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变亦变,不变亦变--论中医学发展大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期转载了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9年第 5期发表的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蔡定芳的“变亦变 ,不变亦变”的文章。同时发表了何裕民针对此文发表后所引起的争议而撰写的文章。此类文章本刊也曾发表过 ,如孙学刚的“科学划界与中医”等。旨在通过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 ,以活跃学术气氛 ,促进中医学科建设 ,提高中医学术水平 ,拓宽中医生存的空间。欢迎大家参加讨论中国传统医学曾经为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 ,西方医学开始以如潮之势涌入中国 ,中医学在与西方医学交流中逐渐暴露出明显的劣势 ,很快从主…  相似文献   

3.
正据《汉书·张敞传》记载,张敞虽然非常有才,在朝廷之中也受到了很多大臣的敬重,但是他为人不拘小节,经常做出一些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有失官员的威仪,这也成为他经常被弹劾的借口。可是,张敞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他会被人举报为"流氓",皇帝还亲自过问此事。京兆尹赵广汉死后,朝廷一连换了几个京兆尹,汉宣帝都感到不满意。这个官的确不好当,京城满城冠盖如云,不是皇亲国戚,就是达官贵人。治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利学证明,人类从物质到精神的反映,是借助于信息作为中介完成的,信息是人类社会、生物等不同领域联系的一种重要的中介。过去人们研究认识,只讲精神与物质的相互关系,而没有探究物质与精神、意识之间,有无中介环节。现在看来信息就是这个中介环节,是联系实践与认识,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媒介。外部世界对于人的影响在人的头脑中反映成为人的感觉,人接触的事物现象可以类比为信息源,感觉起着检验信息的作用。感官是人类感受信息的器官,它产生的反应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神经系统相当于信息传输系统,即通信系统,大脑则起信息加工  相似文献   

5.
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摆正位置--也谈"变亦变,不变亦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医学与哲学》2 0 0 0年第 4期转载的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蔡定芳的《变亦变 ,不变亦变》的文章 (以下简称为变文 ) ,旨在引起同仁们对中医的关注 ,广开思路 ,展开讨论 ,以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但究竟如何认识中医 ,中医到底如何变 ,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此 ,笔者谈一点粗浅看法。辩证法告诉我们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变是绝对的 ,不变是相对的。“变亦变 ,不变亦变” ,这种认识应当是共识的。问题的焦点是如何认识中医的变与不变。当我们在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 ,让人想到现实的中医在变的问题上颇为混乱。仿佛给人一种感觉 :…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哲学学会和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于今年初在广州再次举行“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六十多位哲学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提出的“两变”命题是科学的命题。对“两变”命题的意义和作用,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既不要随意“拔高”,也不能低估。大家除了从“两变”命题与哲学基本问题和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关系上进一步探讨了“两变”的含义外,着重就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7.
“山貨虽无山,年年闹旱灾,产量无保证,苗枯不罕見”。这是河南禹县山貨厂回族乡群众訴說自然灾害的詩谣。的确該乡虽系平原地区,但附近缺少河沟渠道,因而人們历来飽尝了旱灾的痛苦。过去由于不能解決水的問題,每年产量很低,有时每亩每季只收几十斤粮食,人們将此种現象說成是“靠天收”。自从全国掀起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以來,大家提出要叫农业产量加几番,但是缺乏水源与要求增产是  相似文献   

8.
正1下班回家坐地铁的时候,碰到一对母子,母亲大概50多岁的样子,男人则是30岁左右的光景。那位母亲似乎是第一次坐地铁,一直怯生生地紧挨着儿子站着,看着怪令人心疼的。但更令人心寒的是,那个当儿子的男人不但没有安慰妈妈的样子,反而一直埋怨着。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12)
<正>问:我俩是多年前在教会慕道班认识的,经相恋不久成婚。婚后我们靠主力量各自分工、共同奋斗,而今,不到十年便拥有名车、豪宅,加一个漂亮的女儿。在人们的眼中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可是丈夫变了,他嫌我老,骂我笨,说我不会打扮,对家庭经济没贡献。一气之下,我与他分房而睡,每天不是冷战,便是吵架,有时我比他还凶。我曾多次想到离婚,但为了孩子又不忍心。我现在很少去教会,因为觉得没有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提法特别流行,不论在哲学专著、大中学校教材、各种报刊文章里,还是在人们的日常谈话中都经常出现,其影响所及,远远超出了哲学范畴,而渗透到了治政、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但是这个提法究竟是否科学?如此广泛地采用这个提法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知道,“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最初是作为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提出来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就是“物质变精神”,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就  相似文献   

