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赤松山被司马承祯列为三十六洞天的“金华洞元之天”,对于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安期生、黄初平大仙的出现,证验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崇仙古语。本文试图就黄大仙生平,对后人的影响,以及赤松山、赤松宫作一些略述。 一、黄初平生平与其道术  相似文献   

2.
郑氾地考     
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两个氾地,一个是位于今河南中牟的东氾,一个是位于今河南襄城的南氾,此外,郑国还有一个位于今河南荥阳的汜地。由于"氾""汜"形近易讹,导致人们对三地的认识颇为混乱。宋代学者王安国认为"氾"皆为"汜"之讹,读为"祀",清代学者臧庸曾加以反驳,并对东氾、南氾、汜的读音、位置辨析地至为明晰,结论稳妥可靠。最近台湾学者金宇祥先生据清华简《系年》等相关材料,再次认为"氾"皆为"汜"之讹,但给出的证据并不可靠,恐难凭信。文章最后讨论了清华简《郑文公问太伯》中可能与郑地南氾有关的几个地名。  相似文献   

3.
功臣隐居感言袁丁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全国甲级战斗英雄中唯一的幸存者最近才被找到,他就是隐居了几十年,始终过着寻常百姓生活的朝鲜族共产党员申日权。记者看到申日权珍藏着的许多军功章,问他为什么不据此请求组织上给予相应的安排。申日权动情地回答:“无数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4.
曹山本寂禅师出家地考王荣国本文通过佛教史籍与福建地方志史料相应证,认为《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禅林僧宝传》等有关曹山本寂禅师出家“福州(福唐县)灵石山”的记载是可靠的,《宋高僧传》有关本寂出家“福州云名山”记载中的“云名山”,属鲁鱼亥豕,应为“...  相似文献   

5.
顺治五年(1648)至顺治八年(1651),万寿祺在淮阴隰西草堂隐居并在此地终老。万寿祺选择隰西草堂作为隐居之地,综合了地理、政治、文化等诸多要素。万寿祺作了许多诗歌来咏叹隰西草堂,隰西草堂既是万寿祺的栖身之所,也是万寿祺精神得以栖息的乐土。隰西草堂在反清复明运动中是重要的据点,是万寿祺的"会客厅",也是时人歆羡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6.
7.
方以智《药地炮庄》目前所知的刻本,称"浮山此藏轩本",此本有四种古本及影印本,此外还有民国时期的美学林排印本。已有的研究对四种古本的认知不全,对不同古本间的篇目以及内文的残缺未作细致辨析。本文通过详考现有四种古本及其影印本和排印本,指出学界对《药地炮庄》的版本认识不足,并特别指出安徽省博物馆藏大集堂本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何仙姑考     
元明至今,有关八仙的神话不胜枚举,其中有一则吕洞宾度何仙姑的故事。《历代神仙通鉴》卷十四载:零陵何氏女遇吕洞宾,传以修养之术,又与金丹服之。引见钟祖,携入蓬莱拜木公、金母。《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四十二引《福建通志》:仙姑父大郎,居武平南岩,货饼自给。吕纯阳见其有仙质,日过索饼啖则与。吕赠一桃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注)。传说中,多以何仙姑为吕洞宾的弟子。我们知道,吕洞宾本系唐末五代道士。南宋吴曾对此尝作考证,其《能改斋漫录》卷十八“吕洞宾唐末人”条载:“唐异闻集,载沈既济作枕中记云:‘开元中,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以囊中枕借卢生睡事。’此之吕翁,非洞宾也。盖洞宾尝自  相似文献   

9.
碧泉书院考     
洞庭之南,潇湘之西,望于衡山百里而近,碧泉书院坐落于湘潭锦石乡碧泉村,距今已有888年历史。书院作为科举时代的重要教育机构,自唐代出现至清末消亡,在我国历史上的教育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碧泉书院自宋朝以来,为湖湘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对于近年来兴起的高等教育学府书院制改革在湖南的试行,以及湖湘文化的弘扬,具有一定的价值。文章以湘潭大学复兴碧泉书院为契机,从对碧泉书院的历史研究中探寻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营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武王灭商,封师尚父于齐都营丘。营丘所在,古来有争论,迄今未解决。近来,随着修志工作的深入开展,鲁东热心史志事业的同志,纷纷撰文进行考证,这对研究西周齐国和山东东部古代的历史,大有裨益,是值得称道的好事情。为了存真求实,把当时的齐都考察清楚,本刊将在“文物·考古”栏内对此展开讨论,殷切希望史志界、地理界的学者、专家积极撰稿。  相似文献   

11.
张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炼丹术成就很大,起源最早。国内外化学史家已经研究很多了,而且正在继续深入研究着。作为中国炼丹术的从事者,即中国古代原化学家——炼丹家,从人物方面加以研究,是不够的。少数著名炼丹家,如魏伯阳、葛洪、陶弘景等,也还没有成型的传记性文体出现过,而为数众多的炼丹家是佚名的,因此对于狐刚子、左慈、陈少微、张果等知名人物,进  相似文献   

