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意味’是指那种不同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白描是源自古代的"白画",是指单用线条勾勒自然物象而又不施颜色的一种画法,有时会用淡墨渲染。白描中的"线"都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白描中的每一根"线"都富有极强的概括能力,白描中的"线"是从描绘的具体事物中抽象、沉淀出最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象征性、有意味的"线",白描中的"线"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化,实体的自然物象中是没有线条的,仅"线"的本身来说,又具有了表意的特征,这和一般的表现形式又有所不同,因此,白描中的"线"是"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青铜饕餮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观赏它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是原始社会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品味它的形象,我们感受到了原始人们对那个"血"与"火"交织年代炽热情感;咀嚼它的意味,我们看到了历史前进道路上的腥风血雨与沉重的沧桑。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一种浑厚凝重的美。它美在形式,美在形象,更美在意味。然而,这美的"有意味的形式"更是来自原始的积淀,艺术的积淀,生活的积淀。  相似文献   

3.
艺术作品与一般物品的性质由"意味"和"形式"两个因素构成,"意味"是"艺术品能唤起某种特殊的感情""赋予形式以意味的正是这种情感的本质和目的"。这种特殊的情感就是审美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艺术作品。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关注主题,只关注线条和色彩,关注它们的关系、用量和质量而获得更多更崇高的情感;"形式"即纯粹的形式,特定的形式安排和组合表达了创作者的情感,传达了艺术家所感受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首次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命题,他认为只有能够激起人们审美感情的才称为艺术作品,而激起这种审美感情的是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的关系和组合",就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朱仙镇木版年画以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粗健有力的刻线,单纯热辣的色彩,庄重大气、古朴淳厚的气质,具有很高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5.
艺术设计形式的问题角逐于设计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无论是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萌芽时期、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的风暴还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温情演绎,都暗藏着人们对于形式美的热切追求,我们亦可以从中看出在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环境等作用影响下,人们对于"形式美"的标准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艺术设计作为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当代生活中发挥着巨大意义作用。20世纪著名美学家卡莱夫·贝尔(Clive Bell)在《艺术》一书中提出"有意味的形式",当代艺术设计形式的最为理想的状态,是一种有别于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能创造审美精神愉悦的美——即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实践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意味的形式"是一个"美学假设".从贝尔的目的来看是想给艺术寻找一个最普遍和最抽象的定义.如他所言:"如果我能发现一种性质,它对于所有能激发审美情感的对象(指艺术品--引者)来说,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那么我们将发现一种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本质素质,即把艺术区别于其他对象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格律诗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的意味性至少包括形式意味、内容意味、由形式意味和内容意味共同引发的“味外之味”、风格意味等层面,对格律诗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解,如看不到这些,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陶瓷纹样中的象征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样是装饰花纹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①.纹样的象征意味体现在我国古代各个工艺品种中,如彩陶、青铜器、玉器、漆器、金银器、织绣等.而陶瓷从远古到明清,历经几千年,一气呵成,是我国唯一没有断代的工艺品种.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史.陶瓷的纹样发展史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真实写照.纹样中蕴涵着浓厚的古代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突出体现在陶瓷纹样的象征意味上,概而言之有以下四种倾向:陶瓷纹样中的图腾象征意味,陶瓷纹样中的礼制象征意味,陶瓷纹样中的宗教象征意味和陶瓷纹样中的吉祥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9.
正宝鸡民间剪纸常以独特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内容题材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就是在这些"有意味的形式"里表达着当地人们的生活观念,人生理想,道德判断;表达着他们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宝鸡民间剪纸的造型样式较多,归纳整理起来,大致可分以下几种。一、人物造型人物题材的艺术造型,在宝鸡民间剪纸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多以表现农村日常风俗、戏曲人物和民间传说等体裁为主。宝鸡民间剪纸所表现的人物造型多数打破了正  相似文献   

10.
意味与绘画     
有意味的形式是绘画作品中形而上的部分,它隐藏在绘画的形而下表象之内,属于绘画艺术给予人们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户。绘画中有意味的形式,是诸多艺术工作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重点。无论再现作品还是表现作品,都由不确定的形式构成意味作用于心灵。  相似文献   

