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哲学思维方式这个根基去清理繁杂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梳理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些头绪。把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知性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加以比较,大致可以在宏观的哲学背景下给出它的哲学定位。 首先,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来源看,它是对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思潮的反叛,是对科学的明晰性、确定性要求的拒绝,因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哲学史上,存在着这样一些思想体系,它们产生于某个特定的时代却并非专属这个时代,相反,它们具有跨时代的特征:马克思哲学就属于这些为数极少并且具有恒久铁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生活在工业社会,但他对“后工业社会”的某些重要特征作了“准确”的预见(参见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6页);马克思哲学属于现代唯物主义,但它又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现代”中露出的“后现代”端倪,并对其加以批判审视。因此,兴盛于20世纪后半叶的后现代主义无法忽略、漠视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马克思哲学。马…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主导,西方传统哲学以主客二分(包括主体性原则)为主导。中西传统哲学的主导思想之不同带来了两者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其中有的特征又有共同之点。 中国传统哲学因重天人合一,不分主客,故较少关于主体如何认识客体的认识论,不重自然科学而侧重于讲人如何生活于世界之中的人生哲学和人伦道德哲学;中国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因重天人合一,而又把封建道德原则的义理之天与天人合一紧密结合在一起,于是造成了中国传统哲学长期以“天理”压人欲的特征。这两个特征可以简单归结为缺乏科学与缺乏民主两者。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因重主客二分,故注意发挥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和人对统治者的主体性,这两方面的主体性在近代哲学中就表现为科学与民主这两个概念的明确建立和发展,这也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后现代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在英语中是个很古怪的语词。长期以来,“现代”、“当代”和“当今”这语词几乎被交替地使用。“现代”的内容随着时间而变化。在技术上,19世纪所说的“现代”在20世纪则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  相似文献   

5.
一、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 1、何谓“后现代” 当前欧洲思潮环绕着一个重要名辞讨论,就是所谓“后现代”的争论和界定,卡平灵(kaplam)在其书《后现代主义的“非内容”理论及实践》中指出,后现代的观念是从现代发展出来而对现代文明的“文化突破”(culture break或译作对现代文明的“文化中断”),也可说是对启蒙运动塑造的科学和理性文明加以全面反叛。  相似文献   

