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龙  苏慧娟 《心理科学》2022,45(5):1243-1250
为考察青少年抑郁与自伤的双向关系及亲子沟通的调节效应,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流动中心用抑郁量表和亲子沟通量表对595名初一学生进行为期10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初一到初二,抑郁呈增长趋势,且性别差异显著,而自伤的增长趋势不明显,但到初二后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抑郁和自伤的同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均显著;前测抑郁对后测自伤有明显的预测作用,但前测自伤对后测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明显;父子沟通和母子沟通在前测抑郁与后测自伤水平之间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法对武汉市两所中学549名青少年早期和中期的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网络亲子沟通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同时考察线上社会资本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是否受年龄的调节。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线下亲子沟通的条件下,网络亲子沟通负向预测青少年抑郁;(2)线上社会资本在网络亲子沟通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线上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受到青少年年龄的调节,相比青少年早期阶段,该中介作用在青少年中期阶段更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网络亲子沟通对青少年抑郁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62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考察亲子支持与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关系,同时探讨安全感的中介作用以及情绪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亲子支持显著负向预测老年人抑郁情绪;(2)安全感在亲子支持与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情绪表达调节亲子支持与老年人安全感的关系,相较于高情绪表达能力老年人,低情绪表达能力老年人的安全感更易受亲子支持的影响。本研究的发现表明,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以及情绪表达能力有助于减缓老年期抑郁情绪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研究对优生、差生与其父母围绕数学问题解决而展开的沟通过程进行观察,并采用量表法测量其感受到的认知和情绪压力,以考察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及优、差生在两者得分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优生无论在沟通行为次数上,还是在沟通行为类型上都表现出一些积极特征;(2)优生的二级认知压力显著高于差生,一级认知压力和情绪压力显著低于差生;(3)督促、指责等消极沟通行为都与一级认知压力和情绪压力存在正相关,而积极沟通行为,如方法指导等则与一级认知压力、情绪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一级认知压力与正确提议比例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和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选取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720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要求被试分别报告亲子沟通、学习成绩、自尊、抑郁、羞怯和问题行为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青少年与父母的沟通中,关系定向的沟通明显多于观念定向的沟通;随着年级的增长,关系定向和观念定向的沟通都有明显的增加;(2)在亲子沟通的类型中,保护型亲子沟通最多,其次为多元型亲子沟通,放任型和一致型亲子沟通最少;四种亲子沟通的年级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初中生的放任型和保护型亲子沟通多于高中生,而高中生的多元型和一致型亲子沟通多于初中生;(3)同一种亲子沟通既可能促进青少年的积极社会适应,同时也可能增加青少年的消极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6.
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济南市一所重点中学选取887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为被试,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与父母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以及自己的社会适应情况,以此探讨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报告的亲子沟通问题并不是很多.在9项亲子沟通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问题是行为约束,排在最后一位的问题是缺乏信任.除高二和高三学生外,男女生,以及初一到高一学生的情况基本与总体相似;(2)男生报告的缺乏分享明显多于女生,而在9个方面的亲子沟通问题均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且随年级升高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在缺乏分享方面,初二学生的得分最高,而其余8个方面均为初三的学生得分最高;(3)所有亲子沟通问题均与青少年的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4)亲子沟通问题的不同方面可以预测不同方面的青少年社会适应,但对自尊和抑郁的预测作用超过对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自我厌恶对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机制以及抑郁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采用中文版自我厌恶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厌恶与大学生同伴关系呈显著负相关;(2)抑郁和社会支持在自我厌恶对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大学生的自我厌恶和抑郁水平,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62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以及手机依赖在这一中介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显著,社会支持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情绪智力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2)手机依赖调节了情绪智力通过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相对于低手机依赖的大学生,高手机依赖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要重视个体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的单独影响,更要重视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父母外出务工带来的亲子分离使许多个体长期遭受抑郁的困扰,但亲子分离对个体抑郁生物-环境作用机制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和实验法,以210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早期亲子分离经历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检验了亲子亲合、交感神经系统活动(SCLR)对大学生抑郁的交互作用是否会因早期亲子分离经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果发现:(1)亲子分离经历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亲子亲合负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SCLR对父子亲合与大学生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会受到亲子分离经历的影响。这表明,早期亲子分离经历能够改变大学生抑郁的生物-环境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成人依恋量表,对河南某高校随机抽取的288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进行有关的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上差异显著;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不同类型对其抑郁情绪有影响,其中,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抑郁情绪上有显著差异。