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的材料和新建筑环境空间的出现,人们开始走向了大众艺术的现代壁画,已经不是传统壁画所能比拟的,它不仅仅是只有视觉美观的要求,还加入了人文、科技等文化内涵。现代的壁画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当进入特定的空间时,就具备了创造新环境的空间意识和形态。壁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体系,现代壁画更是千姿百态,其装饰风格和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沈宏 《美与时代》2007,(10):97-99
现代壁画与传统壁画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壁画职能的要求与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壁画与空间环境的融合,对于环境与空间的需求,显得越发的重要起来.壁画与空间环境是在相对独立、相互作用中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壁画与空间环境的依存关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而是要使双方相互作用并在融合中体现出各自的价值.壁画在作用于空间环境中产生了自身价值,空间环境由于融入壁画实现了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壁画的意思是指在建筑室外墙体与室内墙体上所做的装饰图画。中国的陶瓷壁画有着悠久传承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精神的传承。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壁画的种类也随之丰富多彩。由于陶瓷壁画具有质地坚硬、表现手法多样化等特点,更有着不凡的可塑性,所以从古到今都深受人们的喜爱。陶瓷壁画与建筑空间的完美融合,不仅美化了视觉上的感应,更大大地提升了立体空间欣赏品位,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更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4.
闫慧 《美与时代》2013,(12):104-104
现代壁画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装饰环境,美化生活,成为生活中的一道风景。壁画的审美要素是多元的:构图和色彩是壁画的视觉语言,它感染观众,给人以精神的领悟和视觉的美感;壁画的材质和工艺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经验,拓展了人们对壁画的感受;壁画和环境共存,这又要求壁画和环境呼应,体现壁画独特的环境特征,公共性是现代壁画的显著特征,这就决定了现代壁画在现代生活中所具有的公共环境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中"空"的"人格"性与当下公共精神追求如出一辙。在公共壁画空间中,"空"是壁画物质密度、数量上的空,也是人的精神活动空间中的"虚空"。公共壁画的艺术空间要为拥挤的城市环境减负,成为去产品性、商品性的精神空间。尊重社会空间规律,充分利用艺术手段以少胜多,营造出利他的"尚空"栖居空间。  相似文献   

6.
壁画在城市空间环境营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庆 《美与时代》2004,(10):36-3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改善和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环境艺术迅速兴起并日趋繁荣,开始成为城市、建筑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人文景观.壁画艺术作为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当代城市空间环境当中担承着其他品种的视觉样式所不能替代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现代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大众出行的交通方式。由于其建筑方式的特殊性,地下公共空间必然有一些压抑性的因素存在。除了采用一定的现代建筑技术,解决地下采光、通风、温度等舒适性的基本问题外,为了更好地改善地铁公共空间中的不适感,通过设置公共艺术,提升地铁空间环境的艺术品质。而我国传统的壁画艺术,无论从造型、色彩、材质、表达手法、公共可观赏性等方面,都是现代地铁公共空间在界面设计上参照元素的不二选择。如几何图形色块、色彩构成原理、地域文化特色、丰富的主题定位,促成现代壁画艺术慢慢成为地铁公共空间装饰的首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
童沁 《美与时代》2013,(12):31-31
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它必然就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它的自身文化也决定了它必然受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影响,相反,它的出现也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空间环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里,公共艺术承担着各种角色,比如城市雕塑、壁画、建筑、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大地艺术、装饰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这些角色在城市环境设计领域里也承担着自己的职责与责任,但是都离不开对城市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9.
