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侗族是一个有着共同信仰的民族,他们共同信仰的始祖就是"萨岁"。"萨岁"成为侗族人集体信仰的文化符号,在他们的社会中,"萨岁"既是生活化的人,也是侗人社会的保护神。侗人通过社会记忆中的多种形式把具有世俗性的"萨岁"变成他们的女英雄。不仅如此,还赋予了她神的灵性,使得"萨岁"具有神圣性。在社会记忆之下,运用仪式、传说、神话等方式将"萨岁"塑造成侗族信仰的主神。因此,可以说侗人运用社会记忆构建了他们自己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2.
郭为 《天风》2014,(10):56-57
前不久,在苏丹发生了一起“逼迫基督徒放弃信仰”的事件,让我再次深思做主门徒的代价.一名叫梅里·易卜拉欣的怀孕妇女因嫁给基督徒并且改信基督教而被判死刑.据她的丈夫丹尼尔说,她在监狱里被迫带着锁链生下了自己的女儿.当地法院给了她两年的宽限期,在孩子断奶后,她会因背叛伊斯兰教而被鞭笞100次,随后处死.穆斯林法官已经给了易卜拉欣生存的机会,如果她放弃基督教的信仰成为穆斯林,可以免于一死.但是勇敢的易卜拉欣说:“要处死我就快点动手吧,我不会改变我的信仰,我拒绝改变信仰.我不会放弃基督教苟且偷生!”易卜拉欣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畏惧,勇敢地坚持自己的信仰.这让我想起德国神学家潘霍华的那句话:“当基督呼召一个人时,他是召他来为他死.”这句话道出了作为主的门徒必须具备毫无惧怕、决不妥协的心志,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3.
妻是一个文化不高、信仰时间不长的普通信徒。可她在困难环境中支持我念神学的心志,使我感佩不止。 1996年秋天,在义工传道“战壕”中滚打摸爬8、9年的我,有机会参加福建神学院考试,竞被该院录取。 当我接到录取通知单后,本来极度兴奋的心,却陷入深思中:家中两个  相似文献   

4.
在阳光沐浴下修炼──南岳黄至安道长访谈录袁志鸿去年到长沙,湖南省宗教局让我去南岳看看,我也想去拜访黄至安道长,所以乐为其行。现任湖南省道协副会长的黄至安是位坤道,她中等身材,还不到三十四岁,但却有入玄门十五个春秋的经历。由于她信仰虔诚,无论住观、出外...  相似文献   

5.
好不容易买了套新居,虽是顶层,五楼,也让受够大杂院群居生活的我们夫妻欣慰了。没想到那股高兴劲儿很快便被一件出乎意料的事给冲散了。住进新居不久的一天中午,我下班一进门,妻便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她怒气冲冲地说:“你找的什么房子!”原来头天晚上她  相似文献   

6.
王梅 《佛教文化》1996,(3):43-43
我有个朋友,最近被别人劝诫接受佛教密宗信仰,这位朋友觉得有信仰固然是件好事,总比浑浑噩噩要好。但是我的朋友也有很多关于宗教的疑问,而这些问题别人无法回答她。她追问得紧了,人家就说:咳,反正你信就好,总之对你人生有好处。我的朋友生活比较苦闷,内心常有凄苦之感,所以更有很多的迷惑,但不理解透彻了,是让她难信的。更何况她不是目不识丁的村民野妇,从小受的是无神论的教育,唱的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个知识分子是很难让她盲从的。她必须从理念上去接受佛法,才有可能笃信佛教,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她的自觉使然…  相似文献   

7.
素食缘     
我自食素以后,妻一直很担心。她担心我会因此营养不够,身体被搞垮。她担心有她的道理,因为我本身工作比较忙,担子比较重,身负地区三个部门的领导职务,无论动脑、动手、动口的事都挺多,一旦身体承受不了,这家就无了支柱。因而总是想方设法劝我多少吃点肉,那怕吃点鸡蛋也好。我说,肉也好蛋也好,都是生命,我吃不下。妻说,鸡、鸭、猪、牛生就是拿来吃的,不可能全天下吃肉的人都是错的。直到我列举了若干高僧终生食素且长寿的例子,妻才无言以答。尽管如此,她对我食素心里老是提着一个疙瘩。  相似文献   

8.
妻是医院的心理医生,日前她说了一个特别的病例,要考我的判断能力。但她揭开“谜底”时,我却很吃一惊。自然,我的推断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9.
丁克是英文DINK的音译思是双收入不要孩子。我和妻是在无意中组成这样一个家庭的。我们婚后三年,妻没怀孕,这引起了我们的警觉。我们到医院一检查,果然是她出了问题,医生说她黄体功能不健全。我们像接到了末日审判。妻遵医嘱注射黄体酮,也不见效。我们又不厌  相似文献   

