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与现实对抗中坚守艺术教育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与审美教育的本质是引导人们感受诗意生存和审美精神。衣食无忧的当代仍应培养人的审美生存精神,而不是将审美与艺术教育等同于谋生。诗性的审美生存精神与人们的现实利益相反,这要求审美与艺术教育与人们的利益化和欲望化现实相对抗,而这种对抗陷入了难以对抗又不能不对抗的困境。中国市场化年代的文化思维简洁而理性:“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文化,诗是“不能吃”的,因此拒绝诗性品质。艺术常常被人们不理解而由少数人坚持,艺术的个性和自由在于艺术的精神,人类的传统就是以一种没有实际功能的精神与有效的现实相对抗,艺术要经受现实的围困又要从现实中突围,施行艺术教育成为使人摆脱现实困境的矛盾性出路。与现实对抗的审美教育需要强行给予,即进行早期和长期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 有史以来,艺术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艺术的本质特性既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每当我们欣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先秦的青铜器时,心中就充满了对古代先人的无比崇敬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并为他们非凡的艺术造诣和聪明才智深深折服.我们应该感谢,是艺术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记录了我们民族和人类的历史,描述并升华了人类的精神体验,是艺术用一种审美的、刨造性的方式为我们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今、连接世界的桥梁.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就如同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一样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3.
庄子和海德格尔都认为自由的生存是以理想和意志对抗现实不合理现象的生存.自然界是人类最原始的栖居场所,人是自然界的延伸,人应该尊重、亲近自然,并且葆有从自然界延伸而来的真实本性.现代社会人类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海德格尔扬弃了西方近代以来“审美救世”的观点,指出艺术精神正在被审美泛化“扼杀”.庄子虽没有“艺术终结”的困惑,但他也认为矫饰的艺术无法安顿人类的身心.然而,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安顿人类身心的方式仍然具有引导人类达到自由生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爱情一直是艺术表现的对象,而很难成为认识的对象而不认识爱情.人类就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的超代际累积的基础上.进入幸福生存、审美生存.其实人类对爱情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如在我国明代冯梦龙所辑<情史>中便有对传统爱情哲学观念的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5.
人类创造了灿烂的艺术宝库,是人类精神美的结晶。但是,要进入这个宝库,进行美的交流,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审美的主体;强化审美感官的感受力,提高审美鉴赏力,丰富艺术想象力。这应该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张琪 《美与时代》2004,(7):55-57
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德国伟大的诗人席勒的诗句既是对艺术的由衷赞美,更是对拥有艺术的人类的由衷赞美. 但是,艺术是怎样在人类生活中出现的呢?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人类早期一些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对于"创作"和拥有它们的原始人来说,其主要价值并不在其审美属性而是在其实用功利属性上.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基本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7.
新实践美学应该弥补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缺失,建构起自己的身体美学。实践本身就是身体的实践,没有身体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因此,身体的实践和实践的身体是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的逻辑起点。实践的身体是在身体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首先应该关注人类自身生产中产生的身体及其审美关系,即人类自身生产中的美和审美及其艺术问题,建构起本原身体美学。在人类的生存中,身体的存在和发展是人类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方面,衣食住行等都存在着身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审美化和艺术化问题,因此,新实践美学还应该建构起存在身体美学和发展身体美学。存在身体美学研究身体存在及其审美关系,研究身体存在的审美化和艺术化,主要是肉身生存的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问题。发展身体美学研究身体发展及其审美关系,研究身体的符号化和精神化,主要是精神身体、符号身体的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问题。新实践美学的身体美学追求肉身身体、精神身体、符号身体的有机融合,以塑造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个人的审美追求,审美趋势,与艺术教育和社会发展向来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社会不论物质中的精神建设还是精神中的物质生活;不论是人的个性生存还是生存中的个性,美都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从另一角度说,艺术也标志着某一时期社会的发展进程,标志着文化的进步和落后,同时强化人们的意识及世界观,推动着社会审美趋势的变化发展。为此,许多艺术家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来向人们传达自己的理想、感情和审美观念,去影响人们的性情,改造人的灵魂。优秀的艺术品不仅使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丰富的忠实的生活情景,并且还因为它体现了艺…  相似文献   

9.
艺术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结晶。尽管巫术是艺术的起源之一,然而艺术产生的基本源泉是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审美意识的结果。艺术的发生虽与巫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艺术和审美的起源在人类最原始的生产劳动中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艺术不仅仅是人类情感表达的物化形式,更是人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它记录着人类智慧的发展,表征着本真人性的哲思.人类艺术的审美历程,正是伴随着人类对自身的不断发现、对生存的不断探索而不断演进的.  相似文献   

