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是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通过积极的课外阅读,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见识,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课外进行积极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在提高学生辨别能力的同时,让他们自由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籍,在兴趣的引导下快乐阅  相似文献   

2.
正"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课程改革对小学阅读越来越重视,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要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来鼓励学生阅读,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习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非常重要,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显然,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导向.可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有序、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教会他们基本的课外阅读的方法,学会选择、学会取舍,既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分析综合能力,又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崔青艳 《美与时代》2013,(11):73-73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有限的课堂学习只能到无限的课外去拓展,课外阅读的作用不言而喻。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要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要授之以渔,使学生善读;要推荐读物,使学生多读;要有效督促,使学生久读。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程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重视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也已经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不过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由于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手段,只简单地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偶尔检查一下学生读书的情况,因此在学生中间普遍存在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便十分肤浅,常不得要领,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得读书笔记等检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以及阅读方法的掌握和自学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5—6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有相当的比重。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课外阅读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语文课改对阅读教学明确规定:“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言知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走进孩子的生活中来呢?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课外阅读对儿童阅读的重要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汤爱平  张厚粲 《心理科学》1997,20(5):450-452
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美国Harman(1987)和中国舒华(1993)等心理学家有关儿童在正常阅读中伴随学习生词的研究,证明了儿童伴随学习效果的存在,并指出课外大量阅读对儿童伴随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的一种阅读活动。这种灵活自由,且主观随意性较强的阅读对儿童具有什么影响和作用?需要科学实验来加以证明。本研究提出的问题是:(1)我国儿童课外阅读现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方式对不同年龄儿童词意理解,文义理解及相关知识有什么影响?目的在于为课外阅读的研究提供心理学依据,以促进我国儿…  相似文献   

9.
阅读中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除认知因素外影响阅读的各种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和人格特征等。对青少年阅读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美国等西方教育界在七十年代初达到了鼎盛时期,但一般只停留在现象的阐释上;八十年代初,我国心理学界在“在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的研究”等项目中涉及到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其内容仅以课外阅读的材料数量为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辛勤付出。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积累《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上突出了要“丰富语言积累”。而读书是获取知识、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读书也是学生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源泉。正因为读书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平时的阅读指导课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积累,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确保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学好知识,关键就在于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只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难、累,反而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会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老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勤于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在课内阅读基础上的适量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更有功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出于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笔者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兴趣是每一个人自身的倾向,教学家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产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一旦对本学科的知识产生兴趣,他就会愿意而且更深入的去学习、去探究、去创新。遇到困难时他会去钻研,或者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了解,  相似文献   

14.
正自学能力是指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本技能,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能力获得知识。一、培养兴趣,引导参与,启迪思维  相似文献   

15.
论坛荟萃     
霍福广:论知识经济时代实践主体的五大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实践主体出现了许多新特征。一、主体素质的“知识化”特征。当代新科技的发展,是实践主体知识化的基础。许多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的人才能完成。“知识型”人才在当代社会实践中越来越重要。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扩大。主体的知识化,使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产业化等新的实践活动领域迅速发展起来。二、主体组织的“两极化”和“网络化”特征。单个人联合起来的社会是实践主体与客体发生作用的基本形式。企业就是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知识经济时代,主体组织…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身的个性融入其中,学生以自己的生活情感经历、知识为背景,与文本进行对话,使文本掺杂了学生的个性特征。个性化阅读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同时又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一、以情境带动学生个性飞扬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托尔斯泰说:"成  相似文献   

17.
邢莉 《四川心理科学》2014,(17):159-159
读书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只可惜课外书籍的插图再漂亮,也比不上漫画书的趣味性、电视节目的连续性、或电动玩具的动作性,更何况有一部分的益智书籍根本没有图画。有家长说:“家里买了一套又一套的书,但是孩子就是不肯翻阅。”“孩子只看漫画书,其他都没兴趣。一本专家推荐的好书到他手里,只花了三分钟就翻完了。”这就造成了目前课外阅读的一些弊端,例如:由于学生校内作业量过多或者因为看电视、玩电脑挤掉了课外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有些课外读物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学生往往会被这些图片吸引住,导致学生只看画面,不看文字;由于课外读物中的多数名著过长,可读性差,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多数小学生不爱读名著;多数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写出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抹煞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会使学生觉得是在完成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8.
技术知识论     
技术知识是关于改造物质客体,使之成为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质形式的知识。它是“人为物”的思想模型和变革物质客体的实践活动的动态思想模型,是认识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技术知识不仅要以自然科学知识作基础,又要以人的需要及与需要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作指导,还要运用数学知识,是一种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结合于自身的带综合性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是通过思维对自然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邱勤 《美与时代》2014,(5):58-58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主要动力。有位著名心理学家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刺激学生兴趣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在中职美术教学当中,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教育的各种弊端如片面追求升学率、拔苗助长式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等都或多或少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我们一线的美术教师为之付出努力,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语文是多么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就像拍一部电影,只有为演员搭建一个表演的场景,让演员身临其境,才能表演的更加真实感人。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像电影那样搭建场景,但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