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主义文学是随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而从西方介绍到中国的.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就它本身说)在中国文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它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几个方面都有所进展和突破,甚至达到(它在中国的)高峰.现代主义文学在30年代的鼎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是新时期文学中最早涌现的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文艺思潮。新时期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与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思想解放的时代潮流,以及新时期文学发展自身的需求密切相关。现代主义新诗潮的崛起、新潮小说的探索、现代主义色彩的新潮话剧的出现,是现代主义文艺观念在创作实践方面的重要表现。新时期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改变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深刻影响着中国当代诗歌、小说、戏剧、影视艺术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创办于20世纪的包豪斯学校,自成立以来,就在设计界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分析中国建筑设计在包豪斯设计理念影响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和具体表现,评估包豪斯思想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产生的影响,为未来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发展提供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4.
寒山和庞居士是唐代著名白话诗人,他们尽管是隐士、居士,却都有着强烈的宗教精神——济世情怀。他们的诗歌对当时和后来的民间风俗、信仰以及民众心理意识有深刻的影响,这是其他文人诗歌和僧诗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对他们诗歌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民众文化心理,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艺术和设计的发展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运动发展的同时,以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代表的现代设计运动悄然兴起。平面构成对现代主义运动影响至深,尤其是在建筑设计中。文章重在分析平面构成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通过探究平面构成设计中的相关构成要素,对平面构成设计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一同展开论述,分析平面构成和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施工、理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平面构成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英国文学批评家约翰·凯里的著作《知识分子与大众:1880-1939年文学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展开讨论,特别关注他对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形成根由的论述,即他认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源自知识分子对大众及大众文化的排斥。在尼采哲学的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竭力贬抑大众,甚至试图消灭大众,而他们自己则自奉为"天生的贵族",认为自己应该享有政治文化方面的特权。这种知识分子的傲慢与偏见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蔓延提供了温床,险些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相互动的中国当代意识形态的转换,给中国当代诗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文精神的世俗沉沦导致了诗歌的困境,诗歌的困境又加剧了人文精神的世俗沉沦.诗人开始制造诗歌事件以吸引大众的眼球,大众也由对诗歌文本的关注转向对诗歌事件的消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以降,西方社会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人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生态主义迅速崛起,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两支影响生态运动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都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纳  相似文献   

9.
沈洁 《学海》2006,(3):189-19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无论在历史认识上还是在叙述范式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后现代主义以及语言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影响下,历史研究实现了“语言转向”和“文化转向”的范式转换。通过对文化事象的再发现与叙事方式的革新,历史学不再被当作单纯的事件排列和描述,而是在追述文化事象、文化情境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创造。新社会文化史的兴起对于中国史学极具启发意义,而如何在中国情境中有效地内化并展开这一范式转换,同样显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0.
叶芝、泰戈尔的神秘主义,是运用象征的方法来阐释宇宙、历史、人类发展的规律。他们认为诗歌可以揭示真理,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并认为情感和理智相融合才能创作出完美的诗篇。他们诗歌中的两大意象:大小循环论——对生命的阐释和自由,正是他们的理论契合之处的体现。他们的理论研究方法对今天东、西方的理论建设和精神的沟通、互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时空因素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时间、空间以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时空组合类型。时空因素与诗歌抒情的关联日益突出,不同时空组合类型使诗歌抒情特质产生差异,而特定时空组合与相关抒情类型的关联也趋于稳定,并在诗歌创作中延续。中国古代诗歌不同审美特质的转变,也显然受到时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西方各种艺术思潮和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开始大量涌入国内,我国当代主义艺术慢慢活跃起来。我国的传统陶艺也受其影响,当代陶艺产生了萌芽并且迅速地发展起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当代陶艺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材料语言的独特艺术特征。基于此,通过简述中国当代陶艺的艺术发展探索,从物性与个性、偶然性、多元化三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中国当代陶艺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吕思静 《美与时代》2013,(11):24-25
“新时期”以来,对文艺“形式”的探索再一次引起广泛讨论,不同于50年代,它以不可遏制之势创造了系列理论与大量作品,“意识流”、“怪诞变形”等手法普遍运用于小说创作中。对“现代派”创作资源的征用究竟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国现代主义写作?中国的文艺、政治和社会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发生了什么改变?重新进入中国现代主义创作,将有助于找到进入上述问题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4.
童年的烙印--从童年经验看鲁迅、胡适文化性格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 《美与时代》2005,16(6):67-69
鲁迅、胡适同为20世纪现代中国的文化巨擘,他们同时扛起了中国文学现代化、中国知识分子现代化的大旗,然而他们最后却因不同的文化性格而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中国知识分子现代化的复杂而迷人的风景,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人们从各个方面比较着二者的不同及其形成的原因和丰硕的成果,可是其童年经验却有意无意地被众多研究者忽略了.  相似文献   

15.
以巴尔蒂斯为代表的20世纪具象写实画家们,始终坚持着个体精神,不仅把具象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还加深了我们对具象写实的理解。在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反省中,他们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对传统具象写实绘画的再思考下,他们更凸现了不同的美学价值—他们因此成为我们的榜样。  相似文献   

16.
汪一 《美与时代》2023,(3):12-14
20世纪以来,欧美各国纷纷出现了与西方传统美术理念不同的美术流派,如野兽派、后印象派、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这些流派被统称为现代主义,其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给艺术界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探究现代艺术对当代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过后,后现代主义式微,但后现代主义所传达的建筑思想仍然延续至今。后现代主义之后,建筑的表现公式基本可以概括为传统加现代。其中,西方的后现代运动后,建筑的表现公式是西方古典主义加现代主义,而在这个后现代公式里,古典主义当然可以替换成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这样所形成的建筑样式就应该是中国传统建筑加现代主义。基于此,探究中国传统建筑如何影响中国的近代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杰·弗莱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和美学家,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将现代主义理论引入绘画,策划了两次后印象派画展,还满怀情感地对塞尚等后印象派画家进行了艺术评论和辩护,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和后印象派的推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经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统治的短暂"历史间隙",南斯拉夫文艺界在20世纪50年代转而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的统治地位。官方引导、理论家和批评家的理论思考、文艺创作者的创作实践共同交织建构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美学话语。社会主义现代主义以艺术自治和独立为理论基础,将抽象艺术看作思考和创作的基本形态,在文字的视觉化、几何化、多媒体融合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20.
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总是存在着某种目的性,自娱、娱人或者某种特殊的使命。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艺术或多或少受到现实的影响。艺术进入现代主义之后,很多人否认现实对艺术的影响,他们认为艺术为艺术而创作,不对任何事负责,同时也不存在任何外界的影响。他们鄙视现实公众,也否认自己作为现实人的存在。而欣赏者则通过忽视这些艺术作品的存在进行了报复。这种对现实的态度导致了伪艺术的不断涌现。事实上当艺术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