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世界观的定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开任何一本哲学教科书,几乎第一句就读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请看下列几本有较大影响的著作和教材给世界观所下的定义。 苏联出版的《哲学百科全书》说:“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的一般观点的体系。”1963年苏联  相似文献   

2.
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苏联哲学协会是它的成员)在用英、法、德三种语言出版一套多卷本的丛书《哲学家谈自己的工作》。每卷介绍5—6位得到世界公认的现代哲学家的生平,刊登他们的照片和已出版的著作的目录,同时还刊登一些反映学者的哲学信仰和说明他们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的文章。苏联哲学家奥伊泽尔曼的这篇文章当时以《哲学的选择》为题,他的履历材料同时发表在这套丛书的第5卷上。奥伊泽尔曼是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顾问,国际哲学学会的正式会员。他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起源问题、哲学史过程的理论问题和哲学史问题的著作甚丰,且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这里发表的这篇文章简明通俗地阐明了受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所制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必然性。本文虽然是为不太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西方读者写的,但由于文章自身的说服力和内在的目的性,本编辑部认为无疑也使相当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读者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除了苏联的《控制论中的哲学问题》(A.伊林等编,莫斯科,1961年)、《机器和思维》(C.劳汶斯基等著,莫斯科,1960年)等书籍之外,这本书是提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系统地分析控制论中的哲学问题的任务的基本著作之一。这样的研究作品是迫切需要的,因为一方面控制论自始就提出许多方法论和世界观方面的难题,围绕着这些难题立刻引起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二、佛教哲学、文化艺术、制度信仰等研究 1.佛教哲学研究 40年来,研究佛教哲学的论文和著作很多,其中不乏具有原创性质的成果,比如赖永海的《中国佛性论》。在进入本世纪以后出版的佛教哲学著作中,有两部著作具有代表性。其一,方立天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相似文献   

5.
《群众》1980年第3期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德国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吗?张红旗 《齐鲁学刊》1980年第2期实践在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中的作用—兼 评西方的“马克思学”陈良瑾《内 蒙古社会科学》1980第l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论列宁哲学思想的 发展与普列汉诺夫著作的关系王荫庭 光明日报2980年4月24日全面评价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薛文华等《吉林师大学 报》1980年第1期论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刘纲纪等《武 汉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不容混淆《人民 日报》特约评论员人民日报1980年 4月3日 哲学在哲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伊里因科夫(1924-1979)在苏联哲学界属于后起之秀。他从1953年获得哲学副博士学位并到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以来撰写了许多著作,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发表了许多精湛的见解。伊里因科夫一生研究的中心课题是唯物辩证法。他从不回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些尖端而又难度极大的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回答,观点明确,前后一致。他的著作和观点往往成为争论的焦点,一再受到伊利切夫等人的点名批评,但也受到哲学界前辈罗森塔尔和凯德洛夫等人的支持。他的著作和文章曾被译成18种文字。他的第一部著作《马克思〈资本论〉中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使他一举成名。这本书被认为是在把辩证法当作逻辑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加以深入研究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著作。罗森塔尔为该书所写的前言指出,这本书“研究了辩证方法的最本质和最有趣的方面之一,即马克思所说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该书被誉为“整个一代哲学家学习马列主义哲学的参考书”,成了“推动在这个方向上开展一系列研究的强大动力”。(苏联《哲学问题》1979年第6期)此书共五章,下面的译文是该书第五章《马克思〈资本论〉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中的第一节。  相似文献   

7.
1985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了一本引人注目的、由美国人写的有关苏联当代哲学的专著:《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对当代苏联思想的批判性述评)》,作者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教授J.P.斯坎兰。西方历来重视对苏联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的重点却放在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方面。对苏联文化的研究也主要侧重在其意识形态作用方面。长期以来,西方对苏联的哲学并不重视,甚至抱着简单化的蔑视态度。西方对苏联哲学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屈指可数,人们的印象是J.鲍亨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苏联学者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个人或集体发表了大量著作和文章。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撰写和出版了一些总结性的大型著作。这些著作试图在总结已有成果和概括现代科学和社会实践材料的基础上,使唯物辩证法理论成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完整哲学体系。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正在陆续出版的三部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著作及学术界对它们的评价。第一部是以φ·康斯坦丁诺夫、B·马拉霍夫主编的五卷本《唯物辩证法》,其中包括有:第一卷《客观辩证法》;第二卷  相似文献   

9.
苏联《哲学問題》杂志今年第五期上,报导了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Ф.В.康士坦丁諾夫在苏联科学院哲学和法学等部大会所作的报告:《关于1963年哲学領城內科学研究的总結》。現将这篇报导編譯如下:  相似文献   

