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双加工理论视角下对发散性思维与幽默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二者的认知加工过程具有相似性:前期都依赖于自动化加工;而后期随着认知负荷的增加,越来越依赖控制化加工。脑机制方面:控制化加工条件下,二者的神经机制重叠部分比自动化加工条件下多,其中负责控制化加工的前额皮层是二者共同的关键脑区。未来可从两类加工协同合作的角度深入揭示发散性思维与幽默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啮齿类动物的决策行为研究及其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以啮齿类动物为对象,关于决策的行为表现及其内在脑机制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决策的概念,以及啮齿类动物的决策模型。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决策模型的共同的心理过程:计算、动机和记忆,并且介绍了业已发现的参与这些心理机制的脑机制。最后,还从决策的角度探讨了其与药物成瘾之间的关系,包括成瘾药物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决策个体差异与药物成瘾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道德决策脑机制研究更多地关注了认知和情绪的交互作用,较少关注个体对"自我相关性"和"风险水平"信息的整合加工,更是忽视了帮助情境和伤害情境下道德决策的心理与脑机制的异同。因此,有必要通过行为、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多模态脑功能成像(f MRI)等多种方法来系统考察帮助和伤害情境下自我相关性和风险水平交互影响道德决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共情训练对道德决策的干预作用。旨在揭示道德决策的时间进程和神经基础;探寻自我相关性与风险水平对道德决策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情境和共情水平下可能存在的变异;共情训练能否有效提升个体的道德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4.
模糊决策是指决策者无法预先知道结果发生的概率,只能依赖主观判断而进行的决策。应激会影响模糊决策,但不同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从模糊决策的认知成分入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应激对模糊决策的影响。本研究从学习反馈、奖赏敏感性和风险偏好三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文献,发现应激对模糊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应激导致反馈受阻、重赏轻罚、增加冒险三个方面。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应激类型和强度对模糊决策的不同影响,同时进一步拓展应激状态下模糊决策中认知与情绪的交互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5.
揭示情绪体验影响个体完成各种认知任务的认知神经机制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往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行为实验, 集中考察了焦虑对估算策略运用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潜在的脑机制尚不清楚, 对焦虑以外的情绪体验与估算策略运用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极其缺乏, 而情绪调节对估算策略运用影响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研究将采用面孔表情图片作为情绪刺激材料, 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 ERP)技术, 采用启动范式, 尝试从外显和内隐两个角度, 考察不同效价的情绪体验在估算策略运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进而揭示情绪调节影响估算策略执行的时间动态特征和大脑激活模式。这将有助于充分认识情绪体验影响估算策略运用的认知与脑机制, 为更好的优化估算策略运用效果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焦虑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虑情绪会对人类的决策行为及其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焦虑水平的提高会使决策者倾向于回避风险,做出保守的选择。近年来,国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纳出了几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认知资源因素、信息加工因素、概率偏向因素与情绪取向因素等。这些因素的提出,促进了对焦虑影响决策的机制的认识。它们间虽有密切联系,但有待于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揭示语言及其它认知的脑机制成为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研究各种脑损伤导致的特异性语言障碍,为探索语言和其它认知的结构、加工,及大脑不同部位在语言和其它认知活动中的功能增添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对临床失语症的诊断与康复起了很多积极的作用。汉语在世界语言体系中具有其独特性,对汉语的语言障碍及其脑机制的研究将为完善人类语义知识理论、语言的表征与加工模型有重要贡献,也为发展汉语失语症针对性的康复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颖  冯廷勇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39-1148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 青少年风险决策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成为了新近的一个热点课题。从双系统理论模型(社会情感神经网络系统、认知控制神经网络系统)出发, 对与青少年风险决策相关的大脑结构、功能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重点分析了新近的大脑功能连接、脑网络的研究; 阐述了青少年风险决策认知神经机制的主要理论模型:双系统模型和三角模型。未来研究还应加强对认知神经机制理论模型的检验、整合和创新, 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深入研究社会参照系统(同伴关系、亚文化等)在青少年风险决策中的作用及机制, 以及从认知神经层面如何预防和干预青少年高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9.
