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头尾相接,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于是这群蚂蚁开始前进了,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像一支长长的游行队伍。法布尔在蚂蚁队伍旁边放置了一些食物。这些蚂蚁  相似文献   

2.
主动求变     
一百多年前,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头尾相接,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于是这群蚂蚁开  相似文献   

3.
我曾亲眼见过这样的场景,一群蚂蚁在大雨即将来临的时候,敏感地嗅到了危险,它们成群结队,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搬家行动,没有忙乱,没有不安,没有躁动,只有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把家搬到另外一个安全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看央视动物世界节目,长了见识。知道了竹节虫在树上产卵时,会让卵有意落到地面上,然后,就有觅食而至的蚂蚁将卵搬运到蚁穴。乍一看,真有一点自绝于天敌的味道。其实呢,这正是竹节虫的高明之处——-它们知道,蚂蚁整日劳碌不休,四处搬运食物加以囤积,事实上,贮存起来的粮食它们享用的不足十分之一。因而,有着一层外膜、气味平淡、  相似文献   

5.
兄妹俩在路边玩沙球,忽然旁边树洞里爬出一群蚂蚁,调皮的哥哥就拿起树枝去戳它们,蚂蚁顿时散乱成一团东奔西窜。见蚂蚁越来越多,哥哥不顾妹妹的反对,挽起裤腿就用脚去踩蚂蚁,在哥哥的“踩死你、踩死你”的声音中,一只只蚂蚁在他的脚下粉身碎骨,妹妹急得大哭,用手死死拽住哥哥的胳膊。  相似文献   

6.
依依和丝丝是两只蚂蚁,它们都想翻越前面的一堵墙,去寻找墙那面美味的食物。这段墙长有百米,高有近20米,不过这堵墙每隔10米有一个小通道。蚂蚁依依有着强壮的身躯,它一来到墙脚就想:“我有的是力气,只要一鼓作气翻越过去,便会得到可口的食物。”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辛苦地、努力地……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  相似文献   

7.
一只野鸭     
一群野鸭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往南方去过冬。它们在空中排列成漂亮的"V"字形,地上的动物们都羡慕地抬头仰望着它们。队伍里一只叫沃利的野鸭一边飞,一边漫不经心地低头看着地上,忽然,它的目光被吸引住了。那是一座农场,里面有一个大谷仓,一群家鸭生活在这里。这群  相似文献   

8.
蚂蚁精神     
苏志明 《天风》2009,(11):9-10
旧约的智者教导我们要向蚂蚁学智慧,教导我们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因为“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所以圣经称蚂蚁是“甚聪明”的(参箴30:24—25)。我们通过观察蚂蚁在夏天里的所作所为,就能够晓得蚂蚁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9.
正在大洋洲的新西兰邦牙岛上,生存着一种红蚁,它们生存的食物主要是吃蛇。可弱小的蚂蚁,它们是怎么捕到蛇并把它吃掉的呢?一位教授去到这个密林深入,通过仔细观察,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这位教授在邦牙岛丛林中待了数月,几乎走遍了每一个角  相似文献   

10.
正在森林里,一群大象和一群蚂蚁在一棵大树下相遇。"闪开,别挡我们的路,我们要把这棵树吃了。"一头大象对蚂蚁吼道。"别这么凶,好不好?这棵树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还要靠它遮风挡雨呢,你们不能损坏它。"一只妈蚁说。"哼,就凭你们这群小小的蚂蚁能挡住我们?我们不用牙齿,只用鼻子吹一下气就把你们全部吹上天。"大象伸着长长的鼻子骄傲地说。"别看你们有那么厉害的武器,有时候它们就是个摆设。"蚂蚁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11.
蚂蚁     
在圣经的箴言篇里,一共提到两次蚂蚁,其它地方就再也看不到这种小动物的名字。第六章6节上说:“懒汉,你去看看蚂蚁,观察它的作风.便可得些智识”。可以看出,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督促游手好闲之人,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蚂蚁的勤劳之喻,倡议人要奋发图强,做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在三十章24节里,作者把蚂蚁视为四种小精灵中的第一:“蚂蚁是无力的一群.却在夏日储备粮食”。既是赞美了蚂蚁,又是赞叹了造物主的奇智大能。  相似文献   

