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棋课法的由来及其符号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灵棋占法当作"易占"的一个支派加以研究.作者以<道藏>本及<四库全书>本中的<灵棋经>为基本文献,考察"灵棋课法"的由来与归属.作者认为,从道书记载情形看,灵棋课法早先应该属于道教使用的一种卜筮技艺.在分析了灵棋课法与易学的关系之后,作者从神明崇拜的角度进一步考察灵棋课法的道教色彩,阐述了该法所蕴含的思想旨趣,发掘其象征底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郭店楚简<五行>篇与帛书<五行>篇的<经>文和<说>文相互对勘,对其尚未解决的7个疑难问题进行了系统考释,得出了崭新的结论,对于读通简、帛<五行>篇,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具有基础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易》美学思想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波  梁惠 《周易研究》2002,(1):54-59
<周易>中关于天地人三才的关系、天人合一、阴阳、刚柔以及神、感、文、象、意等范畴的阐述,成为从美学上解释各种艺术现象和理论的依据.该文对<周易>中美的表现、中和之美、变化之美、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等作了有益的阐述,并试图说明它们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系辞>等传中论及人性及其与天道之关系的文字,古今学者的理解各有心得.作者认为,行<系辞>论性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了完成和显现.并且认为,<易传>、<中庸>、<孟子>实际都是认为"性自命出,命从天降"的,都是在人性与天道有一致性的意义上肯定人性善的,故否定<易传>有性善论,以为<易>、<庸>、<孟>的人性说致思路数不同的观点,都是不合实际的.作者又认为,将天道赋予人道正义的意义又返而以支撑人道原则,自<易传>已然,宋儒的天道性命学说与此是一脉相承的,故否定理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也是不合事实的.作者还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宣扬性善论的主题是弘扬理性,强化人们对人道的自觉与自信,其中凝聚的积极善良的正气,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元神.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易象论解》与《序卦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象论解>是王安石模仿<序卦传>形式所作的另类"新<序卦传>".在<易象论解>中,王安石独辟徯径,发掘<周易>的<大象>传文的内在逻辑联系,按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诠释六十四卦卦时相因及相反的关系.不仅从新的角度论证了六十四卦编排顺序的合理性,并且完成了自己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的基本表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此弥补了<序卦传>过于简单的缺陷,丰富了<易传>系统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作者以新出土的<归藏>为主要根据,又征引出土阜阳汉简<周易>、马王堆帛书<周易>和其它文照献资料,对易学界长期争讼不休的问题进行检讨考辨,再次印证了传本<归藏>不伪、<归藏>早于<周易>、文王演易不是重卦、<周易>原为卜筮之书等论断.  相似文献   

7.
帛书《缪和》、《昭力》"子曰"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帛书<缪和>、<昭力>之"子曰"即是"孔子曰",并非指"讲师之言".而谬和、昭力等七人,皆当为孔子晚年弟子,而非汉初人物.由此还认为,<缪和>、<昭力>乃是儒家研<易>著作,而战国至汉初流传的诸种<易传>皆当以孔子为宗主,且多与孔子晚年弟子及其后学相关.  相似文献   

8.
此文论述了焦循诠释<周易>的主张及方法.焦循主张,诠释以前,诠释者要泛观博览,汇通析辨百家之学,形成"己之性灵",即先有自己的思想、义理.其诠释方法是必须从分析<周易>语言文字入手,运用"六书"中"假借"去诠释<周易>经、传文,并根据上下文因声求义;以"实测"之法,即全面核对<周易>经、传文、句,诠释<周易>爻象变化规则;以"参伍错综"之法,从整体上对<周易>进行诠释;"依经文而用己之意",采取"或直断,或婉述"等多种诠释方法,对<周易>作出自己的新解释.  相似文献   

9.
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论文探讨了王家台秦简<归藏>和传世本<归藏>的一些问题,认为秦简<归藏>应当是<归藏>易的<郑母经>,"郑母"即"莫母",即"尊母"、"帝母",以母为尊,以母为主;豫,秦简<归藏>作介,说明<周易>豫卦的本义当为大;秦简<归藏>的规卦相当于<周易>的随卦;传本<归藏>以"(兴)"或"奭"为坤卦的卦名,是错把卦辞当作了卦名;秦简<归藏>的"天目"当为"天曰"之讹;秦简<归藏>的卦名与今本<周易>同者更多于帛书<易经>;秦简<归藏>以∧表示阴爻,表明∧是阴爻的一种别写,而不是性质不同的数字.  相似文献   

10.
<隋书·经籍志>首次明确著录<墨子>书中有目录一卷,其后各种史志目录中均不见记载.<墨子>古本"目录"面貌如何,一直是墨学界聚讼不已、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墨子>目录出现较晚,大约亡佚于隋末唐初之际.西汉末年刘向校定<墨子>成书后,所撰写叙录并未单独成篇.近人蒋维乔等学者的学术观点,<汉书·艺文志>所载"<墨子>七十一篇"包括目录一篇,是不成立的.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