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认知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行为的意图及情感的认识,是人际互动的重要方面,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全面深入地对社会认知和基础认知中自动加工过程进行了研究综述,对基础认知与社会认知的研究方式进行了比较。自动加工过程是社会认知和基础认知中都存在的重要过程,从脑机制研究角度,相关的电生理学指标(如N400等)都可以作为研究的指标来考察社会认知中的自动加工过程。本文从社会认知与基础认知的比较入手,介绍了各种领域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知情交互作用的实证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交互作用(the interaction of cognition-emotion)是指认知与情绪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者密不可分.当前,知情交互作用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认知对情绪的影响,即认知对情绪的产生和情绪调节的影响;二是情绪对认知的影响,即情绪对感知觉、记忆和思维的影响.本文从实证角度,综合相关文献选取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要述评,并进一步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该在无意识情绪的脑机制、情绪-想象的交互作用、情绪-语言的交互作用,以及知-情-行的整合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心理理论脑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别从临床研究和神经影像研究的角度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心理理论脑机制的研究进展.文章就心理理论脑机制研究所采用的实验任务、研究思路以及方法手段等方面对目前的脑机制研究进行了概括.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心理理论功能与腹内侧额叶,尤其是前扣带回(BA32)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社会认知现象的交叉学科,目前已经形成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生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该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情绪、情绪障碍、自我意识、经济决策、道德等方面的脑机制研究,临床研究和脑成像研究表明,恐惧、厌恶、愤怒、惊讶、快乐、悲伤等基本情绪在表达和识别上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孤独症与“男性脑”的特征相关,抗抑郁药百忧解对抑郁症儿童的治疗作用;在自我意识的研究领域,自我概念产生的脑区定位、灵长类的自我意象、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概念变化等研究的热点问题;经济决策的研究最近成为亮点之一,主要包括强互惠合作、风险决策、跨期选择以及品牌决策等方面;在道德的脑机制研究中,重点涉及了道德判断与捐赠行为的神经基础。文章最后展望了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框架效应及其认知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架效应违背了不变性原则,是描述性决策理论违背规范性理论的经典异像。以亚洲疾病问题为代表的经典框架效应又称作风险选择框架效应,此外还包括特征框架效应等不同类别。框架效应受损益值类型和大小等社会线索影响。除展望理论可以解释其认知机制外,模糊痕迹理论和概率心理模型等也对此加以解释。框架效应的脑机制在大脑右半球和杏仁核等区域。文章最后对全文做了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14.
决策研究领域日益重视情绪的作用,情绪的认知评估理论、道德情绪理论及动机维度模型等新兴情绪观使研究者对决策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化,出现了解释情绪在各类决策中作用机制的理论成果:情绪浸润模型、风险决策感知与评估双系统模型、情绪即社会信息模型、神经情感决策理论。未来尚需加强作用机制的验证研究,从情绪具身角度进行思考,基于知情交互的角度整合理论体系,重视神经生理机制理论及模型建构。并简要分析了理论成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预期理论基于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批判与发展,提出了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对以往风险决策研究中所发现的现象进行了很好的预测与解释。预期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参照依赖、损失规避与权重函数。基于预期理论的一些决策偏差包括框架效应、禀赋效应和默认偏差也部分揭示了与人们风险决策有关的脑区。近年来,通过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等脑成像手段对预期理论的一些核心成分进行的研究表明,涉及到人们风险决策的脑区主要有前额叶、纹状体、脑岛与杏仁核。未来的研究可以从预期理论的产生根源、个体发展以及遗传基因等角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执行功能与攻击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新学  张福娟 《心理科学》2007,30(5):1123-1126,1115
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受当今认知神经科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人员从执行功能的角度来探讨攻击行为。现有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流行病学、行为神经学、神经心理学和神经成像角度,考察和分析二者内在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暴力犯罪、反社会人格、杀人犯、精神病患者、少年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群体,执行功能与攻击行为间存在很强的负向关联。将来的研究需要拓宽研究被试群体,深入考察内在的脑机制,制定恰当的攻击行为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成人依恋、认知融合、经验性回避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者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对312名成年人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安全的成人依恋负向预测心理理论;(2)经验性回避在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之间起中介作用;(3)认知融合在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4)成人依恋的两种类型(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呈现出不同的链式中介作用:认知融合与经验性回避在依恋回避与心理理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依恋焦虑与心理理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从心理灵活性的角度考察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并探究接纳承诺训练在提升社会认知能力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近期关于咀嚼口香糖对负性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咀嚼口香糖的脑机制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发现,咀嚼口香糖对人们的负性情绪调节,注意、记忆、学习等认知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咀嚼口香糖所激活的脑区与负责运动、记忆、注意和情绪等高级功能的脑区有一定的重叠.  相似文献   

19.
风险领域特异性指某特定领域内的风险决策和偏好可能会受到领域内特有的风险因素影响, 因而会导致领域特异性的行为。基于期望法则的风险决策理论认为, 风险倾向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但近20年行为决策领域的证据表明, 风险倾向具有领域特异性, 其机制探索、测量工具和影响因素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从机制探索历程来看, 以往主流机制着重从风险−回报框架解构领域特异性的风险行为, 近年研究在丰富其机制检验证据的同时, 开始从进化、人格、动机等新的视角进行解读; 在测量工具层面, 领域特异性风险量表仍占主导地位, 并在多种文化、内容领域和群体间得到了进一步检验和扩展, 其他基于不同内容领域划分的风险领域特异性量表也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在影响因素层面, 大量研究从遗传、环境、个体差异等角度探索了导致风险领域特异性的前因变量。未来研究方向应注重整合各风险内容领域, 在更加细化的风险领域检验现有理论, 并进一步探索个体层面的领域特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理论的脑机制研究看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心理理论发展与执行功能的关系以及心理理论脑机制的研究是近年来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章首先对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概括,提出了目前研究中的问题;然后从介绍了心理理论脑机制研究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