10.
L·M·阿尔汉格尔斯基(1925—1982)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博士、教授。他生前曾任苏联哲学协会伦理学分会委员会主席,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主任。他一生写了很多伦理学专著和论文,特别重视对伦理学范畴的研究。在1974年出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教程》中,他写了专篇《价值哲学问题和伦理学范畴》,以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伦理学范畴。本以简要介绍他的这部著作中有关伦理学范畴的内容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62年10月召开了苏联科学院历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社会科学的大会。会上听取并广泛讨论了苏共中央书记、科学院院士伊利切夫的报告:“对社会发展进行领导的科学基础——发展社会科学的若干问题”。大会材料已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并在我国报刊上得到了广泛反应。这些材料已在《哲学问题》1963年第一期上作过概述。伊利切夫的新出版的著作《社会科学和共产主义》(苏联科学院出版社,莫斯科1963年),是他在苏联科学院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的基本原理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 195 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195 8年读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和 195 9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中 ,多次就苏联经济学范式论述了经济学和哲学问题。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主编的《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清样本。下引仅注页码 )这些批注和谈话 ,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探索 ,是对经济哲学的重要探索 ,为经济学和经济哲学留下了十分珍贵而又非常丰富的理论遗产。在这些批注和谈话中 ,毛泽东关于经济学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论述 ,不仅对经济学而且对社会…  相似文献   

13.
苏联于1960年和1962年先后出版了五卷本的《哲学百科全书》的头两卷,由Φ.Β.康士坦丁諾夫主編。这是苏联建国以来第一部哲学百科全书。这里摘譯的是由苏联《哲学問題》杂志編輯部九个工作者合写的評論文章,評論已出版的两卷,发表在1964年第10期《共产党人》杂志上。《共产党人》杂志在按語中吹噓說;“五卷本《哲学百科垒书》的头两卷的出版,是苏联科学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已出版的两卷都貫彻了苏共二十大以来的修正主义精神,其中第二卷比第一卷更彻底。这乃是苏联哲学界演变的总趋势。九个作者的評論文章主要在于指出缺点,指出《全书》中各个学科方面的条目中的缺陷,但所涉及的多半是細节問題,很少提出什么本质性意见。然而文章本身,却使我們能够多少了解到苏联哲学界的基本情况,他們代表讀者要求于《全书》的是什么,苏联哲学界爭論些什么問題,等等。  相似文献   

14.
1957年到1965年,苏联哲学界出版了六卷集七本的《哲学史》,这部由敦尼克领衔主编的著作在当时引起了世界轰动,而且迄今在世界文化中仍是对哲学史过程的唯一完整的研究,它顾及了全世界各个大陆的哲学发展,因此被译成九国文字,我国也出版了中文译本。现在,近三十年过去了,苏联哲学界又是如何评价这一著作的呢?奥伊则尔曼院士最近在《哲学的发展是世界历史过程》一文中谈到了这方面的一些看法,这在苏联是具有代表性的。奥伊则尔曼院士认为: 这部著作的第一个优点,是对欧洲中心论的系统批判,并对印度、中国、东阿拉伯哲学成就作出了具体的分析。由于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今年第一期曾对苏联哲学家伊里因科夫,特别是对他的主要哲学观点及其在苏联引起的不同反应,作了简要介绍。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他在重大哲学问题上的论述,特别是苏联其他哲学家就他的论点所提出的针锋相对的反驳,我们在这一期上又选登了他的《辩证法和世界观》、《列宁的辩证法和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一书的结束语和伊利切夫的《论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职能》。今后本刊还将适当发表这方面的文章,望读者对我们的安排提出宝贵意见,并请提供稿件。  相似文献   

16.
在卢卡契漫长而曲折的学术生涯中,美学是贯穿其一生的研究领域。从他的博士论文《戏剧的形式》和第一部美学论文集《心灵与形式》(1911年德文版)到晚年的代表作《审美特性》(1963年德文版),跨越了半个世纪。如果说《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是卢卡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独创性探索,那么《审美特性》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拓性贡献。他提供了一种在知识论基础上对审美现象进行哲学研究的方法,开拓了一条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论与生存论视野中的美学研究路线。一美学作为研究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的人文学科,哲学观念的取向是决定其世界观和方…  相似文献   

17.
南开大学哲学系陈晏清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哲学》一书,一九九○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洋洋四十万言的著作,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各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作了宏观的整体的考察。该书的出版,是我国哲学工作者研究现实问题的可喜成果,是一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初读本书,我觉得本书研究方法有如下特点是值得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学习和研究马恩早期著作的一套系列丛书,将由求实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共有四部。(一) 《世界观的转变——从博士论文到V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学习与探讨》(1988年出版)作者高光教授。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从博士论文到德法年鉴时期的一些著作,探索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  相似文献   

19.
一、F. 米哈依洛夫著的《自我之谜》(1976年修订本)英译本(R. 达格列什译)最近出版,这是介绍苏联认识论的一本优秀著作,有助于填补这一专题文献长期存在的空白。该书坚持以比较精细的苏联辩证唯物主义形式为基础,密切结合其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与西方哲学思想的关系,说明了米哈依洛夫的哲学信条,读起来引人入胜。马克思用以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的概念框架,是对哲学最富有成果的贡献之一,但  相似文献   

20.
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研究》中讨论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涉及“意义、命题、理解、逻辑”这些概念,还涉及“数学基础、意识状态”这样的问题。本文将集中关注它对理解与私人语言的讨论,并希望能够以此说明晚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核心问题。一、命题的一般形式与意义的一般可能性《哲学研究》首先包含着对其作者早期的代表作《逻辑哲学论》的一种批判,但作者还是要我们将这两部著作放在一起阅读(见P.X)。为了能够理解晚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