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乡村社会人际信任关系呈现以“亲朋—熟—生”为表征的差序性关系格局,这一格局产生于“血缘差序”和“情感差序”的共同作用.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的人际信任在保持传统差序性格局的同时,也出现了与乡村社会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交往方式相对应的若干变化,并且呈现出更为复杂多变的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陈华鹏 《天风》1997,(3):25-25
变与不变 经文:“都因自己无知。”(弗4:18)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生活在变化,一切都在变,变得使人眼花缭乱。 于是,有人似乎看透了世界,看透了人生,奉行起“宁可潇洒二十年,决不累活一百步”的短命哲学,追求吃喝玩乐,醉生梦死。 错矣,这个世界是在变,但是神的审判决不变。  相似文献   

3.
变与不变 经文:“都因自己无知。”(弗4:18)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生活在变化,一切都在变,变得使人眼花缭乱。 于是,有人似乎看透了世界,看透了人生,奉行起“宁可潇洒二十年,决不累活一百步”的短命哲学,追求吃喝玩乐,醉生梦死。 错矣,这个世界是在变,但是神的审判决不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浪潮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涌动:生活在变、观念在变,一切都在变;兴奋、惊愕、困惑,期待……袭扰着每一个人。由王于教授主编的《大转变时期》(下称《大转变》),以敏锐的目光、犀利的笔融、详实的资料,论述了这场急剧、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大变革的礼赞和对旧体制的否定融为一体,真实的描述和哲学的反思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阅读·进步     
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阅读一可增知拓识,二可修心养性。实际上,阅读是一种生活状态。近几年,通过不断阅读积累,本人感觉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与个人自主性的发展程天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和发展,不仅急骤地改变着我们的经济生活,而且也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改变着每个人。已经出现的个性观念、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种种变化,都在表明人的自主性有了新的发展。一个人自主性是人的社会性的一种规...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自7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非洲后,经过几个世纪以征服和贸易为主要方式的传教后,在北非和黑非洲得到了广泛传播;殖民时期,伊斯兰教的传播并未因为基督教的大规模扩张而中止,相反还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西方殖民主义的进入使得穆斯林在非洲政治生活中处于“边缘化”状态,前殖民时期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影响已很难保持.后殖民时期,非洲国家相继独立,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取得了长足发展.伴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伊斯兰经济实力的逐步壮大,非洲穆斯林开始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诉求,以谋求政治地位与社会影响.同时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非洲应运而生,这给非洲的政治生活带来了系列影响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正>当我们穿行在现代文明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必餐风饮露、不必刀耕火种、不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离开手机、网络、微信我们却不能活。显然,我们变了!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那些正在使用技术的人——我们不单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我们更是被各种技术附着了的"技术人"。那么,技术是如何改造人的,经过技术的洗礼人变成了什么样?围绕"人去哪了?!——技术时代的主体与客体"这一主题,2014年12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  相似文献   

9.
张国华 《学海》2007,(6):191-194
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及其评价 随着改革开放、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相应地、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在价值观主体、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评价标准等向度上都发生了变化.既然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多元化的变化,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设计是自然介入人生活的一种途径,也是人与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一种方式。通过对古往今来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探寻,站在设计角度去理解与反思,应以创意设计的思维去维护二者关系的和谐。而和谐的实现,更多地要改造"人"的思想观念,将自然融入人的生活,使之成为人们生活的态度和方式。无论是作为设计师还是消费者,都应反省自身,自觉地关注自身与自然的共存发展。同时,通过绿色设计协调人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的矛盾,通过仿生设计使更多自然观念融入人的生活,不断倡导环保、绿色、自然的生活方式,以求达到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时尚的祛魅——时尚、现代性与消费的当代合谋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芃 《哲学动态》2007,(1):29-34
时尚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样式,更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文化形式。从这个角度上说,所有的时尚在现代几乎都达到了某种文化的创意,都试图达到超越现象的心理满足。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这个大背景看,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审美体验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日常生活到深层心理,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短短十几年的工夫,中国人的生活趣味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装、流行歌曲、发型、首饰,成了中国人形影相随的必需品”,“审美趣味与人性需求的变化,几乎发生在当代的生存形式和生活实践的所有领域和方面,并产生了新的趋向和特点”。这…  相似文献   

