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扇效应技术探讨共享概念的性质对建构拥有关系情境模型的影响。共包括2个实验,探讨在将“多人买1物”句式中的所购“物品”改变为隐含共同地点信息的“物品”条件下,被试对“多人买1物”拥有行为句式的学习是否表现出扇效应。结果表明,当所购物品隐含的相同地点信息的情况下,“多人买1物”的拥有行为句式无论是否具有明确的地点状语,都如同“1人买多物”的句式一样,没有表现出扇效应,与Radvanskv的研究结果不同。据此认为,只有在共享概念是属于情景模型建构的维度信息的情况下,有共享概念的信息才能整合为同一个情景模型。  相似文献   

2.
"[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迎春  莫雷 《心理科学》2004,27(5):1143-1145
本研究采用扇效应技术来探求推翻G.A.Radvansky针对其1993年研究结果所作解释的证据。共分为两个分实验。实验1重复Radvansky1993年研究中的实验三,以取得中文材料的基线值,为实验2做准备;实验2通过在材料中使用同样具有可“移动性”的物体的概念(例如快餐车)来探讨“可移动性”是否是“[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人的可移动性”不是“[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韩迎春  莫雷 《心理科学》2005,28(5):1188-1191
本研究采用扇效应技术来进一步探讨空间信息在情境模型建构过程当中的作用。共分为两个分实验。实验1通过在材料中使用同样具有可“移动性”的物体概念(例如快餐车)来探讨“可移动性”是否是“[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根本原因。实验2将材料中的“大场所”地点替换为“中场所”地点,来进一步探讨空间信息在情境模型建构过程中的作用特点。结果表明“人的可移动性”不是“[人]在[大场所]”材料范式下观察不到信息整合的原因并且在不受个体背景知识衰减的情况下.空间信息对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作用强于主人公信息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庆荣  邓铸  谭顶良 《心理学报》2008,40(5):543-551
采用眼球追踪-分析法考察了“句子-图片”验证范式下句图信息整合过程中句式和语义关系类型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汉语句子-图片信息整合过程中,句图继时呈现没有消除语义失配效应,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显著增加,瞳孔直径扩大。语义失配会显著干扰句法难度低的句式的句图信息整合。(2)句式影响句子-图片信息的整合过程,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瞳孔直径随句法难度增加而增加。(3)汉语句图信息整合过程中,语义失配效应受句式影响,表现出任务的特异性,这说明成分比较模型不具有一般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读者在记叙文阅读中是否对人物第一印象进行即时更新。实验1探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否会根据第一印象建构人物特征情境模型。实验2探讨已经形成的人物特征情境模型是否会受最近印象的影响得以更新。实验3探讨在明确描述人物特征的情况下,读者是否仍然会更新人物特征情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记叙文阅读中,读者会对人物第一印象进行即时更新,表现出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路径整合指通过自身运动信息对自身位置进行更新的过程。本研究使用头盔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段式迷宫, 在两个实验中检验在同样布局的外出路径上重复地进行路径完成任务是否会改善被试的反应表现。实验1中的外出路径具有相对较简单的空间布局, 实验结果表明, 男性和女性被试均在反应时、位置误差、角度误差上表现出了学习效应, 即第二次在同样空间布局的外出路径上进行路径完成任务时的表现比第一次有了显著的改善。实验2中的外出路径具有更复杂多样化的空间布局, 而实验结果表明, 男性和女性被试均在反应时和比例位置误差上表现出了学习效应, 但是路径更复杂时要求更多次数的重复才可以提高路径整合成绩。这些研究结果为路径整合能力训练的可行性提供了初步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7.
豆艳  李晶 《心理学报》2024,(4):421-434
本研究设计了3项实验探究多对象情境中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发性表现。实验1通过改编经典的任务范式,验证了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过程是可以自发产生的观点。实验2增加了一个虚拟对象,结果发现存在多个对象的情况下,尤其是对自我视角进行判断时,虚拟对象所看到的客体数量一致性会产生群体视角作用,影响任务绩效。实验3将虚拟对象看到的客体数量设定为不一致,证明对象间视线的一致性也会吸引被试的注意,在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总之,在多对象情境中,无论该视角是否为目标视角,人都会高度灵活、自发地对他人视角进行采择,这一过程受到“本人-目标对象-无关对象”三者间关系的影响,呈现出基于情境的特有表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人心理生活的“情境中心”以及“要面子”两个特点入手考查其是否会表现出自我增强。研究过程采用被试问设计,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情境(“大争组”与“自然组”),要求其中被试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显示处于为大我争面子情境之中的被试的自我评价较自然情境之中的高,进而证实中国人同样需要自我增强,而其是否会表现进行自我增强取决于情境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冷英  莫雷  吴俊 《心理学报》2008,40(7):788-799
探讨文本阅读中读者追随目标焦点信息建构情境模型的过程。实验1采用“目标启动+目标整合”的方式,探讨读者在显性焦点情况下的阅读是否会追随目标信息更新情境模型。实验2采用“目标启动+目标未整合”的方式,探讨显性焦点下对目标信息进行的追随建构,是发生在目标焦点整合后还是在阅读进程中即时进行。实验2a运用动窗技术,实验2b则采用眼动技术来探讨这个问题。实验结果总的表明,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追随目标焦点信息建构情境模型,并且这种建构是即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考查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是否可行。实验1选取8岁、10岁、12岁、21岁和64岁年龄组个体为被试,考查了生存加工优势在各年龄组的表现。实验2通过比较繁衍情境(择偶、怀孕和抚育)与生存、自我联想情境的回忆成绩,考查了繁衍加工的记忆优势。结果发现:(1)不同年龄组个体均表现出生存加工优势效应,但生存优势效应量是否存在年龄差异还需进一步验证;(2)择偶和抚育情境表现出繁衍加工优势。这一结果支持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的自然选择理论。  相似文献   

