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引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礼学比较发达的朝代。①在宋儒中,司马光(字君实,1019~108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1021~1086)、程颢(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1032~1085)、程颐(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1033~1170)、朱熹(字元晦,号晦庵,1032~1085)等人的礼学造诣皆甚高,而张载(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1020~1077)对礼学尤其重视,著有《横渠张氏祭礼》、《冠婚丧祭礼》、《礼记说》、《仪礼说》、《周礼说》等书②,其传世著作《正蒙》中有专论礼学的《乐器》、《王禘》等篇,《经学理窟》中有专论礼学的《周礼》、《礼乐》、《祭祀》、《丧纪》…  相似文献   

2.
马王堆帛书《式法》中夹杂着大量楚文字成分,考释难度较大,文字释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式法》中的"晦"、"民"二字,研究者误释作"(黑白)"和"耳",遂致二字所在前后帛文无法读通。根据《式法》抄本杂糅秦楚文字的书写特点,通过对比战国楚简和秦至汉初简帛文字中的相关字形发现,"(黑白)"、"耳"二字实当改释作"晦"和"民"。二字所在帛文"晦不可以北徙"、"民痺病嚣死"可以分别在同批帛书《阴阳五行乙篇》和孔家坡汉简《日书》中找到相似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语录,是禅宗僧人创造的一种文体,用来记叙禅师们在不同的居住地、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所说的种种法语,包括上堂示众、室中垂语、勘辨对机、偈颂、歌赞、拈古、颂古、短文、行状、塔铭、序跋等。禅宗之有语录,始自《六祖坛经》,自此以下,源源不断。不仅稍有名望的禅师都有门人弟子为其编集语录,而且还出现了综合单个禅师的语录而成的总集,这便是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至绍兴八年(1138年)之间,赜藏主编集的《古尊宿语录》四十八卷,和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鼓山晦室师明  相似文献   

4.
晚唐著名诗人许浑,系初唐高宗朝宰相许圉师后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太和进士,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官终郢、睦二州刺史.作诗长于律体,多登高怀古之篇什.  相似文献   

5.
李文烛《悟真篇直注》丹道药物理论之特色在于其对药物性质与采药时机的论述。李氏认为"晦前朔后、每月之首尾"为"一阳之气萌动之机",主张在晦前朔后采取真铅真汞(先天大药)。他认为日月交会前后所生起(或采取)之真铅真汞实质即是"一念不起之清净心"。将此真铅真汞,送入玄珠,即名炼丹。书中玄珠又是清净心(心华)的代称。因此,所谓"真铅真汞,送入玄珠",本质上即是"以心炼心"。修真者在晦前朔后,于身内静守一念不起之清净心,于身外按期采取彼家之清净心,以彼家未生之心,炼吾身未死之心,心华凝结,即得涅槃妙心,便为出世之人。  相似文献   

6.
尹波  郭齐 《中国哲学史》2021,(1):95-102
朱熹门人黄士毅生于1167年,卒于1224年,1196年从学朱熹.其学术主旨以贴近日用之功夫论为主,重在内心体验和切己践行.朱熹去世不久,即率先从事乃师著述编纂,《晦庵书说》填补了朱熹《尚书》专题论述的空白,类注《仪礼》亦为先师未完心愿,创作理学组诗《训蒙绝句》,对后世影响巨大.朱子三大代表作文集、语录、《四书集注》中...  相似文献   

7.
白玉蟾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道士,原名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琼州人(今海南省琼山县),自幼聪敏过人,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后因任侠杀人,县衙下令缉捕,,白玉蟾连夜逃出琼州,改装道士,亡命于福建武夷山一带。自此,他对达官仕途生活的憧憬破灭了,潜心研究道教方面的理论,用发泄悲愤的心情写了好几部著作流传于世,其中有《海琼问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文集》等。(见《宗教词典》319页)可惜这位才华横溢的道士,只  相似文献   

8.
封面说明     
葛长庚书《华阳隐居真诰》。葛长庚(1194-?),又名白玉蟾,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琼山道人等。南宋时著名道士,道教内丹南宗尊为第五祖。祖籍福建闽清,生于  相似文献   

9.
朱晓鹏 《哲学研究》2013,(1):44-50,128
王阳明认同道家等所主张的"道不可言说"的观点,认为作为本体的道、心体不属于言说之域。他说:"道不可言也,强为之言而益晦"。(《王阳明全集》,第262页)道、心体之所以不属于言说的对象,就在于言说属于广义的知,侧重于对概念的辨析和经验性现象的描述,使说与所说往往呈现为  相似文献   

10.
<正> 春秋初年,周王朝由上帝神和祖先神出发的天命观念受到普遍怀疑,变乱的现实生活使时人再也感受不到上帝和祖先对他们的厚爱,《诗经》中出现了篇幅很多的对上帝和祖先功德的疑惑,不少人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自然及社会的灾变。医和就认为“天有六气,……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左传·昭公元年》)自然界的灾异无非是天地之间六种气的秩序混乱而已,而非上帝或祖先的意志所造  相似文献   

