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光作盐     
役夫 《天风》1994,(8):2-3
一、盐的价值和功用 盐,是我们天天都离不了的,我们每天都要用它,因为我们的生命需要它。生命既需要盐,那么,盐就一定具有某种特殊的价值。盐的价值在哪里呢?盐有“味”。如果我们再深究一层——“味”又是什么呢?“味”  相似文献   

2.
走出个人主义的认识误区翟春凤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方法、道德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体意识、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些人由于对个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缺乏了解,误认为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动力源,提出“要为个人主义正名”...  相似文献   

3.
读者或许记得,本刊2003年第三期刊登了刘岳松《论科学研究中的斗争哲学》一文。当时我们就感到,刘文之用意,在于鼓励伪科学“坚持,坚持,再坚持”。所以我们同时发了未名《民间科学大突破可以休矣》,并加按语,说明错误的东西不仅不该坚持,而且应该“休矣”。 日前我们又接到刘岳松先生《为伪科学正名》一文。该文并附言质问本刊:“有勇气登吗?!”颇有点叫板骂阵的味道。而我们之所以要登出这篇文章,并不是有什么勇气,而是因为它佐证了我们的感觉,那就是刘先生的确是在为伪科学张目,鼓励伪科学“坚持、坚持、再坚持”。其次,我们也是要告诉读者,科学和伪科学的争论是没有穷期的,科学和无神论的宣传工作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应对伪科学随时可能进行的挑战。 刘先生此文以“为伪科学正名”为题,却没说清“正名”何意?是正其为“伪”呢,还是证其“不伪”?如证其为“伪”,难道不该反吗?如果“不伪”,又何来为“伪”正名?如果不是由于本刊的特殊性质,此文实在是没有刊登的价值。而且,该文连无限的“永动”和有限的年分(不管是一千、一亿)都分不清;还歪曲对王洪成水变油的批判,讲什么水之“分解”王氏的水变油闹剧过去不到十年,这场斗争就被人如此歪曲、混搅,看来,给后人实事求是地讲点历史,真是必要极  相似文献   

4.
“救世济人” “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 基督徒到底该如何去实践神的道?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还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神的话就像一颗葡萄,是让它在我们里面腐烂,还是让它成为甘醇可口的葡萄美酒呢? 其实,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有两类基督徒,一类为“吝啬的基督徒”,他们只顾个人的灵修,不顾他人的需要,虽有“满园春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1983年5月5日发表的一则关于首都个体户青年座谈反对“向钱看”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重视、深思。《中国青年报》8月9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为“钱”正名》的文章,编者按诜“该文就‘向钱看’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对不对呢?欢迎大家讨论。”之后,“‘向钱看’对不对?”问题的讨论,趋向热烈和深入。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怎样看待“钱”的社会作用?要不要“向钱看”?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佛教音乐?它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是什么?佛教音乐究竟有哪些宗教功能?本文想就上述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佛教音乐的界说 据《马氏文通·正名》:“凡立言,先正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者,曰界说”。自注:“界之云者,所以限其义之所止,使无越畔也。”我们须先对佛教音  相似文献   

7.
论普列汉诺夫的社会意识两种形式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两种基本形式,提出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的学说。怎样看待普列汉诺夫的这个学说呢?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进一步阐明呢,还是对唯物史观的背离呢?是他哲学思想中的精华呢,还是失误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对他的有关论述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8.
论推类逻辑与中国古代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丰富的中国古代逻辑大致可以分为墨家逻辑、正名逻辑和论证逻辑三个传统,但处于主体地位的还是墨家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的基本内容也主要体现在墨家逻辑之中。正名逻辑以名家、儒家的“正名”思想与推知方法为主线,直指宋明理学的“正名”逻辑思想与方法。论证逻辑以王充的论证理论和方法为主体,主要是关于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与方法。墨家逻辑以“类”概念为基础,以“推类”为基本方法,主要推理成分是“名”、“辞”、“说”,主导推理范式是“推类”。什么是“名”?《墨辩》说:“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荀子.正名》说:“实不喻然…  相似文献   

9.
听道     
王丽君 《天风》2001,(4):34-35
“听道”对我们而言似乎是熟得不能再熟的两个字。无可置疑,对基督徒来说听道是相当重要的。可我们把它摆放在什么位置呢?说“不重视”,主日崇拜中却占有相当的比例,说“重视”,往往形式替代了实质。今日的信徒到底该如何面对听道呢?  相似文献   