12.
语言直接反映社会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微小变化,语言中的语汇都会加以反映。这种反映往往通过创造新词语和变化语义的变化来实现。新时期语义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大量的行业词语由单义派生出变义,源源不断地涌进全民用语。其主要特点是: 一、义项增加,因为是行业语,原为单义,现在派生出了变义,有了第二个义项,逐渐具备了多义性的特点:这些行业语本义和变义并存,交际时用本义抑或用与本义相关的变义决定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但更多的是隐其本义,用其变义。例1.通过专家们多年的研究,三峡滑坡主要是自然因素形成的,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理知识》89、5.28页)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汉字书法享誉全球,而英文的书写方式却相对单一且没有形成令世人称道的书法系统?其中至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文字书写的方式是否变化多样;二是文字书写的方式是否能做到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汉字的方块型框架和结构,创造的是奇妙的二维空间,为其书写方式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也为其艺术性表现提供了强大而稳定的背景舞台。英文的流线型文字书写结构,方向单一,限定了其书写方式的变化性和多样性,亦使其艺术表现性受到很大的局限。汉字书写工具的多样性为汉字书写的多样性与艺术性提供了重要条件,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的书画同源性也使其文字先天包涵了足够的艺术成分。汉字由求"稳",走向了求"变",英文则由求"变",趋向了求"稳"。变与不变的辩证法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4.
论人格与健康南京医科大学(210029)唐文现代社会,人的生活快奏加快,生活方式时常改变,新旧观念冲突,激烈的竞争与淘汰,住房、交通、入学、就业、晋升等诸多困难的产生,使人们增加了许多紧张因素和心理压力。如何面对飞速变化的世界,如何迎接各种挑战,除客...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活方式的中国汽车消费者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平  张松鹤 《心理科学》2003,26(4):755-756
1 引言 生活方式是在人的活动、兴趣和意见方面所表现出的生活模式。它是由一个人过去的经历、个性特征以及当前的情景所决定的。Del I Hawkins认为,生活方式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外在表现,在给定的收入和能力的约束下,一个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个人现在和理想的自我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1985年1月23日刊登了刘达临《应该欢迎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一文,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家庭生活方式七种变化。一是  相似文献   

17.
强烈的现代意识使西方现代派美术走向自我表现,它体现了主观表达上的真实,即作品中表现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感觉、体验,记录着他们的情感变化,它所表现出的情感是欣赏者解读它所代表的时代特征的通道。它以肯定主体的表现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的独特方式,肯定了人的自由,渗透着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生活方式问题的讨论中,研究者普遍注意的是通过人们的生存活动来确定其生活方式。从这种观点看来,生活方式是与生存条件相一致的,是该社会特有的生存活动类型的总和。但是,仅仅承认人的生活方式对社会条件的依赖性是不够的,因为生活方式关系到每个人的具体生活活动,是通过每个人的生活活动表现出来的,在同一个社会中,个人的生活方式因对生活的不同理解相态度而  相似文献   

19.
心境和学习     
教师都了解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智能和性格。然而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对学生的比较,而很少见到学生本身内部特性的波动。人的认识能力和风格作风相对地说比较稳定,可是感情就变化得比较剧烈。如果感情变量是以某种方式影响学习过程或与后者相互作用的话,那末了解一下感情这一变量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如今,因特网(Internet)已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对现实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形式──“网络社会”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在特定的人类交往活动中形成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网络社会”自然也应该具有自己的道德。那么,“网络社会”的道德提出了哪些新课题,具有哪些新特点,其发展趋势如何呢?我们必须跳出“纯”技术的视界,对之作一番认真的探索与思考。一、“网络社会”: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