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时魏国刘晔,是个“独任才智,不敦诚悫”的“巧诈”者。他曾以“明智权计”,为皇帝所亲重。但后来,有人向皇帝建议道:“刘晔只是善于窥测上意,一味迎合,不是尽忠。陛下可以试一试,把自己的意见用反话说给他听,要是他反对,那就真正与圣意相同了;要是他赞成,他就是不老实了。”皇帝试了一试,果然发现刘晔不老实,从此疏远了他。刘晔失宠后成天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以致忧郁而死。西晋傅玄,对此事做出结论道:“巧诈不如拙诚。”好一句“巧诈不如拙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官场上、商场上,还是民间,仍然有人认为“老实只能吃亏”…  相似文献   

2.
教子以德     
不少父母经常说:“孩子不能太老实了,老实人吃亏。”一听自己的孩子告状,就不问青红皂白,鼓动孩子:“不能白吃了这个亏”。“不能便宜了他”。父母的这种举动,是忘了以德教子的责任,无意  相似文献   

3.
假期里听初中一好友谈起他的婚姻大事,说相恋一年多的女友离他而去,原因是嫌他老实,性格合不来,言语神色间透出内心极度的苦闷…… 邻居接父亲的班在外工作两年的女孩,单位里两位大学毕业的男士都向她表露了爱意,可她和母亲却准备拒绝,理由是两人“都太老实。”  相似文献   

4.
“进门三相”是商界的一句行话,意思是说商业经营者,特别是第一线的营业员、服务员要善于观察顾客的来意、揣摩顾客的心理,积极主动地把生意做活做好。但是,在旧社会“进门三相”却一直包含着“只重衣帽不重人”的贬意,有些生意人“看人下菜碟”,对富人殷勤接待,对穷人白眼相看,一些不老实的商人还会根据顾客的心理干出骗  相似文献   

5.
欢笑     
史牧 《天风》2001,(12):52-53
有些老朋友对我说:“你们信耶稣上帝的人在平日生活中常常很会笑的,看上去一定心里充满了欢喜快乐,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闻言,我笑答:“是吗?嘻,真是这样吗?”有位说下去:“有一回我问那位同事,难道你生活中没有烦恼的事情困扰你?她收起笑容严肃地说:不,人嘛,免不了要苦恼伤心,老实告诉你,我也会哭,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心存欲念,患得患失,种种“吃亏”的想法便会冒出来。 一是“老实”吃亏。少数入党动机不纯的党员干部,看别人腰包鼓起来不甘心;对别人捣鬼捞钱无恨心,反而对自己不会投机钻营,不会“遇到红灯绕道走”,不会或不敢钻政策法律的空子而悔恨不已,认为自己太老实,吃了亏。  相似文献   

7.
我近来时有午夜梦回的体验。o夜深忽梦少年事”,倒并没有什么别的酸溜溜的感觉,而是常让一种“中毒太深”的清叹感伤占据脑海。中什么毒?中佛教的“毒”也!从20岁算起,我有幸承蒙佛祖加被,赏我吃“佛教”饭,整十三年啦!老实说,虽然也拿了学位,造些许文字业(以至于今),但要论起学问功夫,有的是比我渊博的师哥师姐乃至师弟。那么,又怎么中毒太深的呢?没别的,只不过在不知不觉间,被佛教的“毒”浸润到个人心理乃至血脉骨髓里去也!不是说“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吗?误落佛网中,有十三年功夫,验之体之以个人刻骨铭心的…  相似文献   

8.
偷窥     
某日与几位朋友相聚,大家闲着无事便海阔天空地聊起来。其中一位说了一则“偷窥”的逸事,倒也很有味,不妨记下来。猎奇者最好掩卷。话说某连有个年轻战士,王姓。平时里老实腼腆,不爱说话,但能吃苦耐劳,故也颇得连里赏识,入了党就等提干了。  相似文献   

9.
我天生一副慈眉善目的容貌。同学赵勇说,你的长相太老实,是个窝囊样,将来走上社会一定要吃亏,会被别人欺负的。他说得一点不错,我还没走上社会呢,就已经被人欺负了。那天黄昏,我们几位男生刚从技校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热闹地聊起这些日子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神脚侠客》,该片演的是一位清朝末年的绿林好汉“神脚李”的传奇故事,说他能飞脚踢石,击中远处任何一个目标,弹无虚发,简直就像“飞毛腿”导弹。赵勇眉飞色舞地讲着,渐渐就心烦脚痒起来。这时,他忽见路边有一块鹅卵石,于是他学着“神脚李”的潇洒身手,飞起一脚…  相似文献   

10.
学会感恩     
陆道骆 《天风》2005,(10):47-47
在一篇短文中讲述了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日本一名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青年想了想:“有过……”  相似文献   

