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面部肌肉控制技术诱发被试的具身积极和具身消极情绪,并设置中性控制组,然后采用双任务启动范式启动情境性调节定向,最后要求被试完成创造性思维测验,探讨具身情绪和情境性调节定向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结果发现:具身积极情绪促进思维的独创性,具身消极情绪阻碍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流畅性和灵活性上;情境性促进定向被试的创造性表现好于情境性预防定向的被试;情境性调节定向在具身情绪和创造性思维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当个体处于情境性促进定向时,具身积极情绪促进创造性思维,而当个体处于情境性预防定向时,具身积极情绪和具身消极情绪均对创造性思维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一编制内隐积极消极情绪测验(IPANAT)为中文版。测验包括内隐积极情绪和内隐消极情绪两维度,共36个项目,信效度良好。研究二,诱发被试消极情绪后,对其分三组进行表情操控:微笑组,牙齿横咬筷子;不笑组,嘴唇竖含筷子;对照组,不使用筷子。IPANAT得分及反应时分析表明:不笑组,相比微笑组与对照组,内隐消极情绪恢复得更多。这表明面部表情对内隐情绪调节存在影响,并拓展了具身情绪调节的"匹配假说"。  相似文献   

3.
以图片材料为情绪启动刺激,以多用途测验(AUT)为创造力测量工具,探究情绪与创造力的关系。采用2(情绪效价类型:积极、消极)×2(动机情绪类型:高生存动机、低生存动机)的被试间设计,结果表明:情绪效价主效应显著,积极情绪组的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及总分显著高于消极情绪组;动机情绪主效应显著,低生存动机情绪组的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及总分显著高于高生存动机情绪组;情绪效价和动机情绪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引发更多的创造性活动;低生存动机情绪下的创造力水平高于高生存动机情绪下的创造力水平;情绪效价与动机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竞争与情绪对顿悟的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字字谜为材料, 采用“原型学习-问题测试”范式, 考察不同竞争水平(高、中、低竞争强度和无竞争)情境下诱发的情绪效价(积极、中性和消极)对顿悟中的原型启发的影响。结果发现:1)竞争水平对字谜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有显著影响, 低强度竞争水平最有利于靶字谜问题的解决, 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下效果次之, 无竞争条件下效果最差; 2)诱发情绪对靶字谜问题解决的原型启发也有显著影响, 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下比积极情绪下靶字谜的正确率更高; 3)有无竞争与情绪效价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体现了竞争和情绪这两种动力相关因素在原型启发中的动力作用不是独立的。  相似文献   

5.
人际情绪调节是重要的社会性情绪调节方式,为阐明其与积极情绪的关系,采用人际情绪调节量表、内隐与外显积极情绪量表、表达抑制量表和情绪调节困难量表进行了调查。1159名被试的分析结果表明:(1)人际情绪调节显著正向预测内隐与外显积极情绪;(2)且情绪调节困难是人际情绪调节预测内隐积极情绪的调节变量;(3)表达抑制是人际情绪调节预测外显积极情绪的中介变量。这表明运用人际情绪调节可增加积极情绪,但是其作用效果与个体的情绪特质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Gawronski & Bodenhausen(2006)提出的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associative-propos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APE)为基础,分析情绪在内隐态度向外显态度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情绪、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研究通过操纵被试的情绪状态(积极或消极),分析了不同情绪下个体对薯片的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对其在五分钟内食用薯片数量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外显态度可以预测行为结果;而内隐态度对行为结果的预测受到情绪的调节,积极情绪下内隐态度能够预测行为结果,消极情绪下内隐态度不预测行为结果。因此,与消极情绪相比,积极情绪降低了个体对内隐态度进行修正的可能性,促使个体基于内隐态度直接构建外显态度,从而使得内隐态度能够预测行为结果。研究最后分析了情绪影响内隐态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心理机制、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外显与内隐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Yonelinas等双加工信号检测模型对再认记忆测验中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分离的方法,以96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诱发抑郁与非临床抑郁状态下外显和内隐记忆的情绪一致性效应。结果表明诱发抑郁组和非临床抑郁组对抑郁词的外显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对中性词和愉快词;对抑郁词的内隐记忆成绩亦显著高于对中性词和愉快词,且显著高于控制组对抑郁词的内隐记忆成绩。情绪一致性记忆效应在非临床抑郁个体和诱发抑郁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记忆中均存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与正性负性情绪的外显和内隐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与正性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验证分别从外显和内隐的层面对心理素质水平与正性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一调查了6所高校1685名大学生,结果发现,心理素质水平与正性情绪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绪显著负相关。研究二以7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简式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对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高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存在自动化地把自我词和积极情绪词相联系,把他人词和消极情绪词相联系的倾向,高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有更强的内隐正性情绪态度。且内隐测验和外显测试的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驾驶员情绪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国锋  何存道 《心理科学》2003,26(3):438-440
采用驾驶员情绪状态量表(DPOMS),对265名客车驾驶员的情绪状态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年龄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有显著影响,对其余各种情绪状态没有显著影响;(2)女驾驶员的紧张精绪显著高于男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于低于男驾驶员;(3)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等消极精绪显著高于公交大客车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低于公交大客车驾驶员;(4)事故组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慌乱等消极情绪显著高于安全组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低于安全组驾驶员。  相似文献   