文章重点探究在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里,壁画艺术的核心价值和使用效果,且举例论证了在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里,经常使用的有关壁画艺术的表达方式。此外,文章还从城市的空间、历史文化、高新科技以及大众意识方面论证其未来的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公共艺术即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它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美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美的规律,创造出一系列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作品。从校园角度切入,壁画创作不仅是校园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现代公共艺术的重要诠释。壁画创作与校园公共艺术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当代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以校园壁画创作《足迹》为例,从壁画创作的构思、构图、表现三个主要阶段入手,能够寻找壁画创作与校园公共艺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以现代装饰壁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探讨出现代装饰壁画对人们的公共生活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壁画同时也应该承担此项重任。这就需要艺术家秉承着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将装饰壁画、自然空间与人构成"合一"的场,以提升自然空间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物质环境满足了人类生存和行为方式等基本需求的同时,给环境注入人类意志、理念、情感和美感的综合性艺术。创作形式及其表现手法的多元化与其自身语言的多样性是现代壁画艺术的一个显著特性。正是由于壁画的多样的创造性语言,决定了壁画家不再孤立地把壁画作品作为目标,而是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来关注人们的生存空间,将环境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家园与地域环境进行一体化空间格局规划的设计思想。即便是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时期,劳动人民在居所选址和家园建设上都会考虑与地形相结合依山就势的村落布局,与气候、日照、风雨相协调的建筑空间构造,与林木水源共命运的生产生活方式。现当代山地建筑主要是研究建筑如何适应不同的地面,从而出现不同的接地形式和独特形体、空间表现。如何运用山地、建设山地、研究山地城市和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湖南西南地区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汉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与地域环境关系极大,表达了人与自然"天地人和万物兴"的人居空间环境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4.
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仅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城市装饰中还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不难发现壁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公共场所,这不仅是艺术的传承,还是艺术形式的丰富。壁画的艺术形式也从以往的象征性壁画,例如佛教壁画等等,转变为一种大众审美式的壁画。文章探讨了壁画中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探索了城市公共空间中壁画的人文表达。  相似文献   

15.
装饰性壁画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追求,是营造美好空间的产物。装饰性壁画的绘制对于有扎实美术功底并热爱艺术的人士而言,简单易操作,也是如今流行的软装艺术表现。由于墙纸图案重复和矢量图装饰图案单调、缺乏人性化等特性,人们开始追求具有独特个性的手绘墙效果。它不仅没有污染,而且环保美观,更能为人们量身定制个性化图案等,深受大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正陶瓷材料作为壁画创作的表现形式之一,拥有质地坚硬、表现力强、可塑性好、色彩绚丽、耐寒耐热、抗腐蚀等优良特点,它以稳定的特性、耀眼的光辉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所广泛使用。陶瓷材料有着宽广的表现领域,可以呈现出华美的色彩,也可展示淡雅的色域;既可表现古朴典雅,也可传达出晶莹璀璨的气质。陶瓷材料运用在壁画里,与环境空间完美结合,美化了公共环境,提升了区域品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于唐宋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作品中的空间表现进行形式分析,梳理此一时期空间表现在绘画中的发展及演变序列。隋唐到宋是敦煌壁画空间表现方式从发展、成熟到程式化的时期,在此过程中解读画者表现空间的用意及其技法选择的初衷。对于画者而言,传统绘画中的界画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关于空间视角的诸多可取之处。对于敦煌壁画中构图与形式的考察与研究,则使我们了解空间表现方式的转变会直接影响艺术风格的转变,形成每个时代独具特点的艺术形式,而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为当代的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借鉴空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现代的各种艺术门类中,视觉思维为服务艺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壁画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设计师们也是运用视觉思维方法来参与壁画设计。通过分析壁画设计的空间构成、色彩、材料、心理与视觉思维的关系,为壁画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利用视觉思维给壁画带来创新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中式建筑是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居住环境中的体现,其建筑形制和特征所反映的是对文化思想的表达和追求,这种追求表达在空间营造上与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不谋而合。文章从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出发,简要分析中式建筑中空间感的营造法则以及中式建筑的理念在当下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绿色设计创造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状态,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赋予了绿色设计形成的生命力是建筑空间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涵义,绿色设计技术和材料创新运用是绿色建筑空间的构建要素。对于旧建筑的再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设计实践再创造过程。关注环境与资源这一永恒的主题促使我们不断续写绿色设计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