11.
时间信息在情景模型建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时间信息在情景模型建构中的作用 ,探讨被试能否把一系列相关的事实整合进基于时间组织的情景模型中。实验一、二考察明确的空间信息条件下 ,被试能否把绝对和相对的时间信息整合到情景模型中 ;实验三考察无明确的空间信息条件下 ,被试能否把绝对的时间信息整合到情景模型中。运用扇效应研究的提取干扰技术评定是否出现了整合。 3个实验结果一致表明 ,当几个相关的事实发生在相同的时间段时 ,都发现被试建构了基于时间的情景模型的证据。实验三结果同时也表明 ,无明确的空间信息的条件下 ,阅读材料中时间信息本身足以使被试建构基于时间组织的情景模型。  相似文献   

12.
维度的结合与分离对归类不确定性预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莫雷  赵海燕 《心理学报》2002,34(5):28-37
探讨在归类不确定的情境下目标与预测特征两个维度的结合或分离对被试特征预测的影响。共包括 3个实验 :实验 1在Murphy和Ross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非靶类型中目标及预测特征的基本概率 ,考察被试的特征预测是否会受非靶类型信息的影响。实验 2探讨非靶类型的目标与预测特征结合与否是否会影响被试预测特征时对非靶类型信息的使用。实验 3探讨提高靶类型中目标与预测特征结合的比例是否影响被试对特征的预测。结果表明 :当非靶类型中目标与关键特征处于分离的状态时 ,被试在进行特征预测时没有利用非靶类型的信息 ,符合单类说的假设 ;而当非靶类型中目标与关键特征结合时 ,被试在进行特征预测时则会利用非靶类型的信息 ,符合Bayesian规则 ;靶类型中的目标与关键特征结合的比例提高 ,被试对特征预测的概率也随之提高。据此 ,本研究将目标与预测特征结合比例这个变量加入Bayesian规则的计算公式 ,对该预测模型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3.
句子完成与时间缓冲对信息整合的启动作用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莫雷  赵冬梅 《心理学报》2003,35(3):323-332
探讨句子完成和时间缓冲因素在阅读过程启动背景信息整合的作用。包括3个实验,被试是华南师范大学198名一年级本科生。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要求被试阅读14篇一致性版本与不一致版本的文章,然后对不同条件下目标句阅读时间或探测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1重复Guzman和Klin的研究,并进一步探讨单纯的句子完成因素是否能即时启动整合。结果表明,在单纯的句子完成条件下,一致版本和不一致版本的目标句阅读时间和探测反应时有显著差异,说明目标句阅读时已经即时启动了背景信息的整合。实验2探讨Guman和Klin关于缓冲可以即时启动整合的研究是否混合了句子完成因素的作用,结果表明,当在目标句后面增加连接词时,会产生句子完成的暗示,从而可以即时启动整合,Guzman和Klin关于缓冲可以启动整合的结果是值得商榷的。实验3从Guzman和Klin的研究设计中分离出句子完成因素,探讨单纯的时间缓冲是否可以即时启动整合,结果表明,单纯的缓冲不能即时启动整合。研究的结果初步证明,句子完成是启动信息整合的充分必要条件,而单纯的时间缓冲不能起到这种即时启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In three experiments, we explored (1) possible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interference and (2) the use of integration processes to eliminate them. Two versions of the fan effect procedure were used. Results of Experiment 1 with unrelated sentences showed similar fan effects for 12-13-year-old children and adults. In Experiment 2, the sentences were thematically related so that it was possible to use elaboration processes to construct integrated representation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only adult participants eliminated the fan effect. In Experiment 3 a new procedure was used where children and adults studied highly familiar material in an organised mann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se conditions childre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and reduced interference. Thus, prior knowledge and organisation seem to be important factors to create meaningful integrated representations in memory.  相似文献   