10.
陶沙  李蓓蕾  王耘  张华  周江  陈瑶  董奇 《心理科学》2003,26(2):253-256
本研究考察了婴儿情绪特征、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母亲社会情绪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特征不同婴儿的在积极社会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显著地少于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母亲;(2)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在积极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显著地少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3)综合考察婴儿情绪特征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两方面因素,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下、负性情绪较多婴儿的母亲在积极情绪行为上与其他组的母亲无任何差异,而其消极情绪行为显著地多于其他组的母亲。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旨在采用生态效度更高的情绪情景事件以及内隐和外显两种测量方式考察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理解。选取自闭症和智商匹配的正常儿童各21名,以序列图片的方式呈现从动画片中截取的不同效价的情景事件,外显任务要求被试直接判断事件主角的情绪、内隐任务要求被试判断事件的一致性。结果发现:1.在外显任务中,自闭症儿童对正性和负性情绪的判断正确率均显著不如正常儿童,尤其是在负性情绪上存在明显的理解缺陷;2.在内隐任务中,正常儿童的正性负性情绪、自闭症儿童的正性情绪都表现出更弱的相对于中性情绪的理解效应;自闭症儿童的负性情绪理解则在两种任务中都接近于无。这些结果意味着自闭症儿童在外显和内隐任务中都存在负性情绪理解缺陷。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旨在采用生态效度更高的情绪情景事件以及内隐和外显两种测量方式考察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理解。选取自闭症和智商匹配的正常儿童各21名,以序列图片的方式呈现从动画片中截取的不同效价的情景事件,外显任务要求被试直接判断事件主角的情绪、内隐任务要求被试判断事件的一致性。结果发现:1.在外显任务中,自闭症儿童对正性和负性情绪的判断正确率均显著不如正常儿童,尤其是在负性情绪上存在明显的理解缺陷;2.在内隐任务中,正常儿童的正性负性情绪、自闭症儿童的正性情绪都表现出更弱的相对于中性情绪的理解效应;自闭症儿童的负性情绪理解则在两种任务中都接近于无。这些结果意味着自闭症儿童在外显和内隐任务中都存在负性情绪理解缺陷。  相似文献   