11.
“形式”蒙宠于现代西方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 ,乃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事件。 2 0世纪伊始 ,当索绪尔称说“语言是形式 ,而不是实质”时 ,胡塞尔已经提出了“对象在认识中构造(诚然是‘形式’意味的‘构造’——引者 )自身”的命题 ,而弗莱和贝尔借着对绘画的研究也曾如是断言 :艺术品的通性只在于其“有意味的形式”,审美原不过是“一种对准了形式的感情”。弗莱和贝尔是专就造型艺术发论的 ,然而这别开生面的话题自始就同一个深广得多的审美时潮牵连着 ;索绪尔和胡塞尔甚至从未留下切近于审美或艺术的文字 ,但他们的相系于“形式”、“构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绘画向来与诗歌结合紧密,在于中国美学中独有的"意象"概念。意象的"意"有立意、情意的意思,指综合了艺术家的观察方式、内心情感以及万物共生共荣的心灵。"意象"就是客观形象和艺术形象的共融体,同时承载着中国文化意蕴,如诗性、"天人合一"的交感意味等。"意象油画"特指具备中国人文精神以及诗性的一种写意性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作为形而上的“道”的表征,体现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中国艺术长盛不衰、独立于世界艺术之巅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蔡沉在其《洪范皇极内篇》中象与数对举,建立了一套范数学体系,从象与数的关系来说,象学体系中有数,数学体系中有象,二者不是截然相分的。象学体系与数学体系的区别在于,象学体系是一套以数字二为基数的推衍模式,数学体系是一套以数字三为基数的推衍模式。蔡沉范数学的目的是"因数以明理",数只是一种明理的工具。数的变化关涉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数还能穷该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能以数的形式进行表达。蔡沉极为重视处于洛书九个数中间位置的数字五,并由此阐发了他由"中"及"皇极"的理学思想。数是一种明理的方式,它穷该万物绝不是对事物的量化;蔡沉的数,哲学的意味重,科学的意味浅。  相似文献   

15.
正翻看朋友圈,一位好友发的新动态颇有意味。大意就是,最近有个圈里人问她"你怎么从来不回我信息,还把我屏蔽了?我虽然每天发圈有点勤,可也没打扰你啊!"作家朋友回答说:"你总是在自夸,我不太喜欢,可又没理由删你,只好眼不见为净了。"接着朋友又感慨道:不管你是真优秀假优秀,只要自夸,一开口,我就立马对你这人毫无  相似文献   

16.
赵江海 《美与时代》2004,6(12):9-10
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到了艺术美的本质,但是其唯心主义立场又使他难摆脱自身的局限。在对艺术实践的考察中,要批判地运用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7.
《贵妃醉酒》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这出戏源于清朝乾隆时期花部的地方戏《醉杨妃》,经过历代不断地编演,最终在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加工点缀、精雕细刻之下,成为京剧史上一部经典之作。梅兰芳的表演之所以能够赢得巨大的成功,说明戏曲旦行的含蓄之美不仅是一种美的形态,同时还是一种美的意味,当将形式中的意味真正地传达出来的时候,这种美才能达到极致。  相似文献   

18.
《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有118处提及"有机",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诗学等多个方面,"有机"一词贯穿全书。把握好"有机"这一概念,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苏珊·朗格的美学思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在朗格看来,"生命形式"和"有机形式"有着必然的联系,生命形式论就是有机形式论的一种,经自由变化之后最终变成了生命形式论。  相似文献   

19.
一 文学理论的元问题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复杂也很需要勇气才能回答的问题.如果把它与"文学元问题"套在一起回答,古今中外答案可能有很多.有人认为是"表现"(如"诗言志"),有人认为是"再现"(如"摹仿说"),有人认为是"形式"(如"有意味的形式"),有人认为是"结构"<如"结构主义"),还有人认为是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如艾布拉姆斯"三元素说")……不一而足[1].  相似文献   

20.
车林莉作品     
正作品简介:"朋克养生"是一种90后新兴生活方式,也是具有讽刺意味的90后集体自嘲现象。当代很多年轻人有熬夜的习惯,他们虽然改变不了自己的坏习惯,但也开始以特别的方式养生。该系列作品是以此种现象为创意来源,从而设计出"朋克养生"系列手机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