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鲁迅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叔本华指出:"无论是从效果巨大的方面看或者是从写作的困难这方面看,悲剧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1]朱光潜也说过:"如果美学理论忽略了历来正当地受到尊重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就够不上称为美学.[2]  相似文献   

2.
刘明贤 《学海》2005,3(3):123-128
伯林将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悲剧理论移植到政治哲学领域中,目的是要进一步阐明其自由主义理论。他从三方面论述了其悲剧观:首先他批判了理性主义悲剧观;其次他依据价值多元论,分析了悲剧的产生根源;最后他认为,不重视启蒙运动敌人的观点也是产生悲剧的根源。文章最后一部分指出,伯林认为悲剧无法超越。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叔本华及马克思等人的悲剧观相比,伯林的悲剧观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3.
一.王国维悲剧观的形成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学术上的贡献在于,汲取西方思想的理论营养和美学家的观点来说明和解释中国的文学现象.他在评论<红楼梦>时主要是运用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的观点,在某些方面也运用康德的观点,来为自已的论著寻找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王钰 《现代哲学》2017,(1):91-97
叔本华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的论文《道德的基础》当中,大多国内研究者仅仅立足于叔本华的文本来考察评价他的观点,这一做法其实很难达及公允地评论批判者和被批判者的思想。或许我们应当转换视角,从康德是如何构建其道德哲学的先验基础,即从考察定言命令的内在结构入手来看叔本华针对性展开的相关批判,最后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将道德基础从康德的先验世界拉回经验世界的叔本华,为何也与康德一样认为道德需要形而上学的奠基。  相似文献   

5.
高山杉 《世界哲学》2007,18(2):98-112
中国现代学术的开辟者、文史学家王国维早年研究、介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依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版的数种叔本华作品英译本。在《静盒文集》的正、续编中,他以多种方式引用和化用了这些英译本的原文,以实现他建立一种“中西化合相互推助之学”的理想。本文对这些脱胎于叔本华作品的文字做了考证和还原,试为评估王国维对西洋哲学的理解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写了无数人物,但真正存在爱情的只有宝、黛。他们在初见之时都感觉对方似曾相识,阿里斯托芬尼斯把这种熟悉的感觉解释为心上人是我们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清代王国维认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正是叔本华提出的源于"剧中人互相所处的地位"而导致的悲剧,是"悲剧中的悲剧"。而黑格尔把悲剧看成一种矛盾的对立而统一的辩证过程,这个理论用于《红楼梦》非常合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的快感"认为悲剧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得到疏泄,体现在《红楼梦》中就是读者在未曾察觉之时已为《红楼梦》的悲剧清泪沾襟了。  相似文献   

7.
叔本华和尼采有关艺术的哲学理论素为学人关注。美学家朱光潜在其代表作《悲剧心理学》中指出:“叔本华与尼采的全部理论可以归结为这样两条:1.艺术反映人生,即具体形象表现内心不可捉摸的感情和情绪。2.艺术是对人生的逃避,即对形象的观照使我们忘记伴随着我们的感情和情绪的痛苦。”(《悲剧,C理学》(中英文合本),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8页)笔者以为,以这两条结论来概括叔本华尚可,但圈评尼采则欠妥。因为第一,至少尼采不是主要从反映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人生的关系;第二,至少尼采不是主要以逃避的角度来确定艺术…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和尼采的生命哲学不仅在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思潮方面,而且至今还在一些个人的精神生活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概括分析“敬畏生命”伦理学创立者施韦泽的叔本华和尼采研究:“作家”哲学家时代的来临、叔本华要灭绝生命意志、尼采致力于深刻的肯定世界和生命,为我国学术界深入研究叔本华和尼采的伦理思想,以及相关读者在从中获取有益教养的同时,自觉地避免其消极因素,提供一些资料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对我国近现代学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初期(本文以1900-1930为研究时间段),在"西学东渐"热潮的推动下,叔本华其人及其思想进入了我国学人的视野.自此以后,他的为  相似文献   

10.
今年,1988年,是叔本华诞生200周年。今天,我们到底应当如何评价这位思想家在思想史中的地位?一方面,在严格的意义上说,我们没有根据认为叔本华具有广泛的影响,即没有根据认为他的某些思想具有真正的感染力;但另一方面,我们却不  相似文献   

