进行调查,探讨了性别与组织分割供给、工作中心度及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结果表明:⑴性别对工作→家庭冲突的预测作用显著,男性比女性经历的工作→家庭冲突更多;⑵组织分割供给和工作中心度在性别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中介效应均显著。相比女性而言,男性员工因获得的组织分割供给较少且其自身的工作中心度较高,导致其经历的工作→家庭冲突更多。  相似文献   

9.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反映了个体在关系中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虽然有很多研究证实了依恋风格与关系质量存在紧密关联,但自我和他人两个工作模型是否在预测关系质量上存在差异性尚未得到明确回答。本研究以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直接考察自我模型与他人模型分别以怎样的方式预测婚姻满意度。研究使用问卷法对112对老年夫妻的内部工作模型、夫妻依恋取向、婚姻满意度等进行了测量,采用中介模型、交叉互倚模型以及方差分析分别从被试个体、夫妻主客体效应、以及夫妻匹配模式三个分析视角考察了依恋的两种内部工作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性。结果发现,相比他人模型,老年人自我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更为密切,且可以通过夫妻依恋双维度对其产生影响。但同时也发现,老年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受到夫妻角色差异的影响:对于丈夫而言,自我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更为紧密,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主导地位有关;而对于妻子而言,他人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可能与女性在社会互动中更倾向于关系导向有关,也可能是传统文化中的“夫为妻纲”对老年女性的影响使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久远的代言诗中,女性通过男性作家的代言而在场,但这种在场只是虚假的、形式上的在场.代言诗虽是以女性的视角进行叙述,但展现的依然是女性作为"他者"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63对夫妻的原生家庭父母冲突、 夫妻冲突解决模式和婚姻质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个体的原生家庭父母冲突与自身以及配偶的婚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2)丈夫的原生家庭冲突可以预测自身以及妻子的冲突解决模式,妻子的原生家庭冲突可预测丈夫的冲突解决模式;(3)丈夫夫妻冲突解决模式在双方原生家庭父母冲突对自...  相似文献   

12.
采用Stunkard等人编制的9点女性体形评定图片,使用排序法、评分法、评估法以及选美和选搭档的情景题目,对女性体形、吸引力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各种方法一致发现吸引力与能力均和体形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但最具能力的体形和最具吸引力的体形并不一致,人们倾向认为偏瘦体形人物最具吸引力,但中等体形人物能力最强,存在分离现象.此外,女性虽不能正确知觉男性眼中最有吸引力的体形,但能正确知觉男性眼中最有能力的体形.本研究进一步发现,男性的分配观念可为女性不惜牺牲能力评价而热衷减肥的行为提供一定的解释.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人们认清体形吸引力与体形所展现出来的能力的分离关系,帮助女性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的体形.同时,该研究结果还可为有效减少女性盲目减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夫妻双方的年龄差距与双方的经济资本关联不大,而与文化资本有关,这也提示了与文化资本相关的认知模式的特征。同时,年龄差距对婚后男方的主观满意度以及对家庭的期待并无太大影响。但是在目前中国,对年龄差距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种刻板印象。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年龄差这种现象的某些机制和特点,为进一步从社会学意义上研究家庭与婚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有婚姻就有外遇,外遇是人类婚姻的伴生物,也是婚姻的致命杀手之一。它既伤害夫妻双方,也伤害第三者;它既破坏家庭,也损害子女;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在我国,男性外遇现象一直较多,而近年来,女性婚外情现象也日趋上升,大有愈演愈烈之感。本文根据女性外遇现象的不同成因,将其大致分为报复型、失望型、交易型、冲动型、欲望型和被迫型,并进行简要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晓田 《心理学报》2007,39(3):406-414
投资决策的进化心理学研究着眼于辨认人类获得进化适应的特定环境中经常出现的典型性风险,探寻为了应对这些风险而进化出的信息处理机制,并验证现时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对这些心理机制的激活或抑制作用。在研究一中,被试预测了与自己同龄的男人或女人如何分配一笔中彩的奖金给自己和其他可能的受益人。研究发现:(1)钱数的分配大体由亲缘关系的疏密程度决定;(2)两性被试都假想男性比女性更慷慨,但实际上男性表现得更自利;(3)女性被试预测男性中奖人的金钱分配比男性被试预测女性中奖人的金钱分配更为准确;(4)女性被试的受益人更多,分享的社会范围更广。研究二探讨了父母对子女投入精力的不同取决于家庭的相对财富而非绝对财富的进化心理学假说。用哺乳与否和生育间隔期为测量指标,研究结果显示:(1)家庭实际收入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总投入;(2)与邻里家庭相比,父母对于自己家庭相对收入的认知影响了对子女有别的差异性精力投入。基于男性普遍在财富和生育数量上比女性有更大的变异度,投资儿子比投资女儿更具博弈性。两项研究表明,人类的理性决策既受限于社会关系又适应于相对的财富状况  相似文献   

16.
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及其归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入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多在城区抽取样本进行研究.本课题采用分层整体抽样法,在河南省城镇和乡村随机抽取未成年人930名,应用网络成瘾界定量表及青少年生活事件、EPQ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河南省城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率为4.52%,城镇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率显著性高于农村学生,男性网络成瘾率显著性高于女性;网络成瘾与未成年人生活事件、人格特质呈显著相关,并进入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问卷和量表测量分析了2-6岁儿童母亲的夫妻冲突与其儿童教养的关系.结果发现:根据夫妻冲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将被试分为高冲突型和低冲突型两类,其中前者约占被试的1/4;夫妻冲突对母亲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的多数方面以及抚养困难感具有显着或非常显着的消极影响;在高冲突型家庭中,母亲的身心健康水平对其教育行为、教育方式和抚养困难可起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婚姻与幸福的关系一直备受学界和公众关注,但尚无明确定论。研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次追踪到的24172人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探讨婚姻与幸福感因果机制。结果发现婚姻状态转变(未婚→已婚)能明显提升个体幸福感,但提升效应受性别调节,即婚姻对男性幸福感回报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婚姻带来的社会支持、经济增益等可能是婚姻促进幸福感的主因;而传统婚姻文化及婚后男女在家庭结构或功能上的分工差异,可能是婚姻对男性幸福感的回报明显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代孕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是,代孕可能破坏夫妻关系,使母子关系复杂化。辨析了代孕对不孕夫妻家庭关系产生的伦理问题,首先,代孕女性不同于介入婚姻关系的"第三者";其次,以代孕破坏夫妻关系的潜在、不确定风险为由反对夫精妻卵妊娠型代孕令人难以信服;再次,辨析代孕产生的两个母亲身份看似复杂但分工明确,有利于保障代孕子女的生命与成长利益;最后,提出代孕对家庭关系伤害的最小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社会的家庭文化宽容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均有生育权,但事实上生育的最后支配权往往掌握在女性手中,导致近年来发生了许多有关夫妻生育权是否平等的争讼案件,受到了社会舆论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夫妻生育权的地位应重新审视,当因夫妻生育权的平等而发生侵权冲突时,必须在侵权法上进行适当解决,以维系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