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an Bell, 1592-1666),字“道未”,德国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是在中国宫职最高的传教士,是一位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天主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会议确定了中国天主教走爱国爱教的道路,并成立了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这在中国天主教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树立了中国天主教一座新的里程碑。"哗——一阵热烈的掌声,充盈了整个会场……这动人的一幕发生在7月2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在这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名天主教神长教友,正在庆祝一个特殊的日子——1957年8月2日,成立了由中国主教、神父、教友共同组成的自己的爱国爱教群众团体"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天主教史在二十世纪的研究情况做一个纵向的综述。在研究成果上,根据作品的数量与成就,对中国教会史的研究,教外学界优于教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伴随着天主教的传入产生了“西学东渐”与“汉学西传”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天主教的传华也就成了中、西文化之间交流的媒介。但在研究深度上,却有待在对文献的整理与挖掘上多下工夫,才能够突破“炒冷饭”的局面。同时,还有不少的研究视角未被触及。作者认为作为今天的中国教会,也应当正视这个学术领域,亦如应当重视其它领域的学术建设一样。这将为中国教会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可行的理论模式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明末天主教杭州开教与活动考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杭州开教,来杭传教士人数,教徒发展状况,天主教堂、墓地的建造,天主教教育机构的创办,以及翻刻西方学术、宗教书籍,中国儒家经典翻译等方面作了考述。并对明末在浙江发生的天主教与儒士佛徒的辩论作了分析。认为杭州在中国天主教传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的角度看,也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正福建省是天主教传入最早的省份之一。据《泉州市志》记载,"天主教传入泉州时间颇早……或可追溯到唐代。"唐代景教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中国北部,福建远离唐朝中心长安,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唐代景教在福建传播的确切证据,但许多学者认为,明代在福建南安、泉州东禅寺和水陆寺三地发现的三座十字架石碑是景教遗物,由此,有学者认为,唐朝时景教已传入泉州。一、元朝时期天主教传入福建元朝时期,天主教传入中国。1289年,方济各会  相似文献   

6.
雍正时期的“教难”探讨示巽示巽示唐示题教史资料鲁人徐宗泽所著的《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记载:“雍正心存仇教,有灭此朝夕之慨,且志坚意决,渐渐而进,必欲铲除之而后快。”萧若瑟所著的《天主教传行中国考》也记载有:“禁教之令既下,通国教难大作,从中国开教以...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18,(9):34-36
历史上,江西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方面就作出了积极贡献。佛教“农禅并重”发源于江西,禅宗史上著名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发生在江西,禅宗一花开五叶,三叶在江西。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南昌传教期间形成“南昌传教模式”“利玛窦规矩”,是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科技史、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天主教史上,徐光启(1552—1633)都是一位足以彪炳青史的大家。职是之故,对徐光启在各个领域里的贡献所做之研究业已相当广泛和深入,相关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因此,笔者有一种感觉,似乎可说的不重复的话已经不太多了。有鉴于此,笔者仅拟从观念史的角度出发,根据休谟一康德假说对徐光启倡导的竞争观念之意义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基督教区域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对我国东北基督教史的研究力度却明显不足。本文将对近代吉林省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情况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关中地区天主教历史有近四百年,其在中国基督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中天主教所形成的地方特色更为中外显著。文章介绍了笔者在田野调查中所收集到的九通碑刻。这些碑刻不仅是研究关中乃至西北地区天主教史的重要文献,而且更是陕西地区多种宗教文化相并存的见证。诸如,《圣方济各会士振铎龚公老夫子德教碑》和《恭颂传教部总理陕甘全省兼管新疆等处正(副)主教高(林)大人德行碑》等碑石更显关中地区文化厚重与信仰传承。文章以碑刻的时间顺序逐次介绍它们的大小、内容及风格。碑刻所记载的历史与信仰可以串联起来,形成了关中天主教史的重要文献来源。  相似文献   

11.
应韩国大邱教区天主教晓星大学校长金庆桓蒙席和汉城教区崔昌武主教的邀请,以中国天主教一团一会主席、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院长宗怀德主教为团长的中国天主教代表团于1995年10月20日起,对韩同的大邱、釜山、汉城三个教区进行了访  相似文献   

