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智彪 《现代哲学》2006,(5):121-126
当审美文化与社会时尚相遇合时就形成审美时尚。审美时尚的背后往往有某种社会文化心理与之相伴随。审美时尚以社会时尚为背景,以社会文化思潮为情感动力。审美时尚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审美时尚直接影响到个体审美观念的形成,影响到个体审美趣味的取向。不同年龄、性别的审美个体受审美时尚的影响各有差异。审美时尚还体现为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实践中的一种趋势、潮流。审美时尚,作为一种渠道或方式,有效地实现着社会心理对时代审美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男性气质是和女性气质相对或平行的、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人格特质, 是个体内化了的、关于男性应展现出的、符合男性气质意识形态的构念, 维系着自我概念和行为的一致性。男性气质的形成依赖于性别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固执地遵从特定社会化的男性气质意识规范会影响男性的心理健康。对男性气质的理论基础、研究取向:意识形态取向、社会建构取向和认同取向, 以及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阐述。未来研究应改进测量工具, 更新研究设计, 细化研究领域, 发展男性气质多元化实践以及男性气质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舞蹈编导们拥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这种气质和心理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和情感表达,使其作品内容更为丰富多彩,表达的思想更为清晰准确,对编导自身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促成,而是在漫长的学习与积累中慢慢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文化和性别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外关于文化和性别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中的作用的新近研究认为,文化和性别及其相互作用会产生基本不同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连接模式.在个体文化的社会(如美国),人们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如两极方式)来体验和表达情绪;在集体文化的社会(如中国),人们倾向于以辨证的方式来体验和表达情绪.而且,女性在这种倾向性的表现上明显高于男性.最后,作者论述了该领域若干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旭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1):15-17,24
社会性别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男女两性的差异是事实存在的,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差异。这种差异本无所谓好坏。可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同的分工,不同的资源分配,导致女性成为了男性的附属物,使社会性别制度成为人类发展的一大障碍,它既制约了女性的发展,也压抑了男性的个性表现,进而影响男性和女性的心理健康。社会性别制度不仅对两性的个性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而且对两性的身心健康也有危害。  相似文献   

6.
社会性别是社会、历史和语言等文化建构的产物,女性的性别角色建构受到性别文化的普遍性影响,也在个体微观生态系统中呈现出独特的成长路径。本文通过一例发生在高校心理咨询室中的女大学生咨询案例,主要运用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理论,分析了该案主抑郁焦虑情绪背后的社会性别同一性的困境,展示了咨询师运用整合式咨询方式协助其社会性别同一性发...  相似文献   

7.
调查目的:调查文化、社会性别问题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们的知情同意的现实性和可行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积家  刘丽虹  曾丹 《心理学报》2005,37(3):341-350
采用拟人化配声和对形容词进行性别倾向评定的方法,对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存在着性别编码倾向,而且相当稳定。这种倾向一年级时已经基本形成,传统文化和生活经验会加强这种倾向。(2)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总体趋势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年级差异。随年级增长,将雌性倾向事物划分为女性的比率在增长,将雄性倾向事物划分为男性的比率也在增长。(3)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也具有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存在以自身性别为中心的倾向。男生更多地看到中性事物的男性特征,女生更多地注意到中性事物的女性特征。与男生相比,女生性别编码的倾向更强些。  相似文献   

9.
张晓 《心理学报》2011,43(12):1388-1397
对119名幼儿进行历时两年的三次追踪测试, 采用潜变量增长建模, 检验童年早期的社会能力是否呈线性增长, 并考察气质、性别、母亲受教育程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社会能力发展水平与速度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能力在两年中呈线性增长, 起始水平及发展速度均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2)女孩起始的社会能力水平高于男孩; 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 儿童起始的社会能力水平就越高; (3)气质节律性对社会能力增长速度的预测因儿童性别而异:节律性能够负向预测女孩社会能力的增长速度、正向预测男孩社会能力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性别和社会发展对中国大学生男性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前言  男性观念是“在两个性别之间的结构性关系的基础上 ,有关男子气和男性性别的内化了的文化信念体系”(Pleck ,Sonenstein ,&Ku ,1993 ,P .88)。社会建构论与实质论在男性观念上观点不同。社会建构论认为 ,性别角色是为适应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社会需要而构造起来的心理和社会的东西。男性观念没有单一标准 ,也不存在各种文化都通用的男性观念 ,不存在固定不变的男性观念 (Brod ,1987;Pleck ,1995 )。由于男性观念有社会性 ,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生命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人 ,其男性…  相似文献   

