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明方 《学海》2013,(1):5-19
社会建设“关键是建设什么内容”,学界存在5种观点.对5种观点的区别与联系当前尚缺乏理论把握.这势必给实践中确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路径造成困惑.从社会学“四要素分析框架”看,社会建设是对“社会”要素进行建设.作为“子系统”,“社会”由其内部“担负四种功能”的因素构成:社会性公共资源供给与配置;目标和规则确立;社会行为模式中权利义务;平等价值观.社会建设就是对这“四个内容”进行建设.学界当前的5种观点应相应归入“四个内容”进行把握.“社会”有自身的结构性原则.但受市场经济的结构性原则挤压.社会建设就是以“平等、互尊”作为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要素内部“四个内容”进行建设,推动“政治、文化”两要素中相应内容作出改革与完善,确立“社会”展开自我保护的公民权利能动机制,使“社会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逐步形成“相互为对方持续发展提供必需资源”的发展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系统协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或相互匹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机制。社会与社会之间在社会活力和发展建设上的差异主要就是由于社会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的程度不同所致。所谓社会系统的协调,是指组成社会的各子系统或各社会体制之间在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等方面相互适应、相互匹配、相互一致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系统内的相互协调不仅意味着其子系统在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上能够相互匹配,而且还意味着各子系统能够在适宜的条件下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社会功能,使每个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能够为社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做到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施特劳斯对封闭社会与普遍社会的理解,阐明了他对现代性危机的诊断:现代性思想抛弃理性与自然正确,故不再认识到自由民主在现当代的合理性、正当性与普遍性;从而,当国家的强大有力成为衡量的最高甚至唯一标准,当民族神话或习传性道德粉饰下的专制暂时“辉煌”,人们很容易在看似危急之时抛弃自由而拥抱专制.本文表明施特劳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不是要照搬美德政制,而是欲借助古典政治哲学来恢复对政治事物的常识性理解,从而真正理解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并将古典之原则间接曲折地运用于自由民主;其意图是为自由民主提供健康、坚实的道德和智识之根基.本文反驳了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倾向的对施特劳斯思想的曲解和误用:以之为根据来反对自由、平等、人权的普世性.本文也揭示了施特劳斯所理解的文明之内涵以及政治自由在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其中孔子和谐社会思想最具代表性.“仁”与“和”是孔子儒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仁”是人际关系的价值核心,“和”是社会政治的价值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仁”与“和”是孔子和谐社会思想的两大基石.孔子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内在精神风韵的和谐社会思想,倾注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无比关切,饱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憧憬.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说,孔子以“仁”、“和”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 一个社会是个有机的整体,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处于整体性的关系之中。这种整体性的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向度的,是多样性中的统一和统一中的多样性,是立体型、网络式的整体联系。不仅包括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的关系,政治、思想文化作用于经济的关系,而且包括经济与政治、政治与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与经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社会转型期,农民价值观念和农村社会规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其发展变迁的内涵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或行为动机问题,根本的还在于要努力创建以平等、民主、法制等价值理念为主导的农村政治生活规范,以科学发展、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为主导的农村经济生活规范,以道德文明、幸福和谐等价值理念为主导的农村社会文化生活规范,用社会价值规范体系来支撑和引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方是现代人格心理学的故乡,中国古代也有丰富的人格理论思想,从先秦时期开始古代的思想家们就开始了对人性的探讨,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人格理论思想,但在后来的发展中表现出很大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文化心态是指特定人群或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中长期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心理反应和处置方式,文化决定了人格,影响并反映在社会的心态上,人格理论的发展与社会心态是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古代中国所孕育出的四种典型的社会心态来探讨社会文化心态是如何制约人格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应对社会文化震荡需要社会性的宏观策略,更需要适宜的微观策略--个体的自我调节策略.幽默感本质上是认知、情绪、行为、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整合.幽默感的本质决定了幽默对个体从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的各个环节都具有调节作用,能满足社会文化震荡中个体超越各种障碍时的心理调节需要和行为需要.本文通过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幽默作用于社会文化震荡的四个机制:认知中心机制、情绪中心机制、问题中心机制和结果接受机制.  相似文献   

9.
揭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基础,阐明规范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因,建构与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相协调的新文化,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本文拟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以及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层面上来论述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把握文化建设的意义文化作为同“自然”相对的总体范畴,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独有的存在方式和特征。所谓文化,实质上是指与人的发展本性相一致、对人作为社会主体、对…  相似文献   

10.
王静  霍涌泉  宋佩佩  张心怡  杨双娇  柏洋 《心理学报》2019,51(11):1281-1290
心理建设思想是孙中山革命和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目前, 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思想在哲学、政治、文化等领域, 做了较多研究, 而从心理学视角的探索还较少。孙中山非常重视人的心理对社会政治的巨大作用, 强调心理建设对于人类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心理建设在他的革命与建国方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知难行易”的命题, 强调了科学认知的艰难和重要性, 体现了孙中山独特的知行观。突出了心理建设在革命与建设中的核心价值和引领作用, 主张心理建设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相联系。在当今时代中, 孙中山的心理建设思想依旧熠熠生辉, 他的奋斗精神、思路与方法已经成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