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克隆人技术的道德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克隆羊“多莉”诞生后 ,有些科学家就预言 ,克隆人将会出现 ,近来科学界也常常发生克隆人的迹象。科隆人技术给人们带来许多新的科技道德议题。它对伦理道德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意义 ,也会带来一些难题。对于克隆人的问题 ,科学家必须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 ,在理性的基础上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2.
略论江泽民科技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方第 《学海》2002,(6):21-22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兴奋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令人不安的恐慌 ,这些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江泽民同志的《论科学技术》就是在思考过后作出的理性答复 ,它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思想 ,并就科技伦理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江泽民同志有关科技伦理的思想正是我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技伦理学的指导思想。一、不危害人类、造福人类 ,是江泽民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科学和技术存不存在伦理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些人认为科学价值是中性的 ,不存在伦理问题 ,而事实告…  相似文献   

3.
李隼  李宁 《哲学动态》2006,(11):73-74
2006年8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第八届世界生命伦理学大会“人类克隆中的伦理问题”专题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甘绍平研究员、王延光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龚群教授与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李隼博士做了主题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余涌研究员主持了本次研讨会。1996年7月5日,克隆羊多莉(Dolly)在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里诞生,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高级哺乳动物的无性繁殖,这在生命科学史上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在此期间,多莉羊由于有着诸多的先天…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是幸福还是不幸,这个问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科学进步和伦理之间关系的问题尖锐地摆在各国科学家和哲学家面前,能否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成了科学技术前进还是停滞不前的关键。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哲学博士和教授И.Т.弗罗洛夫的《人的前景》(1979)一书对科学发展中这一激动人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这本书受到苏联学术界的好评。弗罗洛夫的学术活动和作品主要集中在科学的哲学问题和社会伦理问题、人的问题和当代全球性问题的领域。他写过许多有名的著作:《遗传学和辩证法》(1968)、《理论生物学的方法论原则》(1973)、《现代科学和人道主义》(1974)、《科学进步和人的末来》(1975)、《辩证法和关于生命的科学中的伦理》(1978)等等。他的一系列著作被译成多种外文。本文摘译自他的《人的前景》一书的第六章。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伦理重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确立伦理原则的基点关于伦理重建的问题,这几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和讨论,原因在于人们都深切地感到有必要重建和恢复我们社会的伦理秩序。但是在伦理重建过程中应如何确立伦理原则的基本点的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把确立伦理原则的基本点放在哪里的间题却似乎被人们所忽视。那么在当前的伦理重建中,究竟应该把确立伦理原则的基本点放在哪里呢?我想这是人类在道德选择中始终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国伦理的重建同样要面临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伦理重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定位确立伦理原则的基本点的问题,这个问题换句话说也…  相似文献   

6.
当前 ,医学生素质教育在我国医科院校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不过关于医学生究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就笔者看来 ,2 0世纪后半叶的人类社会已经越来越多的呈现出科学技术的特征 ,2 1世纪更将是一个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世纪 ,对于当代医学生来讲 ,不能够认同甚至背离时代价值取向的科技伦理观念 ,必然是人文素质的最大欠缺。而科学素质也绝不等同于接受过科技训练 ,它还要求学生通晓科学的社会逻辑 ,即科学技术的哲学和科学技术的道德问题。因此 ,对于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应特别关注科技伦理教育。从医学院校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细胞核移植技术与克隆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核移植技术与克隆羊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合肥230032)王斌一、克隆羊的诞生是生物技术和理论的重大突破国际生物学界普遍认为,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潜在地包含着整个生物体的所有基因“密码”,但对于作为有性繁殖的最高等哺乳动物来说...  相似文献   

8.
企业伦理以许多方式和中国当前经济局势发生着联系。人们会提出很多困难的问题。什么样的伦理态度和行为能够支持朝分散和多样化经济发展?这种支持有活力的经济的态度和行为是否为足够多?如果不够多,怎样才能产生出来?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对鼓励和支持其他国家向中国的投资是必需的?中国应该期待外国企业在中国遵守什么样的伦理规则?等等。一、在支持有活力的经济方面企业伦理的一般作用具有充分开放的市场机制的所有经济体系都依赖于参与者对恰当的市场行为的基本规范的尊重。诚实、信誉良好的行为和可信性是这一基本规范的核心,这对…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成立STS研究中心艾理最近哲学研究所成立了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其目的是要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整体化发展的趋势,促进多学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的需要,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合理的决策思路。STS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与传统观念不同,不仅把科学看作“认知过程”,把技术看作“建造或生产过程”,而且把二者都看作“社会过程”、“社会事业”,要研究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以及社会其它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它不再不加疑问地认为科学技术是“绝对地好的”,“纯粹进步性的”,而是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既给人类带来很多有益的东西,但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在取得物质进步的同时往往要付出人文心理方面的代价;只有把这二者协调解决好,才能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STS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①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②环境、能源、人口等全球问题;③对作为社会事业的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④STS教育。在STS产生以后的短短20多年间,引起了美国社  相似文献   

