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通过变化社交人数操纵场景的社会性内容,比较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ASD)和普通儿童(TD)对真实社交场景注意模式的差异。结果发现:(1)ASD儿童对社交场景的总注视时间和平均注视时间少于TD儿童;(2)随着社交场景中人数的增加,ASD儿童和TD儿童一样,对面孔、身体和嘴部的注视时间比和注视次数比逐渐降低;(3)相对于TD儿童,ASD儿童对社交场景中面孔、身体、眼部、嘴部等社会信息区域的注视加工更少,但对前景和背景等非社会信息区域的注视加工更多。整个研究表明,社交人数变化对ASD儿童和TD儿童社交场景注意模式的影响一致,但ASD儿童对社交场景的具体社会性信息的视觉加工上仍表现出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Disorders,ASD)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是社交互动障碍。早期干预对ASD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至关重要,而传统康复干预方法存在耗时长、花费高昂、专业康复治疗师短缺等诸多局限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交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通过梳理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干预中的可行性,分析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社交互动中的研究现状,探讨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干预中实验环境、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优势与挑战。未来社交机器人在ASD儿童中的研究可考虑从探索人机双方特点开发新的社交场景,结合多模态和脑科学技术揭示人机互动的心理过程以及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构建社交机器人闭环系统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场景年龄特征对ASD儿童场景注视模式的影响,选取14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和19名与其智力年龄匹配的正常发育(TD)儿童为被试,在被试对儿童场景和成人场景图片进行自由观看的同时记录其眼动。结果发现,ASD儿童对全图、面部、眼部和嘴部的访问均显著少于TD儿童,对背景区域的访问显著大于TD儿童;ASD和TD儿童对面部和身体的访问时间比都显著大于前景与背景兴趣区;ASD儿童对儿童场景中面部、眼部和嘴部兴趣区的访问时间比大于成人场景,而TD儿童则相反;两组儿童都表现出对儿童场景中背景的偏好。结果表明,在场景注视中,ASD与TD儿童具有相似的社会性注意倾向,对社会性信息给予更多注视,但ASD儿童表现更弱;场景的年龄特征会影响ASD儿童与TD儿童的场景注视模式,相对于成人场景,ASD儿童更偏向于注视儿童场景中的面孔和背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视觉追踪技术,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面孔加工的同龄偏向效应。实验1选取19名ASD儿童和23名生理年龄匹配的普通儿童(typically developing, TD)为被试,通过自由观看同龄和异龄中性面孔,探讨ASD儿童是否存在面孔加工的同龄偏向效应;实验2选取22名ASD儿童和生理年龄匹配的25名TD儿童,通过自由观看快乐、愤怒和恐惧面孔,探讨情绪对ASD儿童面孔加工同龄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ASD儿童对同龄中性面孔的注视时间显著大于异龄中性面孔;(2)ASD儿童在愤怒和恐惧情绪下对同龄面孔的注视时间显著大于异龄面孔,而在快乐情绪下同龄和异龄的注视时间则无显著差异。这表明ASD儿童对面孔的注视加工存在同龄偏向效应,且受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林云强 《心理科学》2014,37(2):349-356
以30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为被试,通过环境图片视觉搜索方式,借助Tobii X120眼动仪记录被试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探讨ASD儿童威胁知觉的特点。结果发现:(1)相比于非威胁目标,ASD儿童对威胁目标对象存在知觉优势,其威胁知觉受刺激类型及矩阵大小的影响。(2)ASD儿童对于全威胁刺激(蛇)的负性图片存在注意固着现象,表现在对全威胁刺激环境图片的注视时间显著增加。(3)眼动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部分ASD儿童的威胁知觉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不同眼睛注视方向下对面孔情绪的识别能力及视线加工特征,研究选取ASD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7名为被试。结果发现,ASD儿童识别面孔情绪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而对高兴情绪识别的正确率最高;ASD儿童识别面孔情绪的反应时不受眼睛注视方向影响,而普通儿童表现出对正视面孔情绪更快的识别速度。