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书讯     
现在通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一般是由两部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大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组成的。这种结构体系虽然叙述起来比较习惯,但却割裂了哲学系统的完整性,及世界观和认识论、方法论严密的统一性。该书试图弥补这一缺陷,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融合”起来,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考察历史问题和现代问题。本书还注意吸收自然科学和当代国内外理论研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地位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它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什么关系?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意见,《国内哲学动态》曾在1980年第12期上作过综述。下面仅就近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的有关问题,有热烈的讨论。按传统的概括和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此,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异议。有的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本体论;有的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本体论;更多的人把马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苏联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入、艰苦而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仅就所讨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对象、内容和性质,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及逻辑学的关系,以及逻辑体系等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一简介。从已有的资料看,苏联哲学界近年来在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面向历史,继续研究经典作家的思想,力图寻找一种科学的哲学理论模式,特别是寻找出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具体应用到现代实践的模式;另一个是面对现实,用新的科学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范畴纳入认识论,阐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目的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认识论。那末,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实践呢?这个看来似乎是不言而喻的问题,一旦要作出具体的回答,便可发现人们的解释原来是不一致的,因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对实践  相似文献   

6.
《大纲》的第九、十章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章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大体是: 一、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它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有什么区别。(第九章第一节) 二、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九章第二、三节) 三、和认识运动规律相一致的逻辑思维方法。(第九章第四节)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第十章第一、二、三节) 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其中,前四个问题(特別是三、四两个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最后一个问题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具体来说,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哲学基础而形成的科学批判和彻底否定有神论宣扬的神的存在、灵魂不死、来世幸福及其他鬼神迷信、各种巫术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不是无源之水。它是历史上的无神论思想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结果,是无神论思想的高级形态。一般来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问题,不仅涉及如何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功能,同时也是科学的认识理论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为此,民主德国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系在本校举办了科学领域认识论讨论会,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1)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的关系;(2)由此而给表达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带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途程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同时诞生、并行发展起来的。列宁曾经用“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绝不能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汪信砚同志在《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1期)中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经典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没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认识活动”,“都没能解决认识的主体性问题”。汪信砚同志指谓的“经典辩证唯物主义”是指由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经典作家们的认识论是否就如汪信砚同志所说的那样呢?本文将就马克思的一些论述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抽象到具体"是马克思在一百五十年前所提出来的用于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在马克思的经典语境中,它是指一种总体性再现现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认识逻辑方法.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中它则被片面地突显为批判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人学辩证法;而在苏联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中则被泛化为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切领域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文章认为,要科学地理解"从抽象到具体"方法的真义,就必须把它放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初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12.
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期间,我国哲学界曾就历史唯物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的问题开展过讨论。当时,有人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哲学体系问题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在这次讨论中,大家比较一致地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但对于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条件、时间、方法以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分歧意见。下面我把几个主要问题的争论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3.
实践辩证法     
现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缺点很多,它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基础和本质。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思维对存在、主体对客体、人对现实世界的把握从本质上理解为实践,它克服自然界和社会之间、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断裂的真正联结点也正是实践。这就是说,自然、社会和思维各自的规律,在哲学的视野里应  相似文献   

14.
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不是认识论的命题“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口号,是认识论命题,还是政治性命题,或者既是认识论命题又是政治性命题?在一些哲学研究者当中,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意见是: (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一个认识论命题,同时也是一个发扬民主的政治口号。持这种意见的论者认为,一个口号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命题,主要是看这个口号是否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容,是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研究的对象,与  相似文献   

15.
宣传科学无神论、批评有神论是否正当、是否合理,是科学无神论研究需要回答的一个前提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科学无神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都必须坚持科学无神论。坚持科学无神论不能不分析、批评有神论,这是由科学无神论在研究对象和基本结论方面的特殊性决定的。不研究不批评有神论的科学无神论是不可能存在的。科学无神论研究和宣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科学无神论同努力实现宗教方面的三个"和谐相处"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反映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唯物主义、意识的实践活动性质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功能是与对反映论的论证和发展联系着的。因此,在阐述认识论的所有著作中以及在该时期出版的辩证法理论著作中,反映论问题都这样或那样地涉及实践。象从前一样,在这个领域,最有前途的是把分析反映的历史一哲学传统与概括具体科学  相似文献   

17.
一毛泽东同志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著作,是对于我们党长期的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不断取得胜利的伟大指导力量,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工作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贡献和发展。今天,我们认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8.
年会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两个文明建设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18日至22日召开,会员代表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认识论问题。省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介绍了当前国内外认识论研究的十个发展趋势和问题。围绕人类认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否就是革命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是我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关系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关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其内容主要包括“五点”:基本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关键点是崇尚科学与反对迷信的教育,核心点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着力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落脚点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由于邪教“法轮功”的出现,有人认为是由于无神论教育没有到位有关。为了反对邪教,必须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即进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当前开展的新一轮所谓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并不能替代科学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对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