10.
怎样理解“道德重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们社会会不会发生社会伦理与道德的重构?既然大多数人都同意在这方面正发生着一些变动,问题实际上是在于这些变动能不能被称之为重构,以及作为前提,如何理解一种伦理与道德的重构?一种是...  相似文献   

11.
对迷信与理性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轮功“被取缔后,迷信问题越发引人反思。尽管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但科学与迷信、理性与迷信的对话一直在艰难地进行着。目前,有一种说法更令人深思,即“对科学的盲目笃信也是一种迷信“。它似乎要把人们从盲目崇拜科学的迷梦中惊醒,比科学家更为理智地看待科学。对这一说法,我们该怎样理解呢?它判断的根据是什么呢?这些说法又会得到什么结果呢? 我认为,这一说法是把迷信看成是一种思维倾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伦理     
凌宵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224-224
伦理是处理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特殊规范与标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淀生成的。伦理关系渗透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的所有规则体系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建立在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基础之上的。当然,法律领域也不例外,也蕴含着一定的人伦关系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3.
李兰芬  王永明 《学海》2007,42(6):63-66
科学技术何以需要伦理禁区?人类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守什么样的道德底线?又该如何控制和评价科技实践和科学后果?诸如此类的问题已构成科技高速发展时代人能否真正全面发展的现代性事件.伦理禁区的本质是对科技异化的批判、反思和规范,是对科技人性化的渴求与展望.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旨在实现科学技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往往强调科学技术将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实际利益.正如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的克里克所表述的那样:“真正的问题是要知道我们现在所从事的科学是否在改善人类的状况,有迹象表明,实际上正是如此.我们关于肿瘤病毒的研究连同其它实验室工作,有朝一日揭示癌的性质,提供战胜它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进入社会,成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往往注意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实际效益.社会将按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如果对社会所产生的即使潜在的影响是消极的、负作用的,这种技术将会受到社会的严格批判.  相似文献   

15.
试论信息伦理的特点与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伦理学作为科技哲学与伦理学的边缘学科 ,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行为 ,而且要深入研究信息的“元伦理学”问题 ,同时还要对信息化与传统社会现象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交叉伦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准确把握。信息伦理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 ,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 ;从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 ,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 ;从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 ,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伦理:公正和责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科学和技术使人类能力急速增长 ,其影响也日益巨大和深远 ,这使得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人类集体的、合理的、负责任的活动 ,以及科学技术知识使用中的公正问题 ,成为今天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技术活动与社会公正 “公正”自古以来一直被看作是关于社会关系的恰当性 (或合理性 )的最高范畴和社会道德责任的典范。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 ,在资源稀少和利益竞争与冲突情况下的恰当分配 ,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个基本方面。关心人本身 ,保证科学技术的成果造福于人类 ,包括使之成为人们获得平等和自由的手段 ,从来就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崇高理…  相似文献   

17.
人类从蛮荒与蒙昧的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既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人类文明的驱动器.然而,科学技术在以其积极的一面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同时,由于科学领域展开的广泛性、科技应用的非制度性以及不同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科学技术的负面价值随之出现了.这些负面价值在工业、战争、环境、医学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爱因斯坦很早就曾经提醒人们要注意科学的这种“双刃性”,事实上,当今全球许多危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科学进步和技术革新有关.有的是科技的非预期性后果,有的是对科技的滥用.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发展高科技,不能因为科技带来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2月25日《中华读书报》发表了著名柯文慧的文章《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随后网上登载了一批学者就“科学主义”的有关论题进行的争论,特别是“反科学”、“反科学主义”、“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生态危机是否归咎于科学的发展”等等。“反科学”、“反科学主义”,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不是什么新思潮。当前学者们又讨论这样的问题,对于我们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认识科学的深刻含义、理解科学精神,向公民进行科学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先进文化,有很大的相关性,也是我们《科学与无神论》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学者出于对人类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科学与人类社会之间发展关系问题的讨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无论双方的论点如何,只要是摆事实、讲道理,进行一种理性的探索,就是有价值的。为此,我们想开展这方面的讨论,进行思想和学术上的交流,提供出一部分学者对此类问题的观点,以供读者了解,并欢迎大家积极提供争鸣稿件。  相似文献   

19.
卢彪 《学海》2002,1(3):18-2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类将进入全球化的时代。现代科技并非“科学人”纯粹“理性”自恋的产物 ,也并非是为了达到实用目的的工具 ,经验科学抹杀了人与非人事物的区别 ,现代科技导致了人性的客观化 ,出现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人性”的对立。因此 ,“科学人”应从“为科学而科学”、“为实力而科学”的价值观中走出来 ,确立“为人类而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环境伦理学的三个理论焦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所争何事 ?在西方环境伦理学界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保护自然这一伦理义务的最终根据或基础究竟是什么 ?对这一问题的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回答是 :对他人的伦理义务。那么 ,为什么人只对人负有伦理义务呢 ?答曰 :人是惟一的目的存在物。到目前为止 ,康德的这一论证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主要的理论基石。由于担心人类中心主义所理解的这种环境伦理不足以约束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 ,许多学者试图另辟蹊径 ,为人们提供一种更具“刚性”的伦理原则 ,用于指导人们调节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