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道教医学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明清道教医学的发展及其特点作了深入探讨,指出明道教发展虽然式微,但明代道教与医学仍保持了一种较为密切的关系,道教对传统医学仍有一定影响;明清之际,道教医学养生的精华业已汇入中华传统医学发展的大潮之中。  相似文献   

2.
朱熹思想对道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与中医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道教产生之前 ,儒学的发展已经受到中医药的影响。这为儒学在道教产生之后接受道教的影响铺平了道路。朱熹对中医药和道教均有研究 ,其思想受二者影响 ,尤其是受道教影响比较大。正因为朱熹思想与道教思想有相通相同之处 ,所以 ,他的人格和学识得到了道教人士的推崇 ,其思想得到了道教学者们的高度评价 ,并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宋末之后道教思想的各个方面。朱熹哲学吸收了道教思想而又超越于其上并在宋末之后逐步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是后期道教逐步趋于衰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明先生在恶劣环境下开始道家与道教研究,他一生发奋努力,潜心研讨,做出了卓著成就。一方面,他对道教重要古籍进行整理、校勘、注释与探索,为后来的研究者树立了风范;另一方面,他以老庄为核心,深入考察道家学派的思想源流及其历史影响。作为一代宗师,王明先生留给后人许多治学经验,他的论著资料翔实,方法独特,精于考据,新见迭出,正本清源,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道教建筑意境这一研究新视野出发,以龙虎山天师府为案例,对道教建筑思想与道教思想关系新范式进行考论,揭示道教建筑本质特征。道教建筑深受道教心性、道教科仪等道教体道行法宗教实践影响;在此实践过程中,道教建筑意境主要表现为心性意境、神志意境等仙道意境;而这一仙道意境也为道教建筑本质特征,乃是道教建筑与其他传统建筑本质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5.
江户时代,中国道教修行者澄相公进入日本。他将自己所传承的道教特有的生命哲学、医学理论和修炼技术传授给日本居民大久保道古。大久保道古信受奉行,明确表达自己的道教身份认同。他著书立说、借医行道、授徒传道,开展着自己的信仰活动。此为中国道教医学在日本的实践与传承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6.
道教生命哲学是道教重人贵生的思想主张在哲学领域的集中体现,是道教哲学的核心内容。以此关注道教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影响,将有助于认识道教的思想实质是什么,以至中国文化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的思想根源何在。李刚教授所著《何以"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11月出版)通过  相似文献   

7.
张粲 《宗教学研究》2017,(1):104-110
雷慕沙是法国首位经院汉学家,他的道教研究基本沿袭了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对于道教的贬斥态度,体现了19世纪欧洲人面对异质宗教时的“基督教至上”和“欧洲中心论”的时代偏见。然而他又在欧洲首译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率先选译《道德经》,在19世纪的欧洲开启了道经译介和道教研究的序幕。本文尝试通过梳理雷慕沙对于《太上感应篇》及《道德经》的译介与诠释,以及其对于法、英、德等国的道教研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雷慕沙在道家和道教思想于欧洲的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中介角色,再现19世纪前后欧洲对于道教的认识及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被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在道学、医学方面成就卓著,其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医学史和道教上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现实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被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在道学、医学方面成就卓著,其医学思想和道德理念在医学史和道教史上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现实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价值。医道同源思想"医道同源"是孙思邈医  相似文献   

9.
道教与旅游──道教旅游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道教神仙思想的产生与旅游的关系,“游”在道教中独具的宗教精神象征意义及旅游在道教宗教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做了分析,指出道教与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道教旅游文化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韩愈与道教——兼论其对现代道教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排斥道教,但他又与道教有相当的瓜蔓。从韩愈对道教的态度、与道教徒交往及其祭神活动三个方面可看出韩愈与道教的关联的复杂性。以此为基础,反思道教在现时代应在理解世界、贞定生命意义,培养道教人才方面进行创造性转换,从而开显出道教所具有的引领人走入新的生命境界之功。  相似文献   

11.
《神应经》是一本针灸学著作,但如果从席弘学派的创建、《神应经》的形成以及道教医学的思想历史等方面来看,《神应经》是与道教具有密切关联的道教医学著作,从而使《神应经》的归属和性质问题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12.
任继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宗教学家、哲学家、图书馆学家,是集大成于一身的学者。在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研究与资料整理方面,他都用力甚深,皓首穷经。他的儒教与佛教思想已经为我们所熟悉,但他关于道教的思想和主张,后辈学人的开发与推广还不够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他的道教思想做一个梳理,决不能辜负了老一辈学者的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13.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时著名的"道门领袖",他曾在蜀地弘道五十余年,对道教的哲学理论、思想源流、修道方法、斋醮科仪、神仙信仰等作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性研究,由此而成为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本文通过考察杜光庭在蜀地的弘道活动来说明他对蜀地道教乃至中国道教的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盛唐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既主动吸收改造佛教美学思想,又与儒家伦理美学思想和光同尘、对社会审美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盛唐以后的美学思想的发展嬗变提供了基于传统的内在动力。研究盛唐道教美学思想,有助于重新审视和评价道教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独特地位,也有助于认识盛世思想文化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孝道思想是道教的重要内容,其产生时间较早,并受到道教产生前背景观念的影响。道教早期文献《太平经》具有大量道教孝道思想的表达,并且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早期道教孝道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对《太平经》文本的分析,得出道教早期孝道思想两重意蕴,即世俗层面和神圣层面,并指出道教孝道思想的最终落脚点在效法天地、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16.
在道教思想史的视阈中,从思想源头看:韩非与道教俱"归本于黄老";从韩非思想内容的本身看,韩非对黄老之"道"做了大量"法"性改造,构建了"道法"体系;从对后世道教的影响看,后世道教明显吸收了韩非基于"道"的法术势的思想,这在《抱朴子外篇》《通玄真经注》《鶡冠子》得到了典型体现。"道"一以贯之韩非思想。韩非是道教思想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7.
孔令宏博士是近年来活跃于中国哲学界中的一位充满朝气、勇于创新的年轻学者。最近几年,他的《中国道教史话》、《朱熹哲学与道家、道教》和《儒道关系视野中的朱熹哲学》相继出版,系统而深刻地挖掘了道教思想,极大地宏扬了民族文化,在学术界反响很大。现  相似文献   

18.
宋之问是初唐时著名的诗人,他受当时佛教、道教思想及其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阐述他在不同的阶段张海鹏,1978生,河北保定人,现就读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相似文献   

19.
陈霞 《宗教学研究》2005,37(2):44-48
在宗教与生态问题的讨论中,道教相对来说是一位晚到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道教与生态学的关系一直吸引着西方生态学界、宗教学界、哲学界的关注.国外的道教与生态讨论主要在生态哲学家、科学家、基督教神学家和道教学者之间进行.有的学者认为道教能为深生态学提供观念性资源,能修正、调整和丰富深生态学理论;也有学者提醒深生态学在借鉴道教时,应把它与整体的中国文化结合,并应从对道家思想的吸收深入到对道教思想的挖掘;也有学者出于对文化移植作用的思考、对东方文化影响的担忧、对中国环境现状的不乐观等因素而对道教的可能贡献持谨慎态度.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语境中,对上述西方学者对道教生态思想的观点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挖掘道书文献新史料的基础上,就中国传统数学史上的天元术与道教关系进行辨析,从一个侧面分析道教对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影响.作者认为:天元术产生的直接渊源是道教"天元"思想,李冶的天元术不仅直接渊源于道教洞渊九容之说,而且从科学思想方法上分析,其"立天元一"的代数表达思想得益于道教三元并列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