10.
中岛隆博 《第欧根尼》2012,(1):70-85,149
语言的多义性会构成一种对沟通的威胁。儒家渴望“正名”,也正是源自语言的这种利他的性质,即指称其他意义和所指等诸种元素。“正名”澄清了“名”的任意性,但同时赋予了它一个确定的方向。因此,在它试图主宰语言的同时,也形成了政治权力的基础。然而,语言不任自己被主宰,正如寻找一个赖以构建“正名”的语言源头所间接表明的那样。即便是一种政治权威,如果计划将自己限定为纯粹的强制,那么,它会发现在进行干预时会遇到限制。  相似文献   

11.
人生目标     
丘放河 《天风》2004,(8):22-22
在人生这个巨大的“机器”中,我们是哪一个“零件”呢?我们是令整体“受苦”的零件?还是使之“得荣耀”的零件呢?  相似文献   

12.
1.什么是数理逻辑——一个需要商榷的提法在我国,人们习惯上称传统逻辑为形式逻辑,称现代逻辑为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那么,什么是数理逻辑呢? 一种通常的提法是:数理逻辑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这种提法需要商榷。首先,什么是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之处,就在于它的精确性与严格性。用更本质的概念刻划,就在于它的逻辑性。因此,用“运用数学方法”来规定数理逻辑,难免有循环定义之嫌。事实上,用推  相似文献   

13.
个人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德把个人主义称为西方社会病。托克维尔认为,“个人主义起初只是损害公共生活的美德,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却侵袭和摧毁了所有其他美德,陷入彻头彻尾的自私。”此外,他又指出,个人主义还使人“永远地依靠他孤独的自身,并最终可能将他完全禁锢于其内心的孤独寂寞之中。”涂尔干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西方“社会思潮”,其表现是不断增长的自杀率、社会混乱和集体意识的普遍削弱。戴高乐声称,个人主义是“道德病”的  相似文献   

14.
“自传”内容的关键部分是时代信息。 基督教福音适应于任何时代,圣经真理应是绝对的永恒的。我们如何理解“时代信息”这个概念呢?应该是时代的需要,这个“需要”是由多方面现实因素所决定的。就是说在不同的时代我们对圣经真理的属灵发现不同,传  相似文献   

15.
孟凯 《管子学刊》2011,(2):24-29
荀子的正名理论不仅接续孔子的正名传统,也有对诸子之学的扬弃,在正名理论中荀子借鉴了名家、墨家的理论,丽他们也是萄子批评最多的。荀子的正名理论主要体现在《正名》篇中。其中他讨论了名的分类、名的作用、制名的原则等,并对“三惑”等不正之名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名的主要作用在于“明贵贱”与“辨同异”,“贵贱”关乎价值,“同异”关乎事实,萄子就通过名联接了事实与价值。“辨同异”在乎求“真”,“明贵贱”在乎求“善”,而荀子又认为“明贵贱”高于“辨同异”,从而把名学引向伦理、政治之域。  相似文献   

16.
精神食粮 德国大诗人歌德的一个邻居有一次这样问他;“你说过书是精神食粮,可是,近一段时间你为什么很少看书了呢?难道你不需要食粮了吗?” 歌德回答说:“你不知道吗?蚕一定要多吃桑叶才会长大,可是当它开始吐丝结茧时,它是一点也不吃东西的。”  相似文献   

17.
明尧居士 《法音》2006,(12):19-24
疑情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我明明…  相似文献   

18.
读中学时,在一堂生物课上,老师问我们:“树什么地方最硬?”“树结。”我们回答说。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又问:“树什么地方最容易折断呢?”老师见我们回答不上来,便替我们回答说:“也是树结。”也是树结?最硬的地方怎幺最容易折断呢?老师解释说: “暴风雨过后,你拣起一些折断的树枝看一看,就会发现,大多数树枝折断的地方,正是有节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这本书首先分析了个人主义的社会根源,把它同剝削阶級的利益、同生产資料私有制联系起来加以解释。現代資产阶級个人主义的特征在于:它的深刻的、反人民的、不道德的本质,它的辯护士的作用,它的悲观主义,以及把說謊看作人与人之間的关系的原則。作者揭穿了資产阶级关于个人主义道德的“永恒性”的謊言。  相似文献   

20.
在“七五”计划期间,韶关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进入“八五”计划新的历史阶段,我们面临着更高的发展目标和更加宏伟的历史任务。如何制订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如何完成“八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取得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从韶关市的实际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作出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