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佛教在传播中逐渐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支系,南传的一支在亚洲南部,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我国的傣族地区,因其所用经典语言采用巴利语,故南传佛教也被称之为巴利语系佛教,东南亚各国和南亚斯里兰卡称之为上座部佛教,中国称之为"小乘佛教",日本称之为南方佛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8)
<正>云南是我国历史上就流传有南传、汉传与藏传三大佛教体系的唯一地区,也是三大语系佛教和谐共存的缩影。云南的汉传佛教均为大乘,传承自中原汉地。南传佛教曾被贬称为小乘,但其内部则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云南上座部佛教传承自邻国缅甸、泰国。大乘佛教从印度北传途经中亚一带来到我国云南汉族地区,南传经东南亚至我国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傣族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加强了傣区与印度、东南亚各国的交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1,(9)
当代中国和泰国有两位禅门宗匠,影响佛教发展至深至巨,中国的虚云老和尚遐龄120岁,是民国四大师之一。泰国的佛使比丘今年85岁,弘法度众无日不有,被尊为泰国今日第一高僧。两者都是值得效法学习的对象,这是本文撰写的一个动机。南传佛教国家到底有没有禅法?若有,与中国禅法有否不同?一般人总认为南传佛教国家只有小乘教法,并无大乘,更无中国所独有的禅法。事实是否如此?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抱着作南北传佛教融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佛教由印度起源后弘传世界各地。其在中国传承之派别大致有三,即南传、汉传和藏传佛教。三传佛教虽同系佛陀正法,然其教理、典籍、仪式(仪轨)等殊异甚大。佛教从教义上可分为大乘和小乘,汉传和藏传为大乘,南传为小乘,故我们从大小乘之别上可观出小乘之殊异性。而佛教从传承方式上又可分为显乘和密乘,南传和汉传属于显乘,而藏传独属于密乘,故我们从显密乘之别上可观藏传佛教之殊异性。汉传佛教则是大乘显宗,其同南传皆为显乘,异于南传之小乘;其同藏传皆为大乘,异于藏传之密乘。  相似文献   

5.
<正>南传佛教为中国佛教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它分布于我国云南省西南部及西部地区,其信仰群体多为傣族、阿昌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相对于汉传佛教而言,中国南传佛教的研究工作仍待加强。郑筱筠著的《中国南传佛教研究》一书,以中国南传佛教为研究对象,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多项空白,取得了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觉音所著的《清浄道论》,是综述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的一部最详细、最完整、最著名的作品,是研究南传上座部教理的必读之书。觉音引用了整个南传三藏要点并参考斯里兰卡当时流传的许多古代三藏义疏和史书而写成此论。所以《大史》称它“为三藏和义疏的精要”;德国的唯里曼·盖格教授也说它“是一部佛教百科全书”。亚洲南方各国的佛教学者都要研究这部名著,其他世界佛教学者也都很重视研究它。读了此书,可以了解南传佛教的主要教理,也可以看到一些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历史等问题。尤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南传佛教从南亚东南亚国家传入,由于传播路径的特殊性,主要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民众,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都是一个民族,因为亲缘族源的一脉相承、地域接壤、佛教信仰相同,因此在我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南传佛教应当发挥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传佛教从南亚东南亚国家传入,由于传播路径的特殊性,主要信仰南传佛教的傣族民众,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都是一个民族,因为亲缘族源的一脉相承、地域接壤、佛教信仰相同,因此在我国同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南传佛教应当发挥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9.
南传(一称南方)上座部,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系是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而后发展起来的。这一系的佛学,近代发展比较快,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的佛教学者用各种文字翻译和研究他们的典籍。近代佛教学者,为了研究整个佛教学说的方便,按照语文分佛教为三大系,即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南传上座部属于巴利语系,因为他们的三藏典籍和许多重要的著作,都是用巴利语写的。除了巴利语系有一部完整的三藏典籍和各种论著之外,其他北传佛教的经籍,绝大部分都保存在我国的汉文和藏文的藏经里。  相似文献   