12.
蚂蚁家族的洞穴原本在离海几百米的荒草地,由于食物短缺,各个家族的竞争相当激烈。蚂蚁家族成员几乎倾巢出洞,每日也难寻觅到足量的食物,大量的蚂蚁因饥饿而死。好端端的一个大家庭,日渐衰败,活下来的成员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相似文献   

13.
动物趣事     
一、蚂蚁和糖球棒黄昏,我经过操场,见到一根刚吃一点就丢弃的糖球棒。不远处有个蚁穴,蚂蚁纷纷涌出,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向糖球棒蜿蜒而来。不一会儿,糖球棒布满黑压压的蚂蚁。它们在这块新占有的领地上,贪婪地吮吸着,沉醉于那份难得的甜蜜之中。第二天早上,我又经过操场,发现棒上的蚂  相似文献   

14.
蚂蚁和蝗虫     
钟汉 《思维与智慧》2003,(11):16-17
最近读了一些欧美人写的畅销书,很受一些观念的启发。有一则关于蚂蚁和蝗虫的寓言,故事中蚂蚁不仅仅是辛勤的工作者而且是有长远打算的战略家,它们每天采集的食物都要留下一些,作为恶劣天气和季节的备用。而蝗虫则不是这样,每天吃饱不饿就行了,所以当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到来的时候蝗虫消亡了,而蚂蚁则被誉为繁衍生存力首屈一指的冠军。  相似文献   

15.
动物生存术     
草原狼少有敌手,但有时候也会遇到更强劲的对手,比如猎人。在遇见人的时候,狼最惯用的逃生方法是分头逃跑,分散人的注意力,这样保证了有伙伴得以逃脱。当蚂蚁面对大火围攻的时候,蚂蚁会集中所有的力量从一个方向突围,所有的工蚁会前赴后继奔向火堆.用被烧死的尸体做垫脚石,杀出一条血路来,利用集体的力量奋力逃出火海,最终会有一定的蚂蚁得以生存,不至于全军覆没。舍小家,顾大家,是它们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6.
卑微与精神     
正读到一篇英文文章,讲的是蚂蚁。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繁衍生息。但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此时,我仿佛看见汹涌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山脊滚动;我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卑微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7.
狼蛛,属于蜘蛛目的一科,以善跑、能跳、行动敏捷、生性凶猛而得名。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详细记载了对狼蛛的观察,发现有一种现象特别有趣。成年的狼蛛,喜欢呆在干燥的沙地里,它们会用自己的毒牙,在沙地上挖出洞穴来居住。奇怪的是,小狼蛛在告别母亲准备独立生活时,与母亲喜欢住在地下的习性恰恰相反,它们会拼命往高处爬。为了充分了解这些小狼蛛,法布尔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插了一根树枝,小狼蛛们很快就爬到了  相似文献   

18.
机会与危机     
一个毛虫蠕动着爬行,居然进入了一条蚁道。它与一只蚂蚁狭路相逢,蚂蚁伸出尖尖的触须,在眼前这个庞然大物身上刺了一下,毛虫立刻缩成一团装死,可惜这招对蚂蚁不管用,它爬到毛虫身上,用触须轻刺毛虫的腹部,这一刺,使得蚂蚁喜出望外。这是一只棕纹蓝眼斑蝶的幼虫,它能分泌出甜汁——那是令蚂蚁垂涎三尺的美食。工蚁们很快得知消息,  相似文献   

19.
在法国南部的莱桑格尔村, 有一片砂地草原。这里是昆虫学家法布尔经常光顾的场所。一个夏日的中午,法布尔正在草地上观察虫子的活动时,发现在砂岩后面有一具少女的尸体,  相似文献   

20.
法国自然学家约翰·亨利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些毛毛虫一只接一只排成一个圆圈,中间放一堆食物,奇怪的是,这些毛毛虫只是一只跟一只地向前爬行,就没有一只会独自离开那个圆圈爬向食物,直到最终饿死为止。分析指出这是一群受第一只毛虫影响的毛毛虫,后面的毛毛虫不过是紧紧地跟着前面的爬而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典型的盲目的从众行为。我们且莫笑话毛毛虫的愚蠢,其实类似的行为我们人类也同样存在。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有一天,一个人直着脖子呆呆地朝天空望着,显出一副十分投入的样子。一个路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