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人权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宪法法律的基本价值诉求。而这一价 值观念的巨大变迁, 要归因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经 济重塑着一个社会的价值理念、行为模式和运行规则。人权伦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 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法律运行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人权伦理在现代道德体系中也居 于最核心的地位。人权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经过哲学、伦理学界学者们几十年的艰辛 探索,有关人权的道德基础(或道德论证)、道德内涵以及人权伦理的实践应用等理论研究 也逐步走向成熟与深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道德危机问题突显,出现了缺乏诚信、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冷漠、社会不公等严重问题,成因包括信仰缺失、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职能存在问题和政治权力腐败等。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危机,要保持意识形态领域有序发展,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主体、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并树立正确政治伦理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罗国杰先生的思想体系中,德治理论是一个重要问题域。罗国杰先生强调道德在社会治理中是不可或缺的,注重人的道德主体性在社会德治中的作用,把道德视为社会治理的"正心"之学;对"以德治国"的必要性、德治法治的关系以及如何实施德治等,都有许多著述;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是他一贯的理论主张。罗国杰先生学通中西,注重理论研究,更注重将理论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在罗国杰先生的"新德性主义"伦理学中,对诸多理论问题和社会问题,总是以一个学者的高度责任心和思想话语方式给出新的理论解决。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与实用主义的道德理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始终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与之相适应,成为稳定和调节西方社会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而实用主义的道德理论正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这里所谓的实用主义主要指的是以杜威和塔夫茨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一、在讨论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时,如何认识和防止商品意识的“泛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商品意识的“泛化”,是指商品意识逾越了市场经济活动领域,毫无限制地扩展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成为认识、评价和指导社会生活的最高理念,而商品交换原则当然也就成了整个社会的通用原则。许多研究现代西方文化矛盾的学者都指出,西方社会文化矛盾最深刻的原因之一,是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完成了对整个社会全面的、深刻的商品渗透,理想信仰丧失、丑恶现象滋生等现代“文明病”大都由此而生。我国虽然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一但从目前社会上…  相似文献   

6.
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论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则、贴近现实社会生活、推进“以德治国”方略实施 ,是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的依据和现实基点。在此基础上的道德体系建设应将社会最高道德原则和主要道德生活领域的基本道德原则加以区分 ,并建构完善、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体系 ,丰富道德范畴 ,注重道德实践、品质形成环节、机制的研究。同时要处理好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体系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多元道德与主导道德、完善法治体系与完善德治体系、相对稳定性与与时俱进性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使道德体系的建设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7.
诚信既是一个价值范畴,也是一个道德范畴,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系统中有着独特的道德价值。在我国现阶段,产生于"熟人社会"的诚信道德面临缺失的困境,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陌生人社会"交往原则和成熟的市场经济竞争原则。要实现诚信道德重构,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加强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诚信文化涵育,建构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作为一项谋划,包括道德维度的谋划。市场经济、市民社会、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等是现代性的实体性要素,现代性道德谋划,首先必须把握其实体性要素运行的道德支持要求。鉴于社会现代性道德谋划失败的教训,我们的现代性道德谋划必须有哲学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三重维度的考量。此外,还必须注意解决好现代性与传统性、普遍化与个性化、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诚信进德立业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遗产 ,其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一致的。我国社会出现诚信危机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够完善 ,对背弃诚信行为的惩治滞后 ,或失信行为的市场代价在权力的支持下得到消解 ;另一方面是人们普遍缺乏法律和契约意识 ,使骗子的交易成本极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诚信美德的主要途径是 :优化社会法治环境 ;完善市场竞争 ;政府及其官员的榜样示范 ;健全维护诚信的物质保障体系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道德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道德法律化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道德与法律具有原始共性,正义性和原则性是道德法律化的关键因素。道德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础,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一味地把道德法律化看成是建立法治国家的捷径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6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社会治理中的法治与德治"研讨会在南昌工程学院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几十个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八十多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法治、德治的内涵及功能;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道德治理的实现机制与实现途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传统和法治精神;社  相似文献   

12.
西方公民道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民主法治社会最直接的价值依托是公民道德,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西方公民道德的四个理论问题:公民道德的本质、公民道德为何必要、公民道德与国家的关系、公民不服从,可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某种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 ,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 (熟人 )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范畴 ,强调的是伦理性 ;而西方法律文化中的诚信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 ,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 ,体现了平等、自由与正当权利的法治精神。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诚信危机现象 ,既有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失灵问题 ,又有法律诚信的缺失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 ,实现传统伦理诚信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玉淑芹在《哲学研究》(1995年第2期)上撰文,针对有的学者否定市场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联系;道德的本质特征是自律性和超功利性、而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是他律性和功利性;市场经济行为是非道德行为,不能作道德评价,无须道德调节等观...  相似文献   

15.
《原道》2017,(2)
礼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是为人处世修身立德的规范,更是国家的根本意识形态,故儒家社会思想实以礼治为本。自周公以来,儒家的思想就是以道统制衡政统。后世不少人误解认为儒家的礼治是一种人治,缺少现代社会的法治精神。其实任何一种管理,都不可能脱离人治,也不能完全依靠法治。本文通过分析儒家的理论和治国实践,指出儒家的礼治是人治与法治的调和,是一种高级的管理方式和一种国家根本意识形态。秦代是中国历史上法治的巅峰,然而造成了人民没有自由,社会风气堕落,迅速灭亡。民主有其与生俱来的平等主义的缺陷,西方社会的长治久安,也并不仅仅是靠法治,更有隐微的也更基础的人治成分,而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儒家重分别、尚节制的礼的精神,以及附丽其上的礼治,是抵抗民主滑向多数的暴政、法治流于机械无情的最好的堤防。  相似文献   

16.
赵守运、邵希梅:市场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探讨在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大致存在着五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即“同时论”。二是认为“西方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初期,也经历过经济发展与道...  相似文献   

17.
生态伦理学,西方学术界称之为“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是关于人与自然的道德学说。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代表主要是法国学者施韦兹、美国学者莱奥波尔特和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主席、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罗尔斯顿。他们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应当像人类一样拥有道德地位并...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一般分为实质性的法治和程序性的法治,前者强调善法、良法,后者则更注重形式正义.新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朗·L.富勒的学说即为程序法治论的一种.富勒认为法律与道德密不可分,并将道德区分为愿望的道德与义务的道德,而义务的道德与法律相似.他提出法律具有内在的道德性,将法律的道德性分为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两个方面,而他主要阐述的是法律的内在道德,也称为"程序自然法",并将法律的这一道德定位于八项"法治原则"和达致法律的"目的性事业"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一毫不夸张地说,当今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在宗教、道德和社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除有自身想获得自由、渴望进步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崇拜和迷恋西方文明的结果。尽管这是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社会问题的根源,但许多学者却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反而一味地对一些枝节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当他们中的有些人,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关注并致力解决这一问题时,仍然没有摆脱西方思想的束缚,或许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仍以追随西方为目的,以西方文明为轴心。二首先就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崇拜、迷恋西方文明的原因做扼要说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陷入崇拜…  相似文献   

20.
“以德化民”的德教传统是我们民族的一笔丰厚的道德遗产,它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在研究这种“德治”、“教化”传统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现实价值。文章认为,弘扬德教传统,加强法治与德治、教化相结合,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文章着重从四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弘扬德教传统,强化道德教化及其对经济生活的调节,以克服市场经济负面作用、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