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在人类精神世界中,哲学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又变化无穷的领域。走近哲学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接一场的辩论,人类的理性、思想和智慧在这里相互砥砺,竞长争高。辩论以问题为中心,旧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随之产生。就连哲学是什么这个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始终处于未完成状态,这也许正是它的常态。对于哲学是什么与做什么,需要不断地追问。这是哲学令人困惑之处,也是其充满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5.
"人是符号动物",这是卡西尔在其哲学人类学著作《人论》中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做出的回答。然而,我们在什么意义上声称他回答了这一问题?带着这一问题,本文将卡西尔的人类学命题回溯到了他的符号形式哲学,并认为后者中的"世界理解"概念是理解整个卡西尔哲学的关键。不仅如此,这一概念还可回溯到康德关于"学院概念"和"世界概念"的区分,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人是什么?"这一问题。通过对这一康德问题以及卡西尔的回答的分析,本文认为,由于卡西尔哲学中实践维度的缺失,他并没有回答康德意义上的"人是什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客观性问题一直是知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女性主义知识论者把客观性问题看作是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她们把主流知识论中的客观性诊断为价值中立性,并对价值中立的客观性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重建了价值负载的客观性。由于探讨女性主义知识论是全面了解女权运动和知识论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9.
10.
11.
12.
13.
品学兼优的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投身商海发大财,也没有跻身政界搏得一个显赫的官职,而是毅然地选择了静静的瓦尔登湖。在那远离尘嚣、远离现代文明的湖畔,他搭建了一栋简陋的小木屋,屋后栽树,屋前种菜,自己开荒种粮食,过起了近乎原始的简朴生活。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一个人久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它必须面对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告诉人们应如何去行动.就此而言,真正的伦理学研究必然是"应用的",不会是纯粹知性的探究,否则就会丧失其实践哲学的品格.故而,可以说,伦理学必然是应用伦理学.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专门提出"应用伦理学"这一概念呢?这是否是个多余的概念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澄清究竟什么是应用伦理学?一般而言,伦理学被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分支,即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以及应用伦理学.简单说来,规范伦理学被看作是旨在提出一些理论以解答什么是正当的行动这一问题,并为该理论提供有说服力的辩护. 相似文献
15.
16.
17.
作为哲学史基本问题的真理问题,也是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毕生思索的一个主导问题.他们分别尝试将真理原始现象或真理之基础最终思为疏敞地和世界图景,其间虽有极大差异,但确有着十分有趣的比对-游戏空间.本文试图在分别扼要展示它们之后,凭依六个作为-方向循次让它们自行比对-游戏. 相似文献
18.
《太阳伦理学》是唐·库比特著、王志成译的一本风格清新的后现代伦理学著作,其主旨是以独特的观点宣传伦理自然主义和情感主义伦理学.书中以拟人的手法、开阔的视角要求人们像太阳那样自由开放、向外倾泻、突出个性、自发快乐的生活.同时要求人们在主张张扬个性生活方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建构世界,把追求快乐作为人生的重要生活方式和目标.虽然该书注重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不乏存在忽视逻辑推理的经验式的、体会式的或形而上学的思想理念,但该书的观点依然为我们研究和创新中国伦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也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和完善现时代的道德生活.辩证地分析《太阳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对于深刻认识我国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胡潇教授的学术专著《意识的起源与结构》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沃野里潜心耕耘多年,奉献给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一项丰硕成果。这本近46万字的煌煌大作从三个方面展开了作者的思想经纬和学术建构:一是以“理性的滥觞”为篇名,全面勾勒了人类意识的起源及其理性智慧的发展流变;二是以“心灵索引”为篇名,展示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现象孜孜不倦的探索经历以及作者对此的评析与新见;三是以“意识形态的认知”为篇名,阐释了人类精神生活的诸方面及其生成的意识形态各门类反映社会生活、经济基础的认识机理。全书… 相似文献
20.
WANG Tangjia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14,9(2):254-267
In our times, philosophy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a spiritual crisis that takes the forms of the crisis of culture, the crisis of meaning, and the crisis of way of life. As the soul of culture, philosophy should contribute valuable responses to the problems of our times. Thus understood,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concept of crisis in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he concept of crisis is concerned with the philosophical themes of time and death, and the crises of our times are primarily the crises of life-meaning and the life-world. Drawing sources from Husserl and other phenomenologists, as well as experiences from Chinese culture, I argue that a philosophy of crisis should find its point of departure from the crisis of philosoph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