11.
性别平等是实现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特征.和谐家庭应是保障男女人格尊严、人生价值、权利地位、家庭责任及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平等基础上的新型有序状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我国家庭领域基本得到贯彻,但是当今家庭仍然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现象.实现基于性别平等的家庭和谐的社会途径是提高女性家庭经济地位、建设先进性别文化和进一步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12.
当代伦理学的新发展:女性主义伦理学评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当代伦理学中反主流规范伦理学中的一支。它将女性身份作为反思西方社会生活的一个符号代码,试图以性别分析方法剖析伦理学领域内性别权力的运作,以结束使女性受压迫的伦理意识和谋划,达到更合理的对伦理道德的理解。同时它批判了规范伦理学的普遍主义理论体系与论证方式,质疑了主流伦理理论的基本预设与价值建构。女性主义伦理学探究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当代伦理学多元化发展的潮流中,女性主义的探究为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入分析了船山哲学中“气”“质”的关系与“气质之性”的意义。论文指出 ,船山反对使用“性在气质中”的讲法 ,而始终主张的是“气质中之性”的提法。“性在气质中”和“气质中之性”的区别 ,在一定意义上正如“哲学在中国”和“中国的哲学”的区别一样。这一点最鲜明地体现了船山与朱子理气观念上的最基本的分别 ,这也是明代中后期思想的共识 ,体现了在经历明中期以来的在“理”的理解方面的“去实体化”的转向以后 ,哲学家走向这种气质之性的人性一元论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人对箫的审美文化感受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关联于乐器本身形制、音色、演奏姿态等的体验;二是基于相对稳定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当然两方面并非各自独立作用,历史文化赋予箫的审美内容并非为一种虚空的和概念化的存在,更多时候它会与文人真实的审美活动联系在一起,相互作用。随着历史的演进,这些丰富性会被不断综合与概括,逐渐构成了中国文人对箫审美理解的重要原点,成为他们文字中对箫最自然、最本能描述的直接来源。最终箫所表示的内容已经与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融合在一起。所以,箫亦被逐渐接受为最符合中国文人气质与审美要求的乐器之一。  相似文献   

15.
考察气质(意志控制、愤怒挫折、感觉寻求)对青少年烟酒使用的主效应,气质与教养方式(权威、专制、纵容)对烟酒使用的交互效应以及气质间的交互效应.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660名青少年为被试,匿名完成气质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和烟酒使用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气质对青少年烟酒使用具有预测作用,低意志控制、高愤怒挫折、高感觉寻求正向预测烟酒使用;(2)教养方式调节部分气质因素与烟酒使用的关系,具体为:权威和专制教养缓冲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符合风险缓冲模型;纵容教养增强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符合风险增强模型;(3)气质内部在影响青少年烟酒使用时也存在交互作用,愤怒挫折增强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符合风险增强模型.因此,烟酒使用是气质与教养方式及气质间交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杨晨  张积家 《心理学探新》2014,34(5):405-409
该研究采用图片启动和句子完成范式,考察汉语形容词的性别编码及对句子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1)图片的性别信息对形容词性向判断具有重要影响;(2)形容词性向影响被试对句子主语的选择.被试倾向于选择与形容词性向一致的代词为句子主语.对中性形容词,被试选择句子主语的时间更长.整个研究表明,在汉语形容词加工中存在性别编码.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气质特征与元认知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宏如  沈烈敏 《心理科学》2003,26(2):377-378
1 前言气质是一个人固有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早期曾有学者调查发现大学生气质特点的掩蔽、改造、发展明显地带有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烙印。元认知是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Flavell,1976) ,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气质的积极特征是提高学习质量和促进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气质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方式 ,气质在稳定性、向性等动力方面的自然特征对人们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意识有直接作用 ,所以 ,气质肯定会对元认知的影响很大。有学者把气质看作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8.
引言本文旨在讨论摩洛哥多元文化的活力、社会性别及妇女的政治参与问题。摩洛哥的社会语言环境具有多种语言并存和文化多样的特点。在这里,阿拉伯、柏柏尔和伊斯兰的传统与民主、自由、社会公正和人权等现代普世价值的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刻板印象。我们在 3 80名大学生中作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 ,并考察了性别和性别角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与传统的性别观念比较一致 ,认为男性更坚强能干 ,女性更被动顺从 ,且这一印象不因性别和性别角色而改变。但男女被试的性别刻板印象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性别角色被试之间的性别刻板印象也有差异。总体而言 ,性别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比性别角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0.
从14岁主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开始,张震的名字便被电影人所津津乐道,极具荧屏魅力的他在电影圈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张震"现象。在他塑造的多面银幕形象背后,其被赋予了一种亦正亦邪、具有不同文化表征的独特男性气质,即对抗中的自我构建、异化中的欲望奇观和情欲中的同性认同。如今,在媒体的层级传播下,张震及其银幕形象所特有的男性气质被进一步塑形和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