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首先分析了会计道德选择的内涵和形式;进而提出要把握会计道德选择体系,关键在于从认识的选择性、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三个方面把握会计道德选择的心理机制;最后从选择的前提、选择尺度和选择目的与手段三个方面分析了会计道德选择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2.
适宜技术的选择要考虑简、便、廉、验,要从大多数患者的需求出发,要始终定位在医患等利益关系的结合点上,它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技术或技术体系。然而,正是基于各种利益的结合点,在实际选择适宜技术中常常因为利益冲突的多主体性而变得复杂多样,并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分析利益冲突的产生根源对于寻求利益冲突的化解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各种途径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选择、自我表达与选择扩散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  陈红  高笑  Todd Jackson 《心理学报》2009,41(8):753-762
自我表达会影响西方人的态度, 产生选择扩散效应。国外相关的跨文化研究发现东方人不存在该效应。通过4个实验研究中国文化下自我表达对选择态度的影响, 发现选择方式(主动、被动)和自我表达形式(直接、间接)对选择态度产生影响。无论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还是强加的被动选择, 直接的自我表达会增加对所获对象的喜爱程度, 表现为对获得性的肯定。研究者认为, 两种选择方式下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导致了这种获得性:直接表达使个人态度暴露在外, 进行主动选择时要对他人的给予做出肯定回应; 而进行被动选择时, 人们要减缓因利益受损可能导致的失调, 同时中国文化下的面子策略也使人们增加对所获对象的喜爱程度。不过, 间接的自我表达对选择态度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者认为, 多个影响因素的相互消长使选择态度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4.
医者不可不慈仁,病者不可猜鄙——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和谐是医学的本质要求。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是在市场经济和高科技背景下,价值选择和制度安排失当造成的。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资源,同时适应时代要求,在价值选择和制度安排上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5.
由于患者面对医学的诸多难题.并对治疗选择的不熟悉.因此临床治疗的选择经常会产生不能确定的价值标准。对于这些选择要寻求帮助就必须要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减少诊疗的不确定性.以达到对医学信息选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选择反应作业中的反应组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2-选择反应作业的两个反应复杂度不对称(不等)实验因素考察反应组织,发现在同一作业中无反应复杂度效应,而作业之间反应复杂度效应显著。这提示选择反应是选择已完成组织的反应,而不是实时地进行反应动作组织,进而引入动作模块的概念。即把反应组织视为选择动作模块过程。其实际意义是,在操作界面的优化设计中,要提高一组同时可选择操作R中的某一种操作Ri(R∈Ri|i=1,2,…,n)的绩效,其有效途径是应降低这一组操作R的平均复杂度;如果只降低Ri的复杂度,要提高其绩效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7.
适宜技术的选择要考虑简、便、廉、验,要从大多数患者的需求出发,要始终定位在医患等利益关系的结合点上,它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技术或技术体系.然而,正是基于各种利益的结合点,在实际选择适宜技术中常常因为利益冲突的多主体性而变得复杂多样,并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分析利益冲突的产生根源对于寻求利益冲突的化解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各种途径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识解水平对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海贤  何贵兵 《心理学报》2011,43(4):442-452
通过考察识解水平启动对跨期选择和风险选择的影响, 探究两类选择对时间或风险心理加工的相似性。结果发现, 无论以思维诱导为识解水平的启动条件(实验1), 还是以视觉加工为识解水平的启动条件(实验2), 受高识解水平启动的被试对延迟选项和风险选项的主观值判断都要大于受低识解水平启动的被试, 说明跨期选择中的延迟时间和风险选择中的概率具有相似的表征, 而识解水平思维定势是通过影响金额和时间(或概率)的相对权重起作用。即由于高识解水平下的金额权重高于低识解水平, 时间(或概率)权重低于低识解水平, 从而使被试在高识解水平下更愿意等待或冒险。  相似文献   

9.
医患和谐是医学的本质要求.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是在市场经济和高科技背景下,价值选择和制度安排当造成的.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资源,同时适应时代要求,在价值选择和制度安排上促进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10.
该模拟研究考察了股价和性别因素对股票新手选股决策的影响。股价为组内变量,分高低两个水平。被试是48名大学生,男女各半,均无股票操作经验。实验结果表明,股价对股票选择时间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被试体验到的冲突强度有明显影响,被试选择高价股时感受到的冲突强度显著高于选择低价股时感受到的冲突强度;在股票选择时间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选择时间明显长于男性的选择时间。  相似文献   

