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化与存在——也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突出异化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本质差异,学界习惯于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来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问题在于,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异化概念经历了一次嬗变,即从一个存在论的概念蜕变为一个价值论的概念,而马克思在其哲学的开端处恰恰是从黑格尔出发来理解异化的。据此,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异化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虽然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但只有在黑格尔那里,异化问题才“第一次被看作是生存于世界并面对着世界的人的地位的根本问题”(卢卡奇,第19页)。而且,在黑格尔异化理论得以完成的《精神现象学…  相似文献   

2.
当前,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深入研究亟需拓展新的研究视域。日本学者望月清司从经济史维度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为深入探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路。他通过分析劳动所内蕴的社会关系性质,回应了异化论是单主体模式和实体主义哲学的批判;通过区分恩格斯与马克思异化观的差异,揭示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辩证法本质,避免了对异化理论的价值预设和人本主义解读,为进一步推动异化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研究路径及其形成的理论成果,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打破学科壁垒,树立问题导向,直面并解决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时代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系统地论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应取科学的分析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参见笔者《异化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一文,载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人》一书第79—106页)。《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逻辑上是从人的“类本质”出发,以人的“类本质”的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对教权理论家E·麦茨克等人歪曲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并阐述了消灭异化的历史力量、道路和手段。作者首先指出,对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特别是对《经济学与哲学手稿》进行资产阶级的解释,是教权理论家同哲学唯物主义进行斗争的一个战场。他们把异化问题当成了他们认为的青年马克思一切思辨思想的中心,并诬蔑在德国永远扎下了根的马克思的思想是反人道主义的。作者认为,异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异化反映了一种情况: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作为这样一种力量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这种力量对人是陌生的,它驾驭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教权理论家否认异化的历史性,并力图首先抹杀异化的社会根源。为了这种目的,他们就使异化离开它的物质的、社会经济的基础,即离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并把异化的原因转移到人自己身上。教权理论家的代表人物麦茨克对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进行了人本学的歪曲。他是从主观主义的立场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根据这种主观主义,异化似乎是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他的三段式:从经济事实出发,经过人的本性,而到“占有”和“占有欲望”,就体现了一种直言不讳的主观主义和人本主义。作者指出,与麦茨克的虚构相反,马克思是从人的行动的前提出发并把人放到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予以研究的。所以,人的异化是植根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中,而不是植根于人之中。因此,完全不是人的“行动”产生异化,而是私有制使劳动异化并强使工人成为一种异化了的、非人的存在。教权理论家把“人类本性”说成是异化的根源,说什么为了摆脱异化,工人就必须改变他们的本质。根据这种说法,工人不应该、而且也不可以采取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的、革命的行动。最后作者说,消灭异化的决定性力量是用科学社会主义联合起来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和建立工农国家政权是消灭异化的手段,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则是消灭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穆勒评注》中"交往异化"的准确内容及其思想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从表面上看,马克思《穆勒评注》的交往异化思想是以基始性的主体际性关系为前提的,但实质上它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劳动异化观之基础上的。就像《44年手稿》的第一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从表面上看是以孤立人的逻辑为基础的,但实质上却是以由自由自觉的劳动所串起来的此个体与彼个体共享人的本质的关系为方法论前提的。由此,马克思劳动异化论的方法论基础不仅不是建立在单个人的基础之上,而且也不是建立在基始性的主体际性关系的基础上的,而是以动态性的劳动活动为核心内容的。正是这种“劳动”,而不是“关系”,才使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具备了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魏小萍 《哲学动态》2007,44(10):15-18
消灭私有制,尽管取而代之的形式是不清晰的,但已经被人们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将私有制与异化劳动关联起来进行分析和认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地将消灭私有制与铲除剥削现象的根源联系起来。随着我们自身的改革实践和进程,历史上曾经被争论过的话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方面,消灭私有制的观点受到质疑,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表达过“通过联合起来的个人实现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财产)也就不再存在了”[1]和“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财产)”[2]的观点;另一方面,究竟是消…  相似文献   

