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西医汇通是中国传统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在以传教为主的同时,将西方医学知识传入中国。西医的传入使得国内一部分勇于接受新知识的中医学家开始注意到中西医学的不同。他们从主体上肯定中医学,主张吸收西医学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西医学汇通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和研究。详细论述了明末清初西方医学的传入以及伴随出现的中西医汇通思想的萌芽,为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发展史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近现代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对近现代中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经过研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发现,该书中透露出张锡纯深刻的道医思想,尤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医论篇》中有着集中体现,兹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走出中西医结合模式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汇通的实质是站在中医的立场理解西医、解释西医、评价西医;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则是站在西医及西方自然科学的立场理解中医、解释中医、评价中医。从表面看,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思路相反,但从深层看,两者并无本质区别。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与当年的中西医汇通一样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汇通的实质是站在中医的立场理解西医、解释西医、评价西医;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则是站在西医及西方自然科学的立场理解中医、解释中医、评价中医.从表面看,目前的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思路相反,但从深层看,两者并无本质区别.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与当年的中西医汇通一样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医学对中医黄疸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之前,虽有被《外台》称为“西域法也”的唐代许仁则秦艽二物汤等几种使用海外犀角和香药的宋代黄疸方剂,但总体看来外来医学对中医黄疸证治影响极少。清末西学之风渐盛,周学海、叶霖等医家融西学人中医黄疸理论,开创新的研究思路。其后中西医学融合渐多,医家不再固守传统,选择吸收西学相关理论积极推进中医黄疸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面·系统·真实·准确──评《中国儒学》宫云维中国儒学是一个相当宽泛而驳杂的概念。说它宽泛,是指它包罗宏富。举凡中国历史上与以孔子为宗师的思想学说以及以《六经》为法典的传注训释学有关的人物、思想、典籍均在其中。说它驳杂,是指儒学的发展除沿袭自己的脉络...  相似文献   

7.
《管子》和《周官》是王安石理财思想的两大渊源。王安石最早并不太重视《周官》这部经典,而《管子·轻重》在他早年的理财思想中有着深刻的印记,可以说《管子·轻重》是王安石理财思想的起点。熙宁新法推行以后,王安石宣称其理财新法源自《周官·泉府》,《周官新义》是王安石理财思想的完成形态。这一转变的原因在于《管子》与《周官》地位存在着差异,但在理财思想上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本草问答》为清末唐荣川所撰,其倡导中西医汇通,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早期代表人之一。该书重在理论探讨,是唐荣川与学生围绕中医药理论中某一类药物或某些共性问题,以问答体裁进行讨论,其精华不在"本草"二字,而在这一问一答中尽显淋漓,包涵了传统中医药理论、西洋格致之学以及唐氏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融会贯通,颇具启发,引用传统的阴阳五行、形色气味、取类比象等学说,探导出药物之"真性能"。就书中关于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的妙解互证做出总结,以期促进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法家“法治”学说的定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洪兵 《哲学研究》2012,(11):41-48,129
<正>近代以来,法家"以法治国"(《韩非子·有度》,下引该书只注篇名。类似说法亦见于《管子·明法》)、"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法治"思想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西学源于诸子说"的盛行,使得薛福成、黄遵宪皆认为先秦法家之"法治"与西方法治殊途同归。不料这种观点引起了沈家本、严复等人的强烈批评,他们明确主张法家"法治"乃"专  相似文献   

