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这个人听完耶稣的回答以后,忧忧愁愁地走了。留下个背影。满有怜悯的主耶稣有何感受呢?他会对自己的服事结果满意吗?他会轻易让一个灵魂更加孤寂和漂泊吗? 这很难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背影。比起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相似文献   

2.
周志治 《天风》2012,(6):20-22
经文:《马太福音》4章1至11节主耶稣出来传道以前,在旷野禁食祷告四十昼夜,这期间他受到三大试探,这试探对于他思考到世上来的使命有特别的意义,同时对于今日的教会思想自己的使命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主拒绝把石头变成食物的试探 一个禁食四十昼夜的人,所有的感觉都集中在一个“饿”字上面。一个饿极的人,会不会把石头都看成馒头呢?我想很有可能。对于耶稣来说,把石头变成馒头的能力自然不是问题。问题是,上帝儿子的使命是什么?解决吃饭的需要是不是等于完成了使命?显然耶稣是要吃饭的,但上帝儿子的权柄是用来解决吃饭的问题的吗?“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人们想到,追随这样的耶稣就永远不愁吃饭的问题了,那时他们就要强迫他作王。人们有需要,耶稣有能力,但是上帝儿子的使命是这个吗?  相似文献   

3.
耶稣治好胎生的瞎子黄志芳福音书中记述:“耶稣前行时,看见一个生来瞎眼的人,他的门徒问他说:‘辣彼,谁犯了罪?是他,还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来瞎眼呢?’耶稣答复说:‘也不是他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为叫天主的工作,在他身上显扬出来。’”(若9:1-3...  相似文献   

4.
缴纳殿税     
他们来到葛法翁时,收殿税的人来到伯多禄跟前说:“你们的师傅不纳殿税吗?”伯多禄说:“自然纳的。”他一进到屋里,耶稣就先对他说:“西满,你以为怎样?地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说或丁税呢?向自己的儿子,或是外人?”伯多禄说“向外人。”耶稣对他说:“所以儿子是免税的了。但是为避免使他们疑怪,你往海边去垂钓,拿钓上来的第一条鱼,开了它的口,就会找到一块‘斯塔特’。拿去交结他们,当做我和你的殿税。”(玛17:24—27)缴纳殿税  相似文献   

5.
梁朴 《天风》2013,(5):12-15
你得救了吗?这个尖锐的问题可以更细致地表述为:当我们敞开心门接受耶稣,接受他为我们所成就的伟大救恩,我们能否肯定主已经确实进来?他的救法是否已经应用在我们身上,使我们知道我们有永生?我们能否确知,当我们接受他时,他是否也接受了我们?你得救了吗?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坚持说我们现在不会知道,得救是一个未知数,只能作为美好的盼望。另有人会警告说,宣称自己知道是犯了骄傲和放肆的罪。以上这些错误的思想来自撒但,我们并非不知道他的诡计。他指着"罪"对我们说:"不一定死。"又指着"恩"对我们说:"不一定活。  相似文献   

6.
耶稣是谁?     
磐石 《天风》2014,(10):I0001-I0001
耶稣是谁?公历纪年以他的诞生为界,分为公元前、公元后。然而我们对他的认识是怎样的呢?有人把耶稣看做圣经文学中的故事人物,有人把耶稣看做珍贵画作中受难的艺术人物,有人把耶稣看做一个能行神迹的人……真正的耶稣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7.
问题:你是耶稣基督真正的门徒吗?你是耶稣基督真正的门徒吗?当问大家的时候,请不要着急回答此问题。想一想自己是跟随耶稣一群人中的一个或是真正一名跟随者?一大群人跟随着耶稣,但跟随他并非是懂得人子的迹像,而是因为吃饱了。设想如果今天我向大街的人发饼,也会有人来跟随我。因耶稣增饼的奇迹,群众都很惊奇。  相似文献   

8.
传播福音     
《中国天主教》2009,(4):1-1
有一个人来到耶稣跟前说:“师傅!我该行什么‘善’,为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问我关于‘善’?善的只有一个。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他对耶稣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应孝敬父母,应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那少年对耶稣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9.
耶稣在圣经里教训跟随他的人必须“恼恨”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这是什么意思呢?跟随他的人果真应该“抛弃”家中一切所有以及自己有关联的人、地、事物,不再去“过问”他们,才能作他的门徒吗?  相似文献   

10.
张娃 《天风》2004,(12):i008-i008
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参路10:25-37),耶稣称赞了救死扶伤的撒玛利亚人,看他行得好,并要我们都“去照样行”。我曾猜想,如果那天这个撒玛利亚人在路上遇到的不是受伤之后的行人,而是这个行人正在路上遭受强盗的抢劫与殴打,他还会奋不顾身、见义勇为吗?耶稣对他的肯定告诉我们,他同样会的,要不然他就不是耶稣所说的“好撒玛利亚人”了。  相似文献   