11.
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乐 《美与时代》2004,(10):60-61
任何艺术都是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并生动地表现着人类的情感.人们从不同的视野探索情感开发与培养的奥秘,其中艺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钢琴音乐也是如此.钢琴演奏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它以特定的艺术符号及音响结构的运动形式直接展示着人的内心情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审美和情感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强化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贵州苗族服饰艺术以其绵延不断的艺术魅力、特有的地域文化形态生存和发展,蕴涵大量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信息。其服饰艺术中的刺绣图形、服饰形制、色彩搭配等视觉符号,折射出千百年来苗族族群的生存方式、风俗人情、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及其文化变迁的历史,体现出贵州苗族独特的审美特征,反映了贵州苗  相似文献   

13.
信仰哲语     
郭江 《天风》2005,(10):33-33
1、信仰可以透视一切。2、人类与上帝的交流是世间最崇高的交流,也是最有益的交流。3、世界的本质是上帝意志。4、在信仰面前,生存和发展的竞争便成为动物本能的竞争,在深层次上表现了人类生存方式与人类生存意义的矛盾。5、如果说审美是人类的一个里程碑,那么下一个里程碑便是宗教。  相似文献   

14.
现代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物质环境满足了人类生存和行为方式等基本需求的同时,给环境注入人类意志、理念、情感和美感的综合性艺术。创作形式及其表现手法的多元化与其自身语言的多样性是现代壁画艺术的一个显著特性。正是由于壁画的多样的创造性语言,决定了壁画家不再孤立地把壁画作品作为目标,而是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来关注人们的生存空间,将环境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于艳军 《美与时代》2013,(12):136-136
学前教育是普及性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劳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要使幼儿全面发展必须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塑造全面、和谐、健康人格的必要手段,其中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舞蹈这一学科在于昭示人类对美的自然需求和审美欣赏,提高个人的艺术素质;传播人类情感的信息,陶冶人类的情怀,提高社会的整体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本期论坛的四篇论文,可以说都是从某个角度谈人与自然、与世界的审美关系问题。李健夫先生的论文倡导的科学主体论美学,基本点就在于立足人类现实生存的整体研究;徐大卫先生的《艺术与科学》,比较研究了艺术家与科学家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和人格建构;王祥博士的《自然审美可否标准化》,刘成纪先生的关于写生的谈话,其中心都是阐释人对自然世界、对社会人生审美感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陈改花 《美与时代》2006,(11):30-31
华夏广袤的土地上,文明的曙光从原始人类开始就已浮出了地平线。在从蒙昧社会进步到野蛮社会的过程中,远古人类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创造,播下了诸多艺术、哲学、科学的种子。在浩瀚的原始文明的长河里,一把石斧、一个陶罐,内中包蕴了多少挑战生存的激情。原始艺术中所承载的一切文化信息包括原始宗教思想中的生存观念等等,都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人类。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1 1月 1 1~ 1 5日 ,由中华美学学会、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美学与民族艺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 ,近百名学者与会。会议就 2 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审美教育、民族艺术与美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恰逢中华美学学会成立 2 0周年 ,同时又是 2 0世纪的最后一次全国性的美学研讨会 ,与会代表不仅就一些学术问题畅抒己见 ,也对下一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方向做出展望。一、美学学科建设与审美文化问题关于美学学科建设问题 ,陈望衡认为 ,2 1世纪当是中国美学大放光彩的时代 ,美学追求的和谐是人…  相似文献   

19.
人的生命体是美和丑、人性与兽性、心理性和生理性、审美主义和动物主义、审美的人的自我和动物的人的自我的对立斗争与矛盾统一.关于人类应如何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无论是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或者历史文化名人等,都作了两种本质不同的对立斗争的解读和回答一种是动物主义的弱肉强食论,一种是审美主义的和谐发展论.所谓"审美主义"(也称人性主义),是一种拯救人类与拯救教育的地球村人们的最高理论,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为修齐治平)的最高理论,也是人类为了快乐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理论.只有信仰审美主义.才能战胜动物主义,创建一个和谐发展美的人类新世界.  相似文献   

20.
原始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孕育了艺术,并逐渐形成了实用性、功利性、美感性的艺术审美形态。文章试图对原始艺术的审美形态与绘画审美功能的关联性、其价值取向在当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对当下艺术界的一些审美乱象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