13.
基于善良特质在中国人人格修养中的重要价值, 本研究以情绪调节的行动控制理论为模型参照, 设计了三项行为实验检验善良特质的导向性与内隐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1采用Stroop任务, 比较高低善良被试判断人际关系词颜色时是否受到色词内容的干扰, 结果发现, 高(vs.低)善良被试对人际关系积极词更敏感; 研究2采用情绪调节内隐联想测验任务比较高低善良被试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差异, 结果发现高(vs.低)善良被试更倾向于采用控制型情绪调节方式调节情绪; 研究3在诱发被试负性情绪条件下, 采用面孔表情视觉搜索任务间接考察高低善良被试在内隐情绪修复效果上的差异, 结果显示高(vs.低)善良被试搜索愤怒背景下高兴面孔的速度更快。三项实验结果一致地表明, 高善良特质利他重感情的行动目的性在情绪调节的行动控制中具有内隐优势, 对积极的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ree experiments evaluated whether facial expression can modulate the allocation of focused attention. Identification of emotionally expressive target faces was typically faster when they were flanked by identical (compatible) faces compared with when they were flanked by different (incompatible) faces. This flanker compatibility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when target faces expressed negative compared with positive emotion (see Experiment 1A); however, when the faces were altered to disrupt emotional expression, yet retain feature differences, equal flanker compatibility effects were observed (see Experiment 1B). The flanker-compatibility effect was also found to be smaller for negative target faces compared compatibility with neutral target faces, and for both negative and neutral target faces compared with positive target faces (see Experiment 2).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nstriction of attention is influenced by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  相似文献   

15.
以974名14-18岁的中学生为被试,通过道德情绪的词汇评定和情境评定,考察中学生对典型道德情绪种类和道德情绪典型属性的认识。结果表明,中学生对典型道德情绪的认识涉及情境性、导向性、批评性、赞誉性等多种情绪类别,并在总体上更容易把正性情绪词汇认同为道德情绪。在判断与评价具体情境中的道德情绪过程中,中学生更倾向把无私和有私因素诱发的情绪显著地聚类区分,从而将无私诱因视为其认同道德情绪的典型标准,这种内隐观不受其学段、性别的影响和情绪效价效应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implicit tes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exist, implicit measures of distinct emotional states are scarce. Three experiments examined whether a novel implicit emotion-assessment task, the rating of emotion expressed in abstract images, would reveal distinct emotional states. In Experiment 1, participants exposed to a sadness-inducing story inferred more sadness, and less happiness, in abstract images. In Experiment 2, an anger-provoking interaction increased anger ratings. In Experiment 3, compared to neutral images, spider images increased fear ratings in spider-fearful participants but not in controls. In each experiment, the implicit task indicated elevated levels of the target emotion and did not indicate elevated levels of non-target negative emotions; the task thus differentiated among emotional states of the same valence. Correlations also supported the 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the implicit task. Support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heuristic processes underlie the ratings, group differences were stronger among those who responded relatively quickly.  相似文献   

17.
张引  贺雯  罗俊龙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882-1888
不同的情绪在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表现过程中塑造着不同的心理环境, 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一致性。正性情绪增加了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 然而负性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表现并不一致。单一考虑情绪的正负效价不足以解释具体情绪影响的差异性, 情绪的确定性、情绪与直觉信任的交互作用均会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产生影响。理论方面, 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及情绪-信息模型对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特定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 并考察情绪是否会对内隐刻板印象与外显刻板印象的联结产生调节作用, 以及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8.
情绪调节能力是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基本能力。认知重评创造力是个体面对负性情境时能够自发产生多种认知重评策略的能力, 是情绪调节任务中的创造性行为。研究表明, 认知重评创造力与发散性思维和开放性正相关, 与神经质、特质愤怒无关; 创造性的认知重评策略或运用隐喻和类比的高水平认知重构更有利于负性情绪的调节; 创造性的认知重评可以通过基于杏仁核的显著情绪唤醒, 基于海马的新联想形成和基于纹状体的精神奖赏的中介来调节情绪, 从而产生可以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新颖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上述结果支持认知重评的创造性重构理论。认知重评创造过程需要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和情绪表征的特定执行功能。未来研究可以扩大被试群体, 完善认知重评创造力的测量方法, 探索影响认知重评创造力的情境因素和内在因素, 以及进一步揭示认知重评创造力区别于传统创造力的特别加工或反应机制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