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中国佛教史上,支遁(314-366)是一位既传承又创新的典范人物,对于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发挥了独特影响,其学术贡献与历史意义值得重视。支遁号道林,俗姓关,原籍中原河南。他生于西晋建兴二年(314),父母均为佛教徒。他幼年时期流寓江南,天资超拔,青年时期就多与名士往来,享有盛名。他25岁出家,长期在浙江绍兴一带弘法,长达40余年。支遁曾应晋哀帝之邀在京师讲道,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范文澜先生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其实,范老对佛教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他的《唐代佛教》可以说从早年一直写到晚年,其《引言》部分写于1965年8月,这是"文革"的前一年,范老72岁,离逝世仅4年。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但他一直认为佛教是文化,佛教文化"是值得热烈欢迎的"。  相似文献   

3.
魏武 《法音》2003,(10):45-45
“佛教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紧相关联。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落实和持久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环境,使得中国佛教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法师9月25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现年77岁的一诚法师22岁时出家。历经治乱的经历使他更能体会中国佛教的盛衰巨变。“动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使我更认识到和平对宗教的珍贵。”他说。“佛教事业能有今天的发展,说明执政党和政府重视宗教工作和佛教事业。”一诚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曾多次强调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强调信教群众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4.
慧远大师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义学高僧,他为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东晋时期本土文化对佛教的伦理责难切入,阐释当时慧远大师如何回应、吸收本土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宋濂是宋元之际的理学家。他在明代,“以开国巨公,首唱有明三百年钟吕之音”。他在理学上宗奉朱学,但他讲道教的元气说,强调吾心为天下最大,又谓儒佛“本一”、“同一”,儒佛相资并用。他参取佛教“盪名相”、“破二边”、作为理学识心明心的方法,其说多越出朱学的“规矩”。他与明初曹端、吴与弼等朱学人物,从不同的角度,使朱学的思想体系发生分化和衰变,以至后来的王学得以抬头。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6—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创立了佛教。从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开始,佛教向古印度境外不断传播,成为世界性的宗教。约在公元前2年(即西汉哀帝元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了天台宗、律宗、禅宗、净土宗等蔚为壮观的中国佛教宗派。在佛教发展史上,有两个现象往往会引起世人的关注:一是佛教兴起于古印度,却又于13世纪在其发祥地衰落和消失了;二是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无数的公案和争论,这些公案和争论不但表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宽容精神,同时也在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7.
李纲与佛教     
李纲早在青少年时期已经学佛,因有浓厚兴趣,常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在贬谪沙阳期间,对佛教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之后,他更广泛的接触佛教,传播、运用佛教思想,成为颇有影响的佛教人物。他信仰佛教,但倡导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治世思想,因而在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常正 《法音》2001,(6):10-15
今年5月21日是赵朴初会长逝世一周年,中国佛教协会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以此为契机,本刊派记者专门走访了离休的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游骧先生。  游骧先生已年近70岁,依然思路敏捷、条理清晰。他在20世纪50年代多次随朴老出访南亚诸国,80年代初即在朴老身边工作,与朴老共事多年,相知甚深。一谈到朴老,他动情地说,朴老是新中国佛教继承传统、面向当代、开拓未来的一个时代的代表,他一生最为辉煌的时期是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他是“文革”劫后重振中国佛教并开拓出广阔发展前景的巨星和泰斗,我曾以两句话来概括朴老一生,那就…  相似文献   

9.
大乘与小乘教外有教,教内有派,佛教也不例外。同是佛教,却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别。虽然在五台山历史上流传的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但它何以名大乘,它与小乘有何区别,仍有了解之必要。自从释迦牟尼创建佛教之后,开始了佛教史上的“原始佛教”时期(约公元前六、五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也就是释迦牟尼与他的弟子们积极活动,宣传、发展佛教的时期。释迦牟尼死后不久,他们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中唐时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同时也是佛教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坛受到佛教的影响也十分巨大,一些著名的文人如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元缜等都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柳宗元是文坛上杰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中广与释门交游,所以其文学创作无论是在思维方式还是在风格意境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钟吉宇(法名慧成)居士于1986年12月30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钟吉宇居士,原籍浙江绍兴。他自青年时期即皈依佛教,精研教理,曾主编过《觉有情》、《弘化》、《觉讯》等佛学刊物。他还编写过社会性杂志、书籍,后一直担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委员。解放后,  相似文献   

12.
修辞立其诚 无意著东风——访任继愈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继愈先生是我国当代宗教学研究的著名专家。他早年求学于北大、西南联大,亲炙汤用彤、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贺麟等学术大师,从事佛学研究。1949年后,任先生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佛教研究,先后发表《汉唐时期佛教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等论文,在中国学术界开辟了佛教研究乃至整个宗教学研究的新方向,并因此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肯定。1964年,任先生受命组建“世界宗教研究所”,担任所长二十余年,在“筚路蓝缕”的初创阶段,他确立了“积累资料、培养人才”的建所方针,为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7年,名重学林的任先生出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仍兼任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继续宗教学、佛教研究,承担国家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做出了令人景仰的成绩。2004年12月29日,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与会的89岁高龄的任继愈先生。  相似文献   