7.
黄爱华 《学海》2002,3(4):100-104
“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那种只有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共产党宣言》并没有由此否定一切个人财产及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命题。从哲学上分析 ,该命题依据于否定之否定、人的存在方式、劳动者产权等理念。建立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基础上的“重建个人所有制”重新确立了劳动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8.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学人中的重要代表,R.耶给(Rahel Jaeggi)承续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批判理论传统,立足于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异化”,重新考察和阐释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探究自由生活如何可能。她拒绝任何美好生活应然状态的预设,在对“本质主义”进行批判和解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无关系的关系”(the Relation of Relationlessness)为核心表征的异化学说,建构了具有后形而上学色彩的异化理论。耶给的异化理论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个体日常生活普遍异化感受的深刻揭示,深入到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维度,推动了异化理论的当代发展。然而,耶给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阐释也存在诸多误读之处,需要仔细辨析,并厘清二者之间的边界和问题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统一的思想,是异化理论的核心;它同抽象的人的“类本质”的提法并不矛盾。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矛盾的发现,使马克思实现了由异化理论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因而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根据唯物史观,个人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是一致的;造成劳动者和生产力之间格格不入的分裂感的,只能是个人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因此,个人的解放归根到底是社会的解放,亦即从一种既束缚生产力发展、又束缚个人自觉活动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著作中拜物教、异化和意识形态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拜物教和异化的联系 1984年,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社会科学院举行多学科的综合会议,讨论马克思著作中异化概念的内涵和作用问题。与会者要回答的问题是:异化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大厦中占居什么地位。这就是说,要把“异化”概念作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加以理解,并对它的内涵加以规定。十位与会者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其中两位直接了当地反对把“异化”纳入马列主义哲学的“范畴系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异化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宗教化的异化本质,通过“拜物教”三级层面批判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宗教化的内在特征,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与宗教关系。《资本论》中蕴含的科学无神论思想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即要辩证看待资本主义社会宗教化的异化本质,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不断清除“拜物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科学无神论的理论环境;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把握宗教对经济的依赖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对比《资本论》第一卷的几个不同版本,并针对其中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这句话的译文所展开的争论,认为目前的中译文基本未偏离原意,不宜在文本上过分纠缠马克思要"重建"的具体形式,也无需借助于文本进行过度诠释。马克思的这段话是建立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所作的"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表述。"重建个人所有制"指的是自由人联合体下,个人与社会联合起来的所有制,它既保证社会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又超越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社会生产力的束缚。因此,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我们不应仅局限于经济学的繁琐而纠缠不清的讨论方式,而应还原理论本身的意涵。至于实践中的难题,则应该交给实践去解决。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然性是否人的本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我认为,人之为人,不仅在于它的社会性,而且在于它的自然性。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它深刻地包含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之中。在集中阐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经典文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异化出发,全面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即不仅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的异化,而且揭示了人的自然本质的异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政治哲学具有与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及其现代西方政治哲学所间离的思想特质和理论建构。从古希腊"人是政治动物"的启示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在卢梭对私有制的批判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概念阐明工人的解放包含人的普遍解放;与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市民社会的论战中,马克思论证了古代公社的政治价值;在对空想主义体系的批判上,马克思以巴黎公社的经验为基础,确立了未来社会组织形式即现代公社的原则和方法,走出一条可实践的人的解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1984年2月26日至同年3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应该怎样理解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的论 断?—与朱长超同志商榷张系朗东 岳论丛1984年第1期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沈伊俐 湖北财经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 徐鸿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1 期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赵常林 学习与研究1984年第1期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不应曲解洪方社会科 学〔甘肃〕1984年第1期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由来和演变—评理论界 的所谓“异化热”李岩石兰州学刊 1984年第1期应当怎样看待马克思早期使用的异化概念 …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经问世,就立刻引起了马克思主义学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其中关于异化问题的论述更是直接促成了一场持续不断的、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中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热潮。在这场人道主义的热潮中,有两种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凸显了他对人的个性与自由的重视与关注;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是从构成人性的一般观念即“类本质”出发论述异化概念的。在这里,本文将主要立足于后一种视角,以人的类本质、人的类存在、存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作为基本的线索,概括地考察异化理论所包含的关于“人”…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异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关于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异化理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这种探讨有助于我们认识今天种种异化理论的思想根源,在特定意义上,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异化观点。但是,为了能够把握历史上不同形态的异化理论,必须对于异化的本质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比较具体的理解。因此,在正文之前,有必要简述一下本文关于异化本质的基本观点。 首先,异化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是人的社会本质的表现,而不是人的自然本  相似文献   

18.
费尔巴哈论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根据马克思曾经自认为是费尔巴哈的继承者并使用过他的某些术语这一事实,竭力夸大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他们特别喜欢在“异化”问题上做文章,利用费尔巴哈曾使用过异化一词,马克思也使用过异化一词,硬说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是直接从费尔巴哈那里搬过来的,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本主义。在这方面,波比茨的《异化的人》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辽宁大学哲学系,于1982年4月13日至16日,联合举办异化问题理论讨论会。与会者44人,来自全省部分大专院校和部分市、地宣传部门。讨论会收到论文19篇,20余人在会上发了言或作了报告。各级有关领导十分重视并参加了讨论会。会上围绕下述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的探讨:马克思异化概念的涵义及异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84年3月26日至同年4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问题兰海理论 月刊1984年第8期“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只能是一个bJl 象人道主义的命题郭保珠段德元理 论月刊1984年第4期“社会主义劳动异化论”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 王延礼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l期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和所谓“社会主义的 异化”胡宝深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 第l期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概念与社会主义异化论 陈荣富江西大学学报 1984年第1期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标志着早期异化理论 的终结何建辉江西大学学报198成年 第1期论马克思抛弃异化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