研究认为,ASD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偏低,受情绪类型影响显著,且在面孔情绪识别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视线加工障碍或缺少对眼部线索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采用着色范式和再认范式,检查被试在不与目标人物进行人际互动条件下,考察女性教师面孔吸引力程度对大学生内隐模仿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被试对高吸引力面孔的内隐模仿程度更高,对高吸引力面孔的再认率也更高;(2)男、女大学生对高吸引力面孔的内隐模仿程度存在差异性,男大学生对高吸引力面孔的内隐模仿程度更高;(3)青年组和中年组年龄特征面孔吸引力程度对学生的内隐模仿行为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市343名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儿童友善—敌对型教师互动风格与社交归因、社会技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友善型、理解型教师互动风格与小学生成功内部归因、环境、自我、任务行为技能呈显著正相关,与成功外部归因呈显著负相关;理解型教师互动风格与人际行为技能呈显著正相关;不满型和训诫型教师互动风格与小学生成功和失败外部归因因呈显著正相关,与成功和失败内归因、四种行为技能呈显著负相关;成功内部归因与四种行为技能呈显著正相关;失败内部归因与人际、自我、环境行为技能呈显著正相关;成功与失败外部归因与四种行为技能呈显著负相关。社交成功的外部归因分别在不满型教师互动风格和环境、人际、自我、任务行为技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不满型教师互动风格对成功内部归因、社会技能的预测效应显著,通过成功内部归因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表现为社会交往困难以及重复刻板兴趣或行为。社交动机理论提出ASD个体是由于社交动机缺乏导致的社交障碍。目前该理论缺乏理论元素及结构关系的系统论证, 及基于此理论的低龄ASD儿童群体的研究证据。本研究拟采用心理实验法、眼动及近红外脑成像技术, 探索低龄ASD儿童早期社交奖赏、社交定向异常眼动标记及眶额叶脑区活动的神经机制。此外, 通过音乐奖赏强化学习的干预方式改善该理论的核心元素(社交奖赏), 观测能否改善ASD儿童的社交动机。本研究的开展有望对该理论进行系统验证, 并形成改善社交行为的潜在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暴力电子游戏的短期脱敏效应:两种接触方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晓丽  江光荣  朱旭 《心理学报》2009,41(3):259-266
比较主、被动接触暴力电子游戏的脱敏效应,以44名男性大学生为被试,利用生物反馈仪测量被试主动参与游戏或被动观看游戏录像前后,及随后观看暴力视频过程中皮电与心率的变化(脱敏效应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暴力电子游戏可以产生脱敏效应。接触游戏15分钟后,暴力游戏组观看暴力视频过程中皮电的增加值明显小于非暴力游戏组;(2)游戏的接触方式对于脱敏效应的程度无显著影响,但主动参与组对于游戏内容知觉到更高的愉快与更低的沮丧  相似文献   

11.
彭晓玲  黄丹 《心理科学》2018,(2):498-503
探究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视觉搜索优势的显现是否受任务难度影响及优势存在机理。本研究采集ASD和正常发育(TD)儿童完成不同难度等级视觉搜索任务的行为和眼动数据。结果发现:在高难度等级任务中ASD组的准确率显著高于TD组;ASD组在任务中对目标刺激的回视次数、对靶子和外周感兴趣区的注视时间显著少于TD组,且ASD组偏好注视刺激的右侧区域。结果表明ASD儿童视觉搜索优势显现受任务难度影响,且可能与其对干扰刺激增强的知觉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4岁儿童为被试.通过对30分钟自由游戏的观察,其中的68名被鉴别为行为退缩儿童。聚类分析后他们被区分为三个亚类型,分别被命名为“被拒绝型”、“弱社交型”和“矛盾型”。在这三种退缩亚类型中,弱社交型退缩儿童所占比例最多,被拒绝型退缩儿童所占比例最少。4岁退缩儿童在性别比例上不存在差异,三个退缩亚类型的划分也与性别没有关系,这三种退缩亚类型的情绪和社会行为特征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童年中期不同水平的同伴交往变量与孤独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30名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会行为通过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的多重中介作用对孤独感产生影响,不存在直接效应;社会喜好只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产生联系,也不存在直接效应,而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既存在中介的联系,也存在直接的联系.同伴交往四个水平的变量中,社交自我知觉对孤独感具有最大的预测力,其次分别为友谊质量、社会行为和社会喜好.  相似文献   

14.