结论:拒绝型与恐惧型成人依恋在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和性别之间的抑郁情绪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抑郁情绪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某大学近三百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0.7%以上的大学生有轻度抑郁;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自我概念得分低于无抑郁情绪大学生且差异显著;抑郁情绪与自我概念部分因子存在着显著相关;有抑郁情绪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说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是避免产生抑郁情绪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自编《大学生亲子互动问卷》,选取125名被试进行问卷初测,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建立问卷的因子结构;运用编制好的亲子互动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06名大学生进行纸笔测试。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大学生亲子互动问卷》的结构,检验问卷的同质信度和分半信度,并运用回归分析考察亲子互动对抑郁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大学生亲子互动问卷》包含主动关怀、自我表露、家庭活动和经济交流四个维度共21道题目,项目载荷区间为0.46-0.78,解释率58.92%,问卷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1-0.89之间,分半信度在0.66-0.78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X~2/df=1.49,RMSEA=0.06,结构效度可接受。亲子互动与抑郁的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亲子互动总分及四个维度的得分与抑郁都存在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自我表露与家庭活动两个维度是预测抑郁的主要变量。在大学生的亲子互动中,更多的自我表露和家庭活动与较低水平的抑郁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情绪觉察作为情绪智力的重要基础,指的是识别与描述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为系统考察情绪觉察的研究现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回顾以往研究,即先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定量分析该领域研究的概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的具体内容从概念界定、测量工具、神经基础、相关因素和干预研究五个方面作进一步系统梳理。最后,对以往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亲子沟通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牛津幸福感问卷对广西四所农村中小学的1164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农村青少年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幸福感在不同性别、年级和SES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亲子沟通存在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差异,即五年级和初一女生与父亲的沟通质量显著高于初二女生,对男生而言则此差异不显著;(2)农村青少年的父子沟通、母子沟通与自主、胜任和关系三大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及其幸福感均呈显著正相关;(3)亲子沟通不仅对农村青少年幸福感有直接预测作用,而且还会通过自主、胜任和关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中介对农村青少年幸福感产生间接作用,其中关系需要满足的中介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5.
以653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母亲为被试,通过问卷法探讨了母亲男孩偏好和母子亲子沟通的关系,并考察子女性别在其中可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子女为非独生、流动儿童;受教育水平较低、家中有2个及以上孩子以及所测查的孩子排名第2及以上孩子的母亲具有较高水平的男孩偏好;(2)子女性别对于母亲男孩偏好和母子亲子沟通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对女生而言,亲子沟通随着母亲男孩偏好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对男生而言,母亲男孩偏好并不能显著预测亲子沟通。结果揭示了母亲男孩偏好对于母女亲子沟通的负面影响,提示了在强调男女平等的背景下,男孩偏好依旧值得重视并着力改善,特别是在孩子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主要照料者的母亲更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父母学习陪伴问卷、亲子学业沟通问卷、学习负担量表和学业成绩自我评定量表对578名4-6年级小学生及家长进行调查,探讨父母学习陪伴与小学生学业不良的关系以及亲子学业沟通四个维度(成绩沟通、习惯沟通、态度沟通和方法沟通)的中介作用和学习负担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学习陪伴对学业不良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亲子学业态度沟通和方法沟通在父母学习陪伴与学业不良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学习负担在亲子学业态度沟通与学业不良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在低学习负担条件下,亲子学业态度沟通对学业不良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父母学习陪伴的时间和陪伴质量、改善亲子学业沟通方式并适当降低学习负担,可能改善小学生的学业不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父母在亲子沟通上的差异 ,并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了家庭环境系统中各因素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 :( 1 )初中生的亲子沟通没有年级差异 ;初中生在与父亲的沟通内容上、与母亲的沟通时间和态度上存在性别差异。 ( 2 )父母教育水平对亲子沟通的直接影响很小 ,它主要通过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而对亲子沟通施加影响。父母与孩子长期形成的亲子关系质量影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状况 ;家庭结构影响父亲与孩子的沟通 ,而很少影响孩子与母亲的沟通。 ( 3 )家庭功能对亲子沟通也具有影响力。其中 ,情感反应既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质量也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 ,总的家庭功能影响母子之间的沟通质量 ,而不影响父子之间的沟通。 ( 4 )亲子沟通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认知易感性模型,本研究拟探讨初中生亲子关系对抑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自尊、情绪弹性与抑郁之间呈两两显著相关,且亲子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2)自尊和情绪弹性在亲子关系与抑郁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包括三条路径:一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情绪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和情绪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初中生亲子关系通过内在心理因素对抑郁水平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际自立与抑郁关系的系列研究显示,人际自立特质可以抵御抑郁。本次研究进一步假设人际自立特质可以通过人际应对的中介作用来抵御作为人际应激反应的抑郁。为了检验这一假设,采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和大学生人际关系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重庆、甘肃三所大学362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相关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专业后:(1)人际自立的5个特质与积极应对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负相关;(2)人际独立、人际主动和人际责任能直接负向预测抑郁;(3)消极应对在人际开放和人际责任与抑郁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研究假设,提示人际自立特质可以通过人际应对的中介作用来影响抑郁。  相似文献   

20.
对557名留守儿童的亲子依恋、情绪调节能力、家庭功能及情绪健康进行测查,考察亲子依恋与留守儿童情绪健康之间关系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亲子依恋能显著正向预测情绪健康,情绪调节能力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功能对情绪调节能力的中介作用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