11.
正前段时间,有一位记者在飞机上做了一场测试。他发现大多数人在飞机上都昏昏欲睡,只有几个人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书或者报纸。记者走到一位老者面前说:"大家几乎都睡着了,为什么您还这么有精神呢?"这位老者"哦"了一声,抬起头坏顾四周后说:"原来大家都睡了,我都没注意到,这样我翻书的声音要小一点儿,免得影响他人休息。"记者听完后有些惊讶,很快与老者攀谈起来。原来,这位老者平时忙于生意,出差的时间非常多。他想利用旅途的时间多看一些书,  相似文献   

12.
自互联网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对我们的生活社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尤为严重,本文从亲密关系的实质、互联网人际关系的特征以及互联网对我们社交能力的影响等方面论证互联网让世界变平,但同时也让我们变远,即造成人际隔阂。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爻变 ,什么是卦变 ?爻变与卦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爻变与卦变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厘清这些问题 ,有利于深入探讨易学哲学。为了讨论方便 ,我们从爻变谈起。一、一阴一阳 刚柔相摩爻变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爻变是指生卦、成卦、变卦过程中阴爻阳爻的组合变化。狭义的爻变是指八经卦 (即三爻卦 )和六十四别卦 (即六爻卦 )中阴爻阳爻的组合变化。《系辞》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按照邵雍和朱熹的解释 ,这是生卦、成卦过程中阴爻阳爻的组合变化 ,是广义的爻变。朱熹在《易学启蒙·原卦画》中综合邵子等人…  相似文献   

14.
尚变、崇德、明时是《易传》哲学最鲜明的人文特质。以"变"应"时",且在"变"中求"通",构成《周易》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实践理性和生命底色;把握"变"中的"不变",继而以不变应万变,是圣人驾驭变化、辅相天地、化成天下的根本所在。《易传》"变"的哲学所孕育的悲天悯人的道德理性与忧患意识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性,是理解并运用"变"的哲学摆脱否塞、凶咎、困境,走向通泰、吉庆、福祉的心理基础、情感支柱和力量源泉。《易传》谈"变"从不离"时","时"既是"变"的境遇场景,又是察变、适变、参变的节度和方法。《易传》对"时"的哲学探讨,目的是为人生提供一种指导,以提高生命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5.
易与变     
詹宇国 《学海》2003,(1):125-129
本文分析了中西主流思想传统对待变化的不同认识方式。寻求变化、生成、毁灭后面的永恒存在或世界原初的本原 ,与接受世界的多样性但憧憬未来的大一统或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构成了两种不同的认识取向。本文还分析了柏格森的变化观与《周易》的相通契合之处 ,认为将二者对比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变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变与不变     
泰国有两家餐馆,开业的最初几天,他们的生意都很好,但是,几天过后,两个老板发现.他们的顾客数量下降到原来的一半。  相似文献   

17.
他变了     
中小学心理适应性研究与实验,是每个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作为教师只有从情感上、行动上对学生一视同仁,对优劣生在人格上平等对待,师生之间才能沟通。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工作的关键。心理研究有待于今后不断的探索.遵循教育规律,促进教学过程提高。  相似文献   

18.
君子豹变     
正~~  相似文献   

19.
宝石变石头     
《佛教文化》2012,(3):126-126
  相似文献   

20.
沈周是明代著名画家之一,"明四家"的代表人物,"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当时的创作环境和自身的际遇铸就了他绘画生涯的三个阶段,体现出了三种不同的风格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一个由细变粗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