13.
佛教传入中国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宗教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朝鲜、日本等国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佛教把中国传统思想与印度佛教理论、仪礼融合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佛教思想和体系。同时它又囊括了世界佛教流行的几大派别,有属于北传佛教的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属于南传佛教的云南上座部佛教,三者又为一体,构成了完整的中国佛教体系。它们在传播过程中平行发展(有时亦有交叉融、合或冲突的现象),地位平等,缺一不可。按现今中国史学界的观点,1840年以前为中国古代时期,之后至1919年为中国近代时期,1919年至今是中国现代时期。在中国佛教史中,学术界一般把两汉称为佛教传入期。  相似文献   

14.
法藏位居中古时期中国佛教法师翘楚之列,其作品显现出他独到的世界观,将佛教哲学与中国传统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本文重点讨论法藏的佛教阐释、因果理论以及出自法界缘起论的六相圆融说。首先说明法藏信奉的含融观是如何促使他对佛教进行判释,之后概述了四种不同的因果理论,以论证法藏信奉的华严宗——佛教中最具包容特征的宗派,是怎样激起他对法界缘起说的兴趣,紧接着说明这一缘起理论又是如何激励他用分体关系讲解六相,并评价了现存观点,以证明分体关系的合理性。这为简要比较法藏和笛卡尔、斯宾诺莎以及莱布尼兹在分体关系方面的见解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15.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最早创建于古印度。它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族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他大约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5年,在世活了80岁。早期佛教着重理论,而不重视偶像崇拜,故不雕塑佛像。佛教最初崇拜释迦牟尼为佛,而只是把他作为教主。当时人们礼拜的具体对象是纪念佛的菩提树、法轮和浮图。自从佛教僧侣传教活动开始以后,才开始把  相似文献   

16.
斌宗法师(1911—1958年)俗姓施 ,名能 ,台湾鹿港人 ,新竹古奇峰法源寺开山祖师 ,是把天台宗从浙东传播于台湾的著名高僧。其一生所著 ,有《般若心经要解》、《佛说阿弥陀经要释》、《云水诗草》等五、六种 ,其弟子汇辑为《斌宗法师遗集》。斌宗法师十四岁出家 ,痛感日本统治时期台湾佛教几乎仅限于做佛事 ,僧尼既不了解佛经 ,不懂行持 ,信仰混乱 ,无正信迷信之分 ,礼拜鬼神、外道 ,甚至与邪教结合 ,在二十四岁时决心渡海前往祖国内地 ,了解大陆佛情况 ,参访高僧大德以求指导。但他不是漫无目的地求法的 ,行前 ,在他心目中就有预…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9,(7)
星云大师,俗姓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人,出生在大运河边的一个农民家里。他天赋聪颖,夙具善根。十二岁,入宜兴白塔山大觉寺出家,他的剃度恩师志开和尚,对他着意培育,关怀备至。受具足戒后,他先后入栖霞律学院、焦山佛学院求学,并入宗门丛林参学,勤修戒、定、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他对太虚大师的著述,潜心钻研,深感佛教若不顺应现代潮流进行改革,不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就不足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振兴佛教事业。此时,他经常向报刊投稿,并主编佛教刊物,阐述自己对佛教改  相似文献   

18.
八指头陀本名敬安,字寄禅,因燃去二指供佛,故自号“八指头陀”。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僧。辛亥革命胜利后,他组织成立了中华佛教总会,被公推为首任会长。一九一二年在北京法源寺逝世,时年六十二岁。他一生不但在维护佛教事业方面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而且留下了一千九百多首诗。八指头陀出生农家,识字不多,十八岁出家,二十一岁登岳阳楼,下视湖光,一碧万顷,忽得“洞庭波送一僧来”之句,从此  相似文献   

19.
慧远,山西代县人,生于公元334年(东晋成帝咸和九年),卒于公元416年(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一生大体上和东晋同始终。慧远是东晋时继道安后的佛教领袖,他的佛教哲学思想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揭示慧远佛教思想的内幕,剖析其本质,从而肃清其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就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作一初步的论述和批判。一、慧远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是东晋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的产物,同时也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判析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以前,有必要先简述一下他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  相似文献   

20.
飞天艺术属于佛教造型艺术。由于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审美意识等诸方面的影响,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飞天形象呈现多样化特点。北魏是中国佛教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佛教造像成就最高的历史时期之一,其飞天艺术承前启后,在中国佛教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