11.
杜鹏 《天风》2013,(4):51-51
我幼年便有幸听福音,在教会中听得最多的莫过于耶稣行神迹.耶稣能医治瞎眼的、瘸腿的,能让死人复活.虽然大家都说他是一个人,但是我觉得他不是,他太神奇太全能了,他不可能生活在我们中间.随着我慢慢长大,到了初中,看到了根据《路加福音》拍摄的电影《耶稣传》,我看到了另外一个耶稣: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爱孩子,他有无助,他有痛苦.让人心生怜悯,让人为他的死痛哭不已.而后再思索,觉得耶稣是神,他所行的神迹是那么轻松,但他又是感情饱满顺服父命的人.然而他到底是何人?圣经四福音中对他所行神迹的记载占了一定的篇幅,他仿佛是一个神医,还有一点魔术师的感觉.这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耶稣很多时候会切切嘱咐得医治的人,不要叫人知道这事.耶稣能行神迹,却在别人希望看到神迹时说: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他怎么会如此吝啬于行一个神迹呢?当我重读福音书,对天父那测不透的智慧有了新的领受.  相似文献   

12.
郑计寿  ;吴新望 《天风》2014,(12):22-23
在耶稣一生的讲论中,不仅有极其精彩的"登山宝训",也有令人难忘的"个人谈道"。他智慧的道常使人茅塞顿开,他温柔的话又使迷羊返栏。但是,此次他与青年财主之间的"谈道",从效果而言却是以"遗憾"告终。缘何一位主动寻求永生的青年财主,在与耶稣相遇之后,却"忧忧愁愁"地离开,与永生的救恩擦肩而过?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相似文献   

13.
进窄门     
路加福音中记载:耶稣经过城市乡村,随处施教,朝着耶路撒冷走去,一个人问他说“: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吗?”耶稣回答他说“:你们竭力由窄门而入吧!”(路13:22)那个人怎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因为当时犹太人的观念以为天国只有犹太民族的份,而外人只能留在外面,然而耶稣坚定而清晰的回答无疑的对他们是一个惊醒,一个打击,耶稣的答案是“:你们应由窄门进去!”在这里,耶稣同时也给了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直接重要关系的答案,那就是:一,他愿意所有人都得救(弟前2:4)。二,而且给出了得救的条件就“是进窄门”且“是竭力进窄门”。进窄门:就是天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主教》2006,(2):1-1
耶稣又向他们说:“人拿灯来,岂是为了放在斗底或床下吗?因为没有什么隐藏的事,不是为显露出来的;也没有隐密的事,不是为彰明出来的。谁若有耳听,听罢!耶稣又向他们说:“要留心你们所听的: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活水     
王德飞 《天风》2010,(2):40-41
我受洗时间不长,在基督里算是一个新兵。我成为基督徒后,一些同事、朋友都很惊讶,觉得不可理解。不过也难怪,因为连我自己有时也感到不可思议——这就是我吗?我怎么会信耶稣呢?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多么顽梗不化的人,以为信耶稣就是迷信,而迷信就是无知。  相似文献   

16.
三、司铎的君王使命与责任 1.概念说明 在福音中,耶稣很少以君王自称。有几次,群众想拥戴耶稣为王,但是耶稣却逃避了(若6:15)。耶稣以君王的形象荣进耶路撒冷,但是他这个‘君王’,与当时政治性的君王是截然不同的。他不是威武地来征服,而是谦逊的,温和地带来和平。当比辣多审判耶稣时,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耶稣当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  相似文献   

17.
吴紫薇 《天风》2002,(6):15-15
在十字架下我们看到这是怎样一位母亲。她在生命中经历了这个不寻常的儿子的诞生与成长,她也是耶稣施行第一个神迹的见证人之一。对于这位母亲来说,最让她难以理解的莫过于耶稣属天的身份以及他在地上属天的事业。从12岁起这个儿子就宣称:“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在成长过程中,他显然聪明过人,处处表现出非凡的人格魅力,出众的智慧与能力,在他所教导的人群中曾有人高声喊着说:“那乳养你的是有福的!”  相似文献   

18.
犹大     
《天风》2007,(8):23
受赞美的praised赞美主Praise of the Lord 1、主耶稣所立的十二个使徒之一,是加略人西门的儿子(太10:4,可3:19,路6:16),他出卖了主耶稣。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和谁要卖他(约6:64)。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约6:70-71)。  相似文献   

19.
一、教会的建立 教会起源于耶稣,那耶稣是否曾有意要建立一个教会呢?耶稣坚决认为,天主的国原则上向每个人开放,“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从东方和西方来,与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国一起坐席,而本国的子民将被驱逐到外边黑暗中去”(玛8:11—12,路13:28—29)但他的使命是为召集所有正直和义德的人,他确实教导门徒说“不要走外邦人的路,不要进撒玛黎亚人的城,宁可往以色列迷失的羊那里去”。(玛10:5-6)诚然,在他的心目中被更新的以色列包括那些进来的外邦人,(玛8:11)但这与外出走向外邦人的使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圣诞节中,当人们在隆重庆祝耶稣降生,纪念救主圣诞的同时,一定会想到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和他的养父约瑟。马利亚“万代称她有福”,然而义人约瑟同样也是神特别重用的器皿,在神永远的计划里,在主奇妙而伟大的救赎事工中,像马利亚一样,他同样是一个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人物。那么他是怎样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