12.
田文考     
田文考郑杰文(一)孟尝君田文,出身于齐公族。《史记·"孟尝君列传》曰:"益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孟尝君少年时,便以善辩有智折服已任齐相的父亲.《史记·孟尝君列传》称,田婴贱妾以五月五日生田文,而...  相似文献   

13.
姚海涛 《管子学刊》2022,(4):92-105
荀子对历史人物的审鉴构筑了诸子争鸣中的一大学术景观。拈出其对申徒狄、陈仲、史䲡的审别与衡鉴,可见既有显性评价,又有隐性寓示。荀子的评价与后世存在巨大反差。在荀子看来,申徒狄之行属“行之难为而不贵”,非礼义之中,是倚魁之行,当为天下所弃。从中可推测出荀子对屈原沉江的真实态度。陈仲、史䲡则悖离人之欲恶通情,不中礼义,不合大众,是沽名钓誉的盗名者,尚不如盗货者。荀子对三人贬抑与其传孔子诛少正卯存在一些关联。探赜荀子评判与诠释背后蕴含的微言大义,可洞察社会思想转折之几。审别与衡鉴之中,贯穿着荀子透辟的时代省察与深刻的人性之思,贯穿着荀子以礼义为中心的人物鉴别衡定标准以及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的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14.
15.
砭石古今考     
砭石是古代外治法的重要工具,砭法在古代外治法中占重要位置,但古代砭法在东汉以后就失传了。通过简要介绍砭石及砭法的来源、发展和失传的一系列过程,分别探讨砭石及砭法对古代中国医学的影响;通过砭石的历史分析揭示古代医学发展规律,包括最初的人类对抗疾病之意识觉醒,外治法的范围扩大,外治法理论随之发展,古代砭法失传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微针的诞生以及经络理论的形成。砭法失传近两千年后的今天,新砭石疗法面世,为砭石注入了新的活力,砭石被重新利用证明了其实用价值的存在,由此发展了古代砭术。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于盐铁会议长久以来存在一个误区,认为会前即确定以盐铁酒专营为会议主题。基于这种认识,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盐铁问题上。然而分析关于会议召开的八条史料,结合政治背景、会议性质以及《盐铁论》所论诸项内容,可知会前所定主题应是"问民所疾苦"。包括盐铁专营等议题都是论辩过程中响应这个主题而展开的,是"问民所疾苦"主题下的结果,而非会议召开的原因。明确这一因果关系,对正确认识盐铁会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黔娄考     
黔娄多以高洁的形象出现于古代文献中。古代记载黔娄的文献很多,如《列女传》《汉书·艺文志》《高士传》《贫士传》及有关史书、诗文等等,但这些文献在记载黔娄的生活年代与所处地域时出现了不同。即存在春秋与战国的时间差异、齐国与鲁国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齐、鲁黔娄之别。对于这种差异,后人没有留意,常常混淆之。大概是由于古人姓名具有复杂性,加上齐、鲁接壤,后人对黔娄没有细致区分,造成齐、鲁黔娄混淆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多种黔娄的说法。又由齐、鲁黔娄及文献记载的不同引申出马国翰辑佚本《黔娄子》及其作者与《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黔娄子》及其作者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四诗考     
正《诗》学古有四诗之说,又有风、雅、颂三体之论。三体或谓三类~(1)。然三体四诗如何匹对,三体名义为何,皆有争议。宋王质《诗总闻》、程大昌《诗论》倡《周南》、《召南》之"南"自为一体~(2),后顾炎武、梁启超从其说~(3)。如此则以《诗》有南、风、雅、颂四体。此说虽巧为牵合,实颇违古义。今就四诗本义、四诗与三体之关系以及风、雅、颂之名义详为考述,以还《诗》教之原。一、四诗三体考王、程二氏论《诗》有南、风、雅、颂四体,乃援《诗·小雅·鼓钟》为据。文云:  相似文献   

19.
南朝僧官考     
马麟 《法音》2022,(12):31-45
<正>东晋以后,中国佛教界出现政府任命僧人管理佛教宗教事务的制度。关于这项制度的草创和形成,早期僧史记载不清。隋代灵裕《僧尼制》、彦琮《僧官论》,今已不传。唐神清《北山录·住持行》概述唐前僧官,以北统南,源流未明。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中,设“立僧正(尼正附)”“僧统”“沙门都统”“僧主副员”等,纲举目张,有益后学,但丛抄僧史,  相似文献   

20.
西城洞天考     
正洞天福地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道教生态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它的面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原先没有进入序列的一些道教名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洞天福地;二是由于历史久远和古人交通不便等诸多原因,有些早先列入道教典籍的洞天福地其具体位置已难以考察,十大洞天中的第三洞天西城洞天就是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