11.
一、超越:共同的课题尼采哲学是人生超越哲学,这不仅是由其哲学中的酒神精神、强力意志、超人等几个主要的命题、环节所决定的,也是由其在西方哲学史上所实现的转向所决定的。一方面,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柏拉图奠定了形上学的基础,洛克开了知识论的先河,而尼采则首创生命哲学。(详见陈效应著《悲剧哲学家尼采》第146~第157页,三联书店1987年版)他揭示生命的感受,探讨人生的意义及其实现,引起了现代心灵无尽的共鸣。另一方面,尼采哲学是按着叔本华的意志哲学讲的。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自在之物,一切现象包括个体的…  相似文献   

12.
叔本华哲学最具特色又最遭非议的是他所提出的痛苦观。叔本华的痛苦观是把握其理论内容的中心环节。这一理论观点内植于叔本华的哲学前提之中,展现在其哲学的推理过程中,完成于其哲学的结论里。它一方面标志着叔本华的思想倾向同整个德国古典  相似文献   

13.
心理障碍:威胁天之骄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3月4日傍晚,24岁的伟与同学一起去看电影,走到半路,伟突然说不去了,转身进了学校的图书馆。一个小时后,人们发现伟从图书馆的5楼坠下,再也无法唤醒。伟的班主任从伟的表现及遗书中得出结论:贫困窘境下的自卑造成的心理障碍,使他最终走上了绝路。 伟的悲剧在诉说;一个幽灵在象牙塔内游荡,这个幽灵就是潜伏的“无形杀手”——心理障碍。 伟的悲剧也在告诉世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想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叔本华著作的读者应该期待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因此,本文讨论的是叔本华的认识方式,但是采取的是批评的态度,是不依附于叔本华自己的认识论的。叔本华的认识论立场是另一种哲学派别的立场,即实用主义的立场。 1.人们传统上认为狭义的“思维”具有两个方面,即抽象和推论。抽象就是构成概念。例如,我看到了一只鸟,一条鱼和一朵水仙花,并且断定,相对于水仙花来说,鸟和鱼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如果我注意到了这一点,我就是进行了“抽象”,也就是说,构成了一个概念。我  相似文献   

15.
德国近代理性哲学和意志哲学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是近代西欧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发展的最高阶段,黑格尔的理性哲学则是这个发展阶段的最高峰;而与黑格尔哲学同时形成的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则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源头。这两种对立哲学的同时出现当然不是偶然的,但如何说明它,至今仍是~个问题。深入考察将会发现:从发生上看,它们两者实来自同一个母腹——康德哲学,并经过同一的发育阶段或中间环节——费希特哲学和谢林哲学,从而表明,以叔本华哲学为开端的整个现代非理性哲学思潮是在它的对立面——德国近代理性哲学思潮中孕育出来的。从内容上看…  相似文献   

16.
董明霞 《美与时代》2007,(3):112-114
在我国现代作家中,老舍的作品是最具悲喜剧审美形态的,在他漫长的创作历程中,悲剧、喜剧得到了和谐统一,形成了他独特的悲喜剧创作艺术.本文以老舍的代表作<离婚>为例,从悲剧人物的喜剧描写、灰色生活的调侃与讽刺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作家对悲喜剧创作艺术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7.
杨玉昌 《现代哲学》2002,1(4):109-116
本文探讨了叔本华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折之间的关系,认为叔本华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具有转折点的意义。这表现在,一方面,叔本华通过确立意志哲学背离了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的传统,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和现代人本主义,另一方面,叔本华又通过否定意志而回归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的传统之中。论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澄清了西方哲学现代转折的根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是谁?     
叔本华早晨常到公园去溜达,有一天,他正在园中漫步、沉思时,迎面遇上一个小孩,小孩好奇地望着他,然后抛出一句话:“你是谁?”叔本华从沉思中抬起头来,愣了片刻,对小孩说:“我也正在想这个问题,如果你能告诉我我是谁,我将无比感激、受用不尽。” 这则小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哲学大师长久以来被“我是谁”这一问题所困扰。虽然自古希腊时人们就将  相似文献   

19.
小说<丽莎的哀怨>由丽莎从贵族小姐沦为娼妓的悲惨命运,剖析了蕴含其中的个人性格悲剧,也阐发了造成悲剧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夏毅辉  陈小健 《学海》2012,(5):203-207
贾谊具伊、管之能而终生未获重用,有盖世之才而英年早逝,造成如此悲剧的主要原因,一是他的儒家思想主张不适应汉初黄老政治的需要,二是因其本身不具备一名成熟政治家的品质,三是他在学术与思想上是一个矛盾体,各种思想主张的碰撞与撕裂使其矛盾、痛苦甚至走向毁灭。故其悲剧最终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