12.
包兆会 《天风》2017,(7):54-55
他是明末耶稣会汉籍中的重要作者,是中国外国文学翻译的先驱者,先后与金尼阁、艾儒略合作翻译中文本伊索寓言《况义》(1625年)、中译第一首“英”诗《圣梦歌》(1637年)。他是福建儒学世家子弟,长期担任中下级官员、地方长官。他也是晚明中国比较重要的天主教徒,是福建地区最重要的开教者之一。在他的推动下,福建成了当时天主教传教的又一中心。他就是张赓。  相似文献   

13.
正8月10日,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推动福建天主教神学理论研究开好头、起好步,第八届福建省天主教"两会"神学研究工作委员会首次工作会在武夷山市举行。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颁发的《推进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五年工作规划(2018-2022)》,讨论了筹办福建天主教中国化神学思想研讨会的有关情况。会议认为,天主教中国化是福建教会未来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坚持中国化意义重大。改革开放40年来,福建天主教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牧灵福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主教教区始于14世纪初,存在70年之后中断。16世纪澳门教区设立,重续传教区建制。此后280年间,伴随着中国教会成长的脚步,先是主教区、代牧区并行,其后代牧区遍及全国并成为常设制度。1946年中国天主教重新开始实行圣统制,传教区制度得以完善,标志着中国教会走向成熟。在中国天主教发展史上,绝大部分教区长期受外籍修会、外籍传教士控制,国籍教区发展缓慢,国籍主教选任甚少,严重影响了中国教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徐光启是明末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代的天主教徒。由于他是当时入教的最高官员,并在南京教案中竭力护教,所以被天主教称为"三柱石"(其余为李之藻、杨廷筠)之一。对于上述事实,学术界一般是公认的,没有多少歧义。不过对徐光启信仰的真诚性问题,却有不同的理解。民国时期就有学者指出:徐光启"从事西教,思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近代山东济南教区将军庙天主堂修院为例,讨论异质宗教融合问题。明朝中后期,天主教耶稣会于济南开教,并藉经院哲学与儒学在哲学属性、本原等级次序及超验性天论三方面的同质化,施以士大夫阶层为主的学术传教策略,"中国礼仪之争"爆发后,济南教区转由天主教方济各会接任牧职,并在济南府老城将军庙街购置土地建区牧养。通过分析方济各会在将军庙天主堂修院的建置选址及规划布局中秉承礼制苛规之史,探讨其是为传教士藉基督教神哲学辩证法论证基督教与儒学互融的客观物质载体,旨为异质宗教融合论的认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二)明末清初的有关史料明末清初,天主教再度传入中国。大地回春,早绿江南。我沿海各省首先有幸地接待了远道而来的传教士们,听到了似闻未闻的基督福音,建起了继往开来的新教堂。称为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的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都是浙江省籍的朝廷大官,正是依靠他们,利玛窦等传教士才有可能施展重建中国教会的宏图大志。也正是他们,使江南教会很快由南京而上海,乃至浙江福建等地。1611年春,浙江第一个教堂,由耶稣会士郭居静在钱塘李之藻家中设立并举行首祭。杭州现有的中山北路教堂,则建于1661年,首由耶稣会士卫匡国设计和兴建,后由其会友洪渡贞在他死后予以竣工开堂。当时,除耶稣会士外,  相似文献   

18.
包兆会 《天风》2017,(5):54-55
正朱宗元,约生于1615年,字维城,明末天主教儒士,浙江鄞县人。他是华东最早的天主教使,是西学东渐的先驱之一,撰写多部有关天主教教义的著述,如《答客问》、《隆世略说》等。他是明代天主教"三柱石"之后第二代西学东渐的佼佼者,是明末宁波地区的第一批天主教徒。他笃信天主教义理,亲自著书宣传教义,"欲正人心",对天主教思想有较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包兆会 《天风》2016,(11):46-47
正徐宗泽(1886-1947),字润农,教名若瑟,生于青浦县(现上海市青浦区)蟠龙镇,是徐光启第十二世孙。他是近代卓有成就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是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运动众金支持者中的一名实践者,著有涉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多部论著。他是近代卓有成就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出版了《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等著作。他还是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运动众多支持者中的一名实践者。他也是一位博学  相似文献   

20.
郭硕知 《中国天主教》2009,(3):26-26,27
自唐代,中国就开始传人天主教体系之宗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明末陕西,是世界基督教史上的重要文献,也是迄今为止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最早文字资料。”虽然景教在当时被公教会定为异端,却也可称天主教的一个变种,客观地传入了天主教的基督信仰。至元代又称“也里可温”。是时又有受尼格老四世差遣而来的若望,孟高维诺将正统天主教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