10.
奶奶三事     
“念天佛” 在我记忆中,奶奶瘦高个,慈眉善眼,缠着一双小脚,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虽说目不识丁,也没有名字,只知她姓戴。我18岁当兵离家,后来退伍分配在外地,就很少回家了。有一年,我带了妻子(当时是刚认识不久的女朋友),回家去看奶奶与父母亲。那时,我们家住的是茅蓬,奶奶正坐在自己房间的小椅子上,手里拿着一串念珠,嘴里不停地念着我从小到大听见的那四个字“阿弥陀佛”。妈走过去,把妻介绍给奶奶:“这是你孙子的朋友”。她八十多岁的人,竟反应很快,马上就明白了妈的意思,即时放下念珠,拉着妻的手说:“这么远的…  相似文献   

11.
吴保罗 《天风》2018,(8):36-36
有位没有信主的朋友跟我说,她前段时间参加了同学会,与十多年没见的中学同学聚会。席间有位基督徒同学,把温馨的同学会变成了"传教"会,没有和广大同学叙旧,而是喋喋不休地讲基督教。当大家要交活动经费时,她竟然不愿意,认为大家跟她的信仰不同,不是一路人。虽然这只是个案,但不免让人对基督信仰产生负面印象。  相似文献   

12.
我的妻     
雪松 《天风》2007,(16):42-43
有人说在一个伟大的人物身边,总有一个伟大的女性。而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平凡且贫苦的传道人,但值得自夸和骄傲的是在我的身边却的确有一个不平凡的女性。她,就是我的妻子罗春灵。1994年,我们在朋友家相遇了,因着有共同的基督信仰,我们在教会里相知了。她曾问我:"你将来准备做什么?"  相似文献   

13.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11):45-45
寻找完美 一个愁容满面的老人,快70岁了还没结婚。牧师问:“您有独身的恩赐与呼召吗?”他说:“不,我无时不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并娶她为妻!”“你走过五湖四海,难道就没有遇到一个你认为完美的人吗?”“去年终于找到了一个,我好一阵激动。”“那你赶快娶她啊!”“噢!可是,她说她要去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14.
电话为媒     
妻的娘家离我家有数百里之遥,而其人又长得漂亮,为此朋友们常开玩笑说我有“本事”。其实并非我有什么本事,而全是电话这个“大红媒”的功劳。 那时我与妻同在省城工作。我们是在老乡聚会上相识的,同是苏北人嘛。刚开始时,谁也没在意谁,我只是礼节性地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了她,其实并不真的指望她能打电话来。  相似文献   

15.
春日午后,阳光灿灿的,暖暖的。妻站在阳台上,一脸亮色。她隔窗看了看坐在电脑前忙碌的我,轻言细语地说,难得见到阳光,难得有这样的好天气,我给你洗洗头,剪剪指甲吧。妻柔和的声音流过我的耳际,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氤氲着,弥漫着,继而在我的心空婉转,如  相似文献   

16.
宣泄     
我的一位学生找到我,说心里很不舒服,想找我谈谈。我微笑,让她在我的面前坐下。她用极其流利的语言描述了近期的情况:家庭的矛盾,学业的困惑,生活的慵懒,人际关系的不如意等等。其实她讲的一些事情很平常也很微不足道,她却用极其夸张的形容词对事情做了消极的描述。我点头,微笑,同感。她足  相似文献   

17.
费姨     
江舟 《天风》2002,(2):36-37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觉得我更加理解费姨了。一生坎坷不幸的她却始终坚强不屈,被世人隔离厌弃却没有自怨自艾,始终以一颗爱心待人而不求回报,这需要何等的坚韧、忍耐和信心,这是一种信仰的巨大力量在支持着她,而且这种信仰已经成为她生命的全部。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6)
正有位姊妹跟我交流信仰见证,她说自己十几年前就参加教堂的活动了,可是感觉并不太好。原来当时她和青年团契的弟兄姊妹围在一起祷告时,不少人竟哭了起来,尤其她身边的一个大男生,更是哭得稀里哗啦。这种氛围让她感觉怪怪的,于是就离开了教会好几年,直到偶然参与了某教会事工,才真正信主。  相似文献   

19.
渊声 《天风》2014,(11):64-64
问:丈夫在我们孩子两岁时就执意与我离婚走了,剩下我们母女俩现在我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生活十分艰难。更难的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随着她的成长,我发现没有父亲的家庭教育有许多不足。对信仰、品格、学习、心理诸多方面的带领,我感到力不从心,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20.
良心问     
一日,妻向我讲起关于她孩提时候的一个故事。她说,一个雨天,她放学回家经过邻舍的一棵桃树,树上的桃子熟得透红透红的,悦人眼目。于是,她顺手拣起几块石头打落了满地的桃子。当桃子装入衣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