以288名9岁儿童和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母亲为被试,使用同伴提名的方法鉴别出94名行为退缩儿童。以儿童的气质特征(害羞、消极情绪)、亲社会行为和母亲对儿童的控制为分析变量,使用聚类分析统计技术对行为退缩儿童的类别进行划分,94名行为退缩儿童中有效观察值77个,被区分为三个亚类型,分别被命名为"弱社交型"、"害羞型"和"被控制型"。这三类儿童的行为特征不同,三个类别比率差异不显著,行为退缩儿童整体上不存在性别比率差异,三个亚类型的划分与性别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5.
儿童2-4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陌生同伴交往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用纵向追踪的实验室观察研究了儿童2岁、4岁时的行为抑制性,及其4岁时与陌生同伴交往特征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2岁时的抑制性能预测其在4岁时的社交发起行为缺乏,但不能预测各种游戏活动类型。儿童4岁时的行为抑制性与其单独一被动活动、平行活动及社会互动活动呈显著负相关;与交往中的抑制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儿童4岁时的抑制性分数能预测儿童交往的主动性的缺乏。稳定极端抑制儿童和稳定极端非抑制儿童在抑制行为、平行游戏、社会互动游戏、社交发起和玩新奇玩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视线加工异常是自闭谱系障碍(简称ASD)的一个显著特征。该特征出现在发育的早期,并且与社会互动、人际交往功能障碍有关。本综述主要聚焦于ASD视线加工中的眼睛关注、眼神分辨、视线追踪以及共同注意四个方面,全面述评了ASD视线加工的行为以及脑功能的研究成果。文章也对ASD视线加工异常的机制以及未来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模仿非任务相关动作的行为被称为过度模仿。研究以94名4-6岁儿童为被试,通过操纵无关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儿童遵守规范的动机对过度模仿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遵守规范导致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时,儿童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过度模仿;而当遵守规范与得到结果不冲突时,儿童过度模仿的比例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说明遵守规范的动机影响儿童的过度模行为,当遵守规范的动机降低时,过度模仿行为减少。  相似文献   

18.
有研究发现,他人的注视会使人们倾向于遵循社会规则,但甚少发现他人注视状态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该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眼睛的呈现类型和形式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来考察哪种注视状态能有效抑制个体的不诚实行为。结果发现,非伴随注视状态下,被试表现出不诚实行为,且不同类型的眼睛对被试的不诚实行为没有影响; 伴随注视状态下,直视眼抑制了被试的不诚实行为,而斜视眼则没有。这表明他人持续的注视可能作为内隐的名誉线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不诚实行为。  相似文献   

19.
社会退缩行为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儿童不参与社会互动并频繁表现出独自消遣的行为。社会退缩有多种亚类型,其中社交淡漠指儿童仅仅喜欢一个人独处,对社会互动没有兴趣。有趣的是,社交淡漠的适应功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社交淡漠行为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较少产生适应困难,在心理与情绪适应方面尤为明显;但其在集体主义文化里却会引起多方面的适应困难。这种差异可能与文化价值观的内涵有关,也可能与特定国情有关。未来的研究亟需提高研究方法的多面性,关注年龄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进行直接的跨文化比较,探索与文化相关的风险与保护因子,以及关注互联网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苏怡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3):391-399
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儿童对语言的习得程度是决定ASD儿童早期科学干预效果和最终预后水平的关键。以往ASD儿童语言研究多局限于英语ASD儿童, 较少有研究探讨不同语种ASD儿童语言习得的普遍机制。本研究拟结合汉语独特的语法属性, 通过多通道优先注视范式眼动实验考察2~5岁ASD儿童汉语核心语法的理解程度, 通过共同注意游戏评估ASD儿童的社会交流能力, 同时分析ASD儿童语言环境中相关语法结构的输入频率。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学龄前ASD儿童的语法习得, 进一步探索人类语言习得的深层机制, 包括探索人类特有的语言机能对包括ASD儿童语言习得在内的人类语言习得的作用, 同时考察社会交流障碍与语言环境对人类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