10.
《管子·内业》是战国时期稷下学派的重要著作,在阐发无神论思想方面具有先发之功。《内业》以“精气”作为物质的基础,以其流布阐释物质现象,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进而肯定了人的主体性,从人自身的角度阐述了古典物质观的生命机制。《内业》强烈地批判了当时泛滥的有神和迷信思想,表现出浓厚的无神观特色,为中国无神论的发展汇入了重要思想资源。对于《内业》,应该从无神论研究的视角给予更多关注,并确定其在中国无神论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菲格亥·艾克伯尔》是艾布·哈尼法(700—767)论述伊斯兰教义学的大纲,在伊斯兰世界流传了上千年的教义学文献。全书也是一部对伊斯兰教义学上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符合伊斯兰教信仰原则的回答,也是他本人创制教法的思想和实践的指导。一、《菲格亥·艾克伯尔》的主要内容艾布·哈尼法所处的时代是公元7-8世纪,后来哈乃斐派的学者满俩·阿里·嘎里(?--1001)专门撰写了一本注释,全面系统地评注和介绍了《菲格亥·艾克伯尔》的思想内容。我国伊斯兰教经堂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用“隐”的手法所构成,它以“象”表达思想,许多文字类似今日的“密码”,卦、爻辞虽然简短,而它却能容纳很多内容。如《周易·上经》之首的《乾·坤》二卦,其中就有四、五个系统。作为《周易·下经》之首的《咸·恒》两卦,虽然次于《乾·坤》两卦,它们也蕴藏不少系统。这些系统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水平,代表着我国古代文明的高度。没揭发这些系统之前,首先分析一下《咸卦》卦辞: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土观宗派源流》为蓝本,结合《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全集》的部分著作,对清中期著名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三世土观活佛·洛桑却吉尼玛的宗教思想进行了简要的论述,解读了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稍显局限的宗教史学思想和精深卓越的佛学见地以及殊胜的密法修行成就.  相似文献   

14.
先秦道家易学发微陈鼓应一、先秦易学与道家哲理《易》本是殷周之际的占筮之书,自西周到春秋战国的漫长时间里,逐渐由哲理化而哲学化。其哲理化是春秋以降解《易》者的成果,而其哲学化则是受了老庄及稷下道家思想的洗礼。先秦易、道的相互汇通,经历过两个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通常所谓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均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叶秀山先生的《思·史·诗》正是研究人本主义思潮中的现象学和存在哲学演化逻辑的一部力作。该书副题为“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既为“研究”,则不同于一般的介绍,它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研究性。 一、《思·史·诗》在考查现象学和存在哲学时,十分注意同西方哲学史的研究相结合。研究任何一种思想都不能割断历  相似文献   

16.
从晚明的王学到清初的考据学,中国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理解这种巨大的思想变化学术界多有议论。文章从西学与清初的科学思潮,西学与清初考据派,西学与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三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从晚明到清初思想变迁的实际历史过程。说明了西学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所以被接受的根本性原因,在于中国思想文化有了这种内在需要,传教士所介绍的学术和思想只是作为外部原因才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鼓励·鞭策·期盼———读者来信选登●我是一名从事“宗教与社会”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在贵刊创刊三周年之际,呈上自己的几点感想。《中国宗教》办得很好,很有特色。它的权威性、政策性是国内其他刊物所不能比的,正因为如此,读者们对《中国宗...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论阴阳:兼论阴阳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论阴阳—兼论阴阳研究的思路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赵洪钧刘延伶一、近现代阴阳研究简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粗看西医理论体系,与阴阳学说似毫无关系,至少它的重要理论中没有对等于阴阳的术语。因此,近代汇通医家和当代中西医结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论争"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与科技传播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作为近代我国内陆地区唯一一本主张中西医汇通的刊物,办刊于中西医论争高潮时期的《医学杂志》始终坚持通过融汇中西的方式将中医发扬光大的立场。它不仅从侧面生动记录了民国时期中西医对峙的激烈状况,再现了当时中医人士为医学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同时也使普通民众有了接触医学常识和理论以及了解医学发展的渠道,为中国早期的医学传播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近代医学文化的传播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和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20.
《心术》乃《管子》著作中的一部分;《心度》是《韩非子》中的一篇。比较管子《心术》与韩非子《心度》思想,两者的相同点是:都强调获得"民心"的重要性,都以治国为宗旨。其思想的不同点是:《心术》与《心度》对"圣人"理解不同、《心术》与《心度》对"心""性"诠释的不同、《心术》侧重"德"而《心度》侧重刑。通过比较发现《管子·心术》以"静"治心的研究之精湛,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韩非子·心度》以"法"约束"心","刑胜,治之首也"的理念,在当今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