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传统民事审判模式的八大弊端——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必要性的理性思考李立权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司法制度,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我国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是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区、根据地的审判工作经验为基础,以前苏联的民事...  相似文献   

2.
司法平衡理念是指裁判者以实现司法公正为目的,以结果为导向,对当事人之间已失衡的利益关系作出实质性衡量和判断,将之恢复至平衡状态,实现"和谐司法".在民事审判中确立司法平衡理念,是凸现司法能动作用、提高司法审判能力、回应社会需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张高文 《学海》2006,(6):103-106
民事诉讼法以监督审判活动作为民事抗诉制度的理念。司法实务界对于民事抗诉制度理念的把握存在矛盾心态,但以救济当事人私权为主要内容。笔者认为我国民事抗诉制度应当以维护司法公正和一般的公共利益为理念。  相似文献   

4.
"造就适合国家与时代需要的有用公民"是世界公民道德教育的普适理念.中韩之间存在的共同或相似的历史渊源、思想资源和评价制度,构成了两国未成年人公民道德教育交流会通、借鉴共进的逻辑进路和实践平台.国民精神与合格公民的培育诉求、传统文化与儒学精神的共同支撑、随时评价与活动评价的相互交辉,为我国未成年人公民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苏明月 《学海》2024,(1):161-175
触罪未成年人是指实施了刑法规定所禁止的行为,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受刑事司法管辖的未成年人。我国没有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对越轨未成年人的行为规制体系具有刑事司法与行政二元规制的特点,修法进一步加强了二元模式的构建。《刑法修正案(十一)》限定性地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将触罪未成年人进入刑事司法管辖的核准追诉权赋予最高人民检察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明确了触罪行为的定义,填补了修法前对触罪行为在立法规制上的不足,但新设的专门矫治教育仍延续行政干预的模式,未能实现司法化。修法后发生的案例使人们再次反思对触罪未成年人法律规制的整体制度设计问题。独立少年司法制度的缺失,使得刑事责任年龄成为刑事司法管辖的分水岭,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后,一旦有更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发生,人们仍会不停追问刑事司法制度的效能。对修法前后立法样态、司法困境与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反思,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构建触罪未成年人法律规制体系,力求实现公平与效率、未成年人保护与社会防卫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非刑罚处置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波 《学海》2001,(2):139-143
20世纪以来,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扩大适用非刑罚处置措施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本文从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组织机构设置、处置程序、处置方法等方面,对我国与其他国家较为成功的经验及值的借鉴的举措,并对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置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唐力  谷佳杰 《学海》2015,(4):163-171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呈现出"检审一体化"的现象。从立法发展来看,民事检察监督从"概括监督"、到"具体有限监督"、再到"强化监督",对我国司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民事检察监督权应当在尊重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基础上,对民事诉讼起到例外性的监督作用。然而,从我国现行立法及司法解释来看,检察监督权的边界存在监督对象扩大化、监督范围无限制与监督程序"超职权"的弊端,且检察监督程序在证据调查权与听证程序的设置上具有"诉讼化"的倾向。只有保障法院的独立审判,尊重当事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民事检察监督的边界,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民事诉讼监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试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 《道德与文明》2005,1(5):58-62
系统地确立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价值取向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人本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公民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为确立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目标、性质、模式、内容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路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民事上诉权在各国民事诉讼立法中有着较为一致的法理基础和相异的分配模式.应当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现存的民事上诉权的分配模式,确立对裁定与判决的民事上诉权的不同程序规则,对判决的民事上诉权实行一次分配与有条件的二次分配相结合的程序规则;确立对判决的民事上诉权行使的"越级上诉"规则,确立上诉审判决不加重上诉人的民事责任规则.  相似文献   

10.
以忠、孝、仁、义、礼、勤、俭,信、和、耻为内容的"两纲八目"德目规范体系言约义丰,是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目标和基础.承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足当代中国公民最基本的品德要求,吸纳人类道德文明成果,易为未成年人记循等是建构这一体系的依据.二级德目的提炼设计遵循了与优秀传统美德的连接、注重贴紧生活实际、体现社会对未成年人最基本品德要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论证未成年人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必要性,介绍与比较英国、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对未成年人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立法规制,对我国相关立法状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应修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文件,要求研究者考察未成年受试者同意能力的发展状况、明确伦理审查的标准和引入风险利益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8日至9日,由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和中国伦理学会主办、徐州市承办的首届中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坛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汇聚一堂,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交流了当前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论证未成年人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必要性,介绍与比较英国、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对未成年人参与药物临床试验的立法规制,对我国相关立法状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应修改<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文件,要求研究者考察未成年受试者同意能力的发展状况、明确伦理审查的标准和引入风险利益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9,(5)
在民事执行司法实践中,"执行难"问题的突出表现之一即是对以行政机关为代表的公法人的民事执行问题。而对公法人民事执行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即在于对其责任财产范围的确定。应立足目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对公法人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正常行使及其所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与民事执行中债权人的私权实现相平衡作为价值选择的基点,明确对公法人预算资金、公用财产等执行的条件,厘清对公法人民事执行责任财产之范围,实现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调解制度是我囤民事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它能够及时、彻底地解决民事权益争议,提高办棠效率,减少诉讼成本。近现代以来,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简化诉讼程序,减轻司法负担,建立非诉解决纠纷机制。本文就我国的民事调解制度加以客观分析,与其他国家相应制度比较,提出建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唐东楚 《学海》2008,(1):149-154
相较刑事诉讼而言,世界范围内民事诉讼中的陪审制度似乎前景暗淡,但其总的发展趋势仍然是"衰而不败".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的陪审制度,它在民事诉讼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司法公信和权威的首要基础是人民大众尤其是具体案件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认同和理解,因此将具体案件是否适用人民陪审员制度,以及如何选择人民陪审员的选择权交给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失为一种完善我国现行民事陪审制度的好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方面,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道德养成教育理念、道德养成内容、道德养成途径、道德养成方法等诸多方面。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既有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上的根源,又与思想文化背景等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特点审视这些差异。既要吸收西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发扬我国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中的优良传统,使二者优势互补,共同为我国当前的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家庭责任的养成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这是由学校德育的性质、内容和作用所决定的。当前学校的未成年人家庭责任养成教育需要解决学校德育与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关系,注重探索其发展规律和教育生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再审中主要存在诉权保障与防止滥诉的冲突,有错必纠与维护生效裁判终局性的冲突,以及检察监督与法院审判独立的冲突,究其根源,在于对民事再审程序的功能定位不明,再审程序中权利(权力)配置不当,以及再审程序设置不够完善.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订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做了适当调整,但总体上仍属"审判监督"定位不变前提下的细微修补.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还应当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将民事再审的功能明确定位为特殊复审救济程序,合理调整再审程序中的权利(权力)配置,并进一步强化对当事人权利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以女性主义为视角,从亲子鉴定中婚生未成年子女权益被忽视的现象入手,解读亲子争执涉及的多元冲突.在分析亲子鉴定法制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建构我国的亲子鉴定法律制度:细化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原则、完善婚生推定与否认制度、限定DNA亲子鉴定的启动和实施、配套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