10.
正3月30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南传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云南省临沧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交流南传佛教地区管理经验,研究促进南传佛教僧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引导南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中国化方向,抵制商业化不良影响,凝心聚力,共同促进我国南传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会议的主题发言,从坚持中国化方向、发挥中国南传佛教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8年3月30日在云南临沧召开的中佛协第九届理事会南传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委员、学者们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和学术成果交流,围绕南传佛教地区寺院管理经验交流、研究促进南传佛教僧才培养等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对引导南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中国化方向等目标意义深远,特综述其中要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从佛教文献以及龟兹现存的佛教遗迹可以明显看出,古代龟兹佛教属于小乘佛教,早期流行阿含部,法藏部也杂有流行,还发现了密教的经典。龟兹佛教受到罽宾一带佛教的影响,后来小乘说一切有部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当地出土的梵文、吐火罗语文献绝大部分属于说一切有部经典,这与古代高僧的记载相一致。从龟兹保存的石窟中可以透视出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在龟兹的流行情况,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其壁画内容主要反映"唯礼释迦"的小乘思想,并且有些题材仅出自小乘说一切有部经典。  相似文献   

13.
康南山 《法音》2022,(2):58-64
<正>中国南传佛教信仰以傣族信仰人数居多,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部分佤族和少量彝族也信仰南传佛教。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信仰为例,试图呈现南传佛教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从而探讨从传入我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化进程。傣族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傣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刘岩曾写道:“傣族文化体系应当包括百越文化、中原文化、佛教文化三方面。”[1]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演变与百越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公共外交中应充分发挥南传佛教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使南传佛教成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共同话题”,实现南传佛教“地缘优势”与“中国叙事”的良性互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传输中国正能量,真正促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囤家问的民心相通、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5.
<正>南传佛教僧人身上所披的红褐色、黄褐色的袈裟,都是按照《律藏》的规定进行裁剪、缝制和染色而成的,保留了佛陀在世时的服装式样。一、何谓南传佛教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的佛教,其规范称呼为"上座部佛教",这是南传佛教内部和国际通用的名称。上座部,巴利语Theravāda,由"上座"和"部"组成。  相似文献   

16.
两千多年来,南亚、东南亚社会中的南传佛教顽强生存着,铸造了这里的民族和国家,也对包括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在内的佛教发展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南传佛教国家又与西方世界发生了决定性的因缘际遇,从而使其自身发展也融入到全球性的现代化过程。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讨论:南传佛教在佛教史上的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南传佛教的社会政治功能;南传佛教对现代化潮流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南传佛教是中国佛教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东南亚泰国、缅甸的佛教有着法脉的密切联系。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中国佛教正在飞跃前进,云南的南传佛教作为我国边疆地区的主要宗教之一,如何在新形势下紧趋中国的发展步伐,需要我们去重视与努力参与。调整有关宗教政策,发挥特区的“特”字作用。打造南传佛教的黄金纽带,需要解决的是理论问题。南传佛教的寺院需要得到很好的提升。解决南传佛教的发展不是重视人才缺少的问题,而是如何重视人才的使用。总之,让云南南传佛教背靠世界佛教中心的中国佛教,最终形成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两条黄金纽带,将亚洲佛教南北打通,为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做好现实的服务,实现中国佛教崛起之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老挝佛教属南传上座部佛教,与我国云南南传佛教一脉相传,不论金光闪闪、造型优美的佛塔,还是僧人的红色袈裟,都与我国傣族地区的南传佛教非常相似。一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历史上也称寮国,位于中南半岛,与我国云南省接壤,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680万。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澜沧江流出中国后,  相似文献   

19.
佛教的“轮回”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佛教的轮回观念做了专门研究。作者对轮回观念的思想来源、在印度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中的主要形态及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等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 ,佛教的轮回观念与婆罗门教中的轮回观念有重要的关联 ;大乘佛教对早期与小乘部派佛教的轮回观念进行了吸收和发展 ,在对轮回形态的划分、轮回本质的判定、轮回主体的解释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 ;中国佛教中的轮回观念与印度佛教中的轮回观念有联系 ,但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20.
一本被誉为是佛教“思想的精华”和“道德的格言”的经典南传《法句》,最近由中国佛教协会出版流通。这本由我国研究南传佛教的学者叶均先生(现任中国佛协常务理务)早年在斯里兰卡留学时根据巴利文本翻译的经典,一九五三年曾在香港出版。但那次印数很少,内地几乎不见流通。这次再版时,译者对译文和注释都作了一些订正。初版时有印顺法师写的《序》,这次再版仍冠篇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