11.
勇敢挺身而出:不论身处什么状况,对自己不知该说什么而感到困窘是无妨的;让我们想帮助的人知道我们的感觉,也是无妨的。甚至可以老实地说:“我不知道你的感觉,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但是我真的很关心你。”即使自己对这样的表达觉得可笑,还是可以让对方知道,你不急着“现在”和他交谈。  相似文献   

12.
我在青年时代喜欢读徐霞客游记,因此性喜游览各地风景名胜。1976年秋,我和友人到温州江北岸罗淳山白水漈观瀑布,与雪生法师遇见,他说:“我有一次在李佛德居士家和你碰见,你还记得否?”我说还记得。他又说:虚云禅师写的《学佛的先决条件》这篇文章值得一读,此文曾在上海《弘化月刊》上发表过,虚云禅师是我国近代禅宗泰斗,他纯粹是大乘佛教思想,在著作中,经常引用《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指导僧人学习佛法,主张禅净双修,参禅以参话头为主,或教人严持戒律,老实念佛,是  相似文献   

13.
朱子在《易学启蒙》中曾引用邵雍“心为太极”之说。此说与朱子学的固有观念似乎相矛盾。但“心为太极”说在朱子学的框架内至少曾出现如下三种理解:朱子本人以“心”为易图的中心方位来解释“太极虚中之象”的“环中说”;在朱子后学中具有广泛影响的禀赋说;现代学者所揭示出的“境界说”。三种说法并不矛盾,“环中说”背后所体现的是“太极不离阴阳”的活动性原则,它与“禀赋说”所代表的实体性原则相辅相成,二者的统一就是“境界说”。此外,“心为太极”还有一层工夫的含义,对于提示学者在自家身上体贴太极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种伦理观可以理解为给诸如“正当”和“错误”这类道德术语的意义,提供一种多少有些系统化说明的尝试,这样,人们就完全可以把伦理观与一种道德观区别开来,道德观在于把“正当”或“错误”这种术语应用于人的行动的一定实例中。如果某人说“正当”意味着“有助于人的幸福”,他可能是表达一种伦理观。如果他说,讲真话是正当的,他可能是表达一种道德观。也许我们可以在各种伦理观中作出下列最广泛  相似文献   

15.
去年春天访华一周时适逢日本放春假,我们与日本青少年的访华团的一百多人,在上海与无锡同住一家饭店。老实说少年们的礼仪不太好,没少让我挂心。可是回国后京都新闻报刊载了他们的感想文章。一位少女在感想文中写到她友好亲睦的访华体验时说:“友好——多么美丽的词语啊。”我读后觉得得了救。是对战争这种人类最愚蠢行为的严厉反省吧,作为日本人,对于“南京大屠杀”实在不是滋味,日本人本来是友好的心地善良的国民,但愿日本的青年怀着自信成长为友好的国际主义者。我觉得得了救@福岛庆道@高立  相似文献   

16.
1979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在讨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问题中,一些同志对“五种社会形态”论提出了质疑,主张以“三大社会形态”或“六种生产方式”说代替之。另一些同志不同意这种观点,尤其是在最近一年中,有更多的同志发表文章,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并对“三大社会形态”和“六种生产方式”说的有关论据作了反驳。  相似文献   

17.
“禅”全称“禅那”,意是“静虑”、“思维修”、“摄念”等。在印度,主要指坐禅冥想的实修功夫。到了中国后,主要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命体验。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胡适说:“禅宗是一种运动。是中国思想史、中国宗教史、佛教史上一个很伟大的运动,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革新运动,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革命运动”。其旨在通过禅的修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南怀瑾先生说:  相似文献   

18.
“卦主说”是发端于《易传》并经由京房、郑玄等易学家发展的一种解易体例,在王弼那里达到了新的高峰。王弼“卦主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爻为主说”、“内外二体说”和“卦名、卦辞以定卦义说”。从其“卦主说”这一侧面分析,王弼的易学具有义理象数兼用、易玄结合两个基本特征,其理论的最终落脚点是人事道德、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19.
“我”是怎么回事?有人会说,我就是我,你就是你,这不是最清楚的问题吗?这样的反驳中隐含着对“我”的一种理解,即“我”就是用以指代每个个人的代词。我当然是“我”,你也可以是“我”,他还可以是“我”。“我”并不确指某个人,人人都可为“我”。但为什么人们可以是“我”呢?人们怎么才能是“我”呢?在日常中,我们一开口,便常会说“我……”,这时我就是“我”了,我就“我”起来了。可“说”是怎么回事?如何能“说”起来?在佛法看来,“说”是诸因缘和合的结果,是顺应着诸因缘条件的把持和执取。在“说”的执持中,我就是  相似文献   

20.
李洪志的“法轮功”是一种邪教,或者说是一种附佛外道。所谓附佛外道,就是歪曲篡改佛教的一些概念、观点、思想、理论的异端邪说。现就对李洪志《转法轮》书中的“末世论”、“天象说”、“业力说”、“特异功能”等反动思想,予以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