6.
对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的分析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认知实在论遭到一些后现代主义历史理论的反对。反对实在论的严重后果不仅与历史理论有关,也与政治伦理认识论有关,因为后者首先以一种历史实在论为基础。一般而言,后现代主义批评潮流当然可以有助于更细致地检验现代人文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条件,从而可纠正一种简单化的或机械主义的实在论。罗兰·巴尔特的文化与文学批评即为其例。但是,后巴尔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特别是在历史理论中,却走向了极端。我们要指出,西方早期反(简单化的)实在论和后来的唯实在论(反对瓦解实在本身)可能属于同样的思想方向,即为了更有效地和更…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中国传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后现代主义哲学出现于上世纪 6 0年代的欧美 ,其本质在于“重释”、批判“现代性”,即对起源于古希腊的西方传统哲学及继承传统哲学的现代哲学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现代性( modernity)以及现代性导致的问题是后现代主义研究和批判的主要对象。后现代主义认为 ,现代性以试图解放人类的美好愿望开始 ,却以对人类造成毁灭性威胁的结局而告终。格里芬说 :“我们可以 ,而且应该抛弃现代性 ,事实上我们必须这样做 ,否则 ,我们及地球上大多数生命都将难以逃脱毁灭的命运。”( 1 995年 ,第 1 6页 )后现代主义属于“问题哲学”,没有统一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8.
9.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哲学应该研究这一主题。建构中国的发展哲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11.
(一)分析哲学的兴衰,各哲学流派的复兴近数十年来,执美国哲学界牛耳的是所谓分析哲学。这种哲学来源于“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主义,而近年受到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极大影响。这种哲学的实质在于认为,哲学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表述问题时所用的语言,通过弄清并确定问题的真正涵义,可以全部得到解决。反之,如果不能进行这种分析,也就证明所研究的问题是臆造虚构的。分析哲学之所以成就斐然,这得力于符号逻辑的广泛流传。符号逻辑的全部研究资料都被用来为分析服务,而且这些资料还可保证分析的结果具有科学严谨性和可靠性。分析哲学家认为可以通过明确阐释人们常用的概念,来促进社会、政治和道德等众说纷纭的问题的解决。他们认为这样做有利于问题的讨论和得出正确的结论。与此同时,他们又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无意对当代哲学界作一番中立的、不偏不倚的描述,而是要对一些我认为重要的当代哲学的发展情况作一介绍。当代美国哲学虽然极其多样化,但其中仍有一些主题可寻。如今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流派是所谓的“分析哲学”。其实,在整个英语世界,分析哲学都是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流派。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也是如此,这种现象正日益普遍地波及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整个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13.
一、分析哲学和传统如果一个科学分支发生了革命的变化,那么我们就必须描述这一专业的演变史。H.赖辛巴赫(Hans Reichenbach)《科学哲学的兴起》一书(1951年英文版)就为分析哲学作过这样的描述。赖辛巴赫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那些因自然科学的发展方式及其结果而产生的问题。他这样勾勒《科学哲学的兴起》的目的:“本书认为,哲学思辨是一个过渡阶段,它只产生于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是一个具有逻辑手段来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俊文 《世界哲学》2007,(4):102-106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以劳动为本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新的思考。卢卡奇确定了劳动的本质性内涵:作为目的论设定过程、作为社会实践模式以及作为类自由模式的劳动。以历史性对存在类型进行了划分,以劳动为本体建构的关于社会存在的劳动本体论的基本内涵表现为,自然本体论是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前提,劳动创造着人及其本质,目的性劳动驱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卢卡奇的劳动本体论学说对重建与发展马克思实践哲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承受的深切苦难,表明了我们民族已处于一种难以回避的生存危机之中。满怀忧患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大都以对文化的反省来寻求克服生存危机的良方妙法。正是对中西文化的反省及抉择的不同,构成中国现代哲学各种流派的纷争。本文所要论析的是,被誉为“文化宇宙中的巨人”、“超越的唯心论者”的现代新儒学巨擘唐君毅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6.
环境哲学又称环境伦理学或生态伦理学,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现状,我们于1998年7月28日通过国际互联网访问了美国环境哲学中心(htp:∥www.cep.unt.edu/.),从网上我们获得了大量有关环境哲学的有用信息,现概述如下:197...  相似文献   

17.
重视生存问题 建构生存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以来,我国的哲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其显著标志就是各种新的哲学论域的开辟和新的哲学学科的出现。然而,由于现有的哲学论域和学科基本上处于离散状态,不同的视界尚未融合,我们仍然感到难以整体性地反思和把握复杂多变的当代人类生活。显然,通过整合而建构具有理论总体性的哲学已成为哲学发展的当务之急。但理论的“整合”并非形式上的全面拼接,而是“面向实情本身”的根本性洞观。哲学理论视域的总体性只能源自其反思的彻底性。笔者认为,在当代具有反思彻底性并从而具有视域总体性的哲学,当是生存实践哲学或生存哲学。只有生…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各种矛盾景观。基于对后现代主义的一般性理解,对后现代美学问题的批判性建构的考察,首先需区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后现代性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其次通过对传统美学中的本质主义与科学主义理论危机的分析,以及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现代性的审美救赎意向、差异性方法论原则等大量后现代美学相关问题的理论审视,来关注艺术现实和审美实践;最后再通过否定性的提问方式,进一步拓展美学问题的形上之思的可能性,完成审美的批判与批判的审美的双重建构,也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美学的建构提供一种理论可能。  相似文献   

19.
作为哲学自身的本质规定的理想性、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理想的哲学是没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以大自然或物质的辩证发展扬弃了黑格尔哲学绝对理念的辩证发展,用现实的社会理想克服了以往一切  相似文献   

20.
尹卫东 《学海》2001,4(2):89-94
在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学术界普遍感叹人文精神失落之前 ,哲学就已遭受冷遇。改革开放之初 ,在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中 ,哲学发出过自己嘹亮的声音 ,对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独特贡献 ,之后哲学就日趋边缘化 ,对现实的影响日渐式微。这固然有从全民学哲学的狂热恢复常态的反拨 ,也有哲学作为“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① 的学科特点等原因。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就是哲学还远未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哲学贫困的境况与目前哲学自身研究的观念、取向、形式和方法又有着很大关系。否则 ,我们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哲学研究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