11.
决策中的延迟选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明  傅小兰 《心理科学》2006,29(1):127-129
延迟选择(choice deferral)指个体在应该作出选择的时候却决定不作选择,包括推迟选择(如选择延迟选项)或拒绝在可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本文首先探讨了影响延迟选择行为的认知因素和情绪因素;随后讨论了当在决策情景中引入延迟选项时,延迟选项对决策者随后情绪体验和决策行为的影响;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于露 《美与时代》2014,(4):37-37
植物造景在河流景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会单独存在于河流景观中,必然要与其他景观要素之间发生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恰恰影响着对植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李俊 《学海》2014,(6):54-58
纠纷当事人在纠纷解决方式上的主观选择对于纠纷解决的效率与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影响农民主观选择的主要因素有纠纷的状况、纠纷当事人的状况和纠纷解决方式的成本收益。要实现当前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内在均衡,即大多数纠纷经由和解与调解解决,行政救济次之,司法救济作为终局性保障,就必须从农民的角度考虑制度的变革以及根本意义上的农村社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做出选择与坚持选择是决策活动的两个重要阶段。跨期选择源于经济学领域对成人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结果"做出选择"过程的研究;延迟满足则源于心理学领域对儿童为获得未来较大收益而抵制当前诱惑的"坚持选择"过程的研究。二者均致力于研究与时间相关的决策活动,从不同视角关注个体的冲动性与自我控制,但鲜见学者对二者异同的系统比较。本文着重从研究方法、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入手探讨了二者的异同,冀为两个研究领域协同发展、共同促进人类远见的培养与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怀勇  陈翠萍 《心理科学》2021,(5):1057-1063
当前,选择超载领域研究的焦点已从验证其是否存在,转向至其何时存在,即边界条件的探讨。本研究基于调节模式理论,分别以决策后悔和延迟选择作为选择超载的指标,开展两个实验探查选择超载存在的调节模式条件及所涉及的内在机制。实验1以决策后悔作指标,运用量表测试法操纵调节模式,初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决策后悔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体验到更强的后悔情绪,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决策后悔无显著差异;实验2以延迟选择作指标,通过任务启动法操纵调节模式,进一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延迟选择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更倾向于延迟选择,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延迟选择偏好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分析表明选择难度可以部分解释这种效应。总之,通过采用不同方法操纵调节模式,选取不同的选择超载指标,数据结果都一致支持:评估模式的个体比运动模式的个体更容易出现选择超载,选择难度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性选择在人类心理、行为等表型的演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其对女性食物选择的影响却相对较少被关注。性选择塑造了男女不同的择偶策略, 男性择偶时对女性外在吸引力的关注使得女性更加重视身材等外在吸引力信息。而女性身材与饮食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提示性选择过程应该会对女性的食物选择产生影响。以之为基础, 梳理求偶动机激活可能引发的女性食物选择的变化, 以及女性生理期不同阶段在食物选择上的变异, 有助于了解性选择过程对女性食物选择的影响。未来研究中, 进一步从行为、激素、脑等不同层面剖析对应影响及涉及机制, 对该领域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行政行为选择中存在着利益冲突与伦理冲突,要正确对待这种冲突,必须考虑到正确的功利价值,处理好行政行为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恰当地考虑伦理妥协。  相似文献   

18.
李纾 《心理学报》2005,37(4):427-433
应用广义“弱优势”(weak dominance)模型检验确定、不确定及风险状态下的选择反转现象。该模型将人们的二择一选择行为描述为一种搜寻一备择方案在主观上优越于另一备择方案的过程。即:在甲方案在某一维度上优越于乙方案,而乙方案在另一维度上优越于甲方案的情况下,为了利用“弱优势”(weak dominance)原则达成决策,人们必须在一维度上将两者间较小的差异人为地“齐同”掉,而在另一维度上将“辨别”两者间较大的差异作为最终选择的依据。因此,在每次选择时,如果不认为最大的差异都是来自同一维度,就会导致选择反转。此项研究设计了一“匹配”任务,并借此检验,在不同的决策状态下,判断两备择方案在各维度上的差异是否能预测人们的重复选择变异。总的测试-再测试结果支持“齐当别”选择方式的解释。其发现表明:重复选择之所以可能是一致的,并不是因为每次都认定被选中的备择方案具有最大值,而是因为每次选择都认定最大的差异来自一固定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刘少杰 《学海》2005,(5):104-109
感性意识并非单纯的被动的反映过程,西蒙和当代认知心理学对注意的研究表明,感性意识也具有对信息的加工和选择性;康德对感性时空形式的论述,揭示了感性在全部意识活动和选择行为中的基础地位;在经验行动中的感性意识,以其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支配了人们的感性选择行为,马克思对此已做出了丰富论述。这些都说明,仅从理性计算和逻辑推论的角度去研究人们的选择行为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0.
陈煦海  吴茜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8):1460-1467
自主选择偏好指当面临自主选择或委托他人选择时, 人们总是偏好自主选择, 即使为此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自主选择偏好可能有过度自信、控制幻觉和模糊厌恶的原因, 但更多可能源于自主选择本身承载了某种内在价值。奖赏系统(纹状体、内侧前额叶)的神经活动是其关键的神经基础, 同时自主选择也受认知调控系统的调节。未来研究应在社会情景下揭示自主选择偏好的作用机制和调控因素, 并探索它在群体间的平衡机制, 以增进个体幸福和群体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