11.
读古代政治伦理名著──《贞观政要》衷成时有“今董狐”之誉的唐代史学家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是一部史学著作,也是一部政治伦理著作。《贞观政要》分类编撰贞观年间(627—649)唐太宗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王等大臣45人间的政论问答及有关净谏事迹与当...  相似文献   

12.
佛教对朱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禅宗方面。本文依据《晦庵先生文集》和《朱子语类》等朱熹著作中所涉及的灯录、语录等禅宗典籍,分别从灯录、语录两大类加以考察,其中语录部分,又分为引及、考见两类,初步确定了朱熹所读禅宗典籍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明清以来,全真道教在山东济南章丘境内盛传,道教宫观遍布,碑文石刻众多。自雍正十三年(1735)至民国初年,龙门派曾在锦屏山留下一段辉煌的历史。其中代表人物有韩阳成、刘来广、王复昌、李合林、孙永平、李永传、张元珠、杨至绪等。锦屏山道教碑刻也多为首次发现,如乾隆二年《重修锦屏山朝阳洞老君堂碑》、乾隆八年(1743)《锦屏山记》、乾隆二十一年(1756)《开山碑》、嘉庆四年(1799)《重修老君堂碑》、道光三十年(1850)《重修锦屏山庙宇碑》、咸丰五年(1855)《重修碑》、同治六年(1867)《重修老君堂碑》、同治九年(1870)《重修文昌阁碑》、光绪十二年(1886)《重修碧霞祠老君堂碑》、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老君堂碑》等。查阅王昶《金石萃编》、陈垣《道家金石略》等相关碑刻文献则疏于收录。锦屏山碑刻内容详尽,文辞朴实,文章完整,篆刻精美,对清代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著名学者陈鼓应(福建长汀人,1935年生),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79年赴美,任加州大学研究员,1984年起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鼓应多年来致力于哲学史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出版了《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老庄论集》(与张松如合著,山东齐鲁书社出版)、《老庄新论》(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于1992年分别出版)、《耶稣新画像》(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悲剧哲学家尼采》(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存在主义》(与孟祥森、刘崎合译,商务印务馆1987年出版),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从1992年起,创办并主编了《道家文化研究》学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早年并曾在台湾出版过《庄子哲学》、《庄子哲学探究》  相似文献   

15.
温克勤,男,1936年9月生,天津市人。1957年至196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师院(现为首都师大)政教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学习通讯》杂志社、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社科院哲学所、伦理学所工作。1996年11月退休。退休前曾任哲学所、伦理学所所长、《道德与文明》常务副主编、主编。社会兼职主要有天津市社联常委、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天津市伦理学会会长等。著有《中国伦理思想史》(合著)、《伦理百科辞典》(合著)、《伦理学简编》(主编)、《中国职业道德概论》(主编)、《管理伦理学》(主编)、《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主编)、《中华名人与治国》(主编)、《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主编)等,发表论文百余篇。所著《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论文获中宣部199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项目奖。1991年获天津市"八五"立功奖,1992年十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6.
<正>在《希望的原理》(1959年)、《阿维森纳与亚里士多德左翼》(1963年)、《图宾根哲学导论》(1970年)、《唯物主义问题》(1972年)、《世界的实验》(1975年)等一系列著作中,布洛赫(E.Bloch,1885—1977年)遵循马克思"感性的自然"概念(马克思,第89页)和恩格斯"世界是过程的集  相似文献   

17.
陈志良,1945年生,上海人。1967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2年获硕士学位,198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工作。撰有《现时代与现代忍维方式》(合著)、《现代思维方式与领导活动》(合著)、《当代新知识》(合著)、《思维的建构与反忍》、《荒诞与人性》(待出),译著《赫尔岑》、《四大文明探源》,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  相似文献   

18.
J.凯茨的非自然主义的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J 凯茨 (JerroldJ Katz)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活跃在哲学界的一位成果颇丰的科学哲学家、数学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他撰写了许多涉及语言学、语义学和数学哲学等方面的著作。主要代表作有论文《语义学和概念的变化》 ( 1979年 )、《语言和其它抽象客体》 ( 1986年 )、《实在论与语言学中的概念论》 ( 1991年 )、《数学知识应该是什么 ?》 ( 1994年 )、《语言学和哲学中的语义学 :一位意向论者的观点》 ( 1996年 )和专著《语义学原理》( 1972年 )、《沉思》 ( 1988年 )、《意义的形而上学》 ( 1990年 )、《实在论的…  相似文献   

19.
一般说明历史的开端“现象学”一词首次出现于 J.H.朗伯特的《新工具》(1764年)一书。这个词也出现于康德的《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初基》(1786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1807年)、雷诺维叶的《哈密尔顿爵士的哲学的片断》(1840年)、哈密尔顿的《逻辑学讲稿》(1860年)、E.冯·哈特曼的《道德意识的现象学》(1879年)等人著作以及其  相似文献   

20.
范缜字子真,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宋(公元420—478年)、齐(479—501年)、梁(502—556年)三朝之间,系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他约生于公元450年,约死于515年。他的著述颇不少,但绝大部分早已失传。现仅存有《神灭论》(《梁书》本传及《弘明》九》和《答曹思文难神灭论》(《弘明》九)等五篇论著,计共三千七百余字,均收录在严可均《全梁文》卷四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