15.
In three experiments, we explored (1) possible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interference and (2) the use of integration processes to eliminate them. Two versions of the fan effect procedure were used. Results of Experiment 1 with unrelated sentences showed similar fan effects for 12-13-year-old children and adults. In Experiment 2, the sentences were thematically related so that it was possible to use elaboration processes to construct integrated representation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only adult participants eliminated the fan effect. In Experiment 3 a new procedure was used where children and adults studied highly familiar material in an organised mann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se conditions childre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and reduced interference. Thus, prior knowledge and organisation seem to be important factors to create meaningful integrated representations in memory.  相似文献   

16.
目标焦点监控下目标信息的建构与整合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莫雷  冷英 《心理学报》2005,37(1):41-50
探讨文本阅读过程目标焦点监控下读者对目标信息的建构与整合。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要求被试阅读24篇含有主人公目标的记叙文,设计了子目标未实现、子目标曲折实现或子目标直接实现三种条件,对不同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进行分析。实验1对子目标曲折实现与子目标未实现两种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曲折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长于未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的阅读时间,说明在没有共振的情况下,目标启动句也可以激活先前的目标信息引发目标整合。实验2比较在子目标曲折实现与子目标直接实现条件对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以探讨在目标焦点条件下是否对相关信息进行追随性建构,结果表明,曲折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阅读时间与直接实现条件下目标启动句的阅读时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目标焦点监控下可以发生阅读信息的追随性建构。本实验结果初步证明,阅读不同文本信息可能会引发不同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主义理论与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都只是说明了文本阅读信息加工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Concurrent learning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sequence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In a serial reaction time task, stimulus events simultaneously defined spatial and temporal sequences. Responses were based on the spatial dimension. The temporal sequence was incidental to the task, defined by the response-to-stimulus intervals in Experiment 1 and 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 in Experiment 2. The two sequences were either of equal length and correlated or of unequal length. In both experiments, spatial learning occurred regardless of sequence length condition. In contrast, temporal learning occurred only in the correlated condi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iming is an integrated part of action representations and that incidental learning for a temporal pattern does not occur independently from the action. Interestingly, sequence learning was enhanced in the correlated condition, reflect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tempor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条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王瑞明  莫雷 《心理学报》2004,36(1):15-23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深入探讨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发生的条件。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实验自变量是主人公特征与其目标句行为的关系,在实验一中有三个水平,一致、协调一致和恢复一致;在实验二中有两个水平,协调一致和恢复一致。实验一采用ANOVA对三种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信息必须与先前的协调性信息有局部的不一致或不吻合是引发协调性整合的充分必要条件;实验二采用t检验分别对出现于不同位置的两个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协调性整合的结 果不仅维持了文本的连贯,而且将相关的信息建构成整体的信息块,文本阅读过程是一个包含流畅性阅读和以协调性整合为重要形式之一的整合性阅读的双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