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胃炎的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116011)刘忠义,刘侠,奚超大连大学医专附院(116023)孙广大临床上我们对88例慢性胃炎在中医辨证的同时,用胃镜进行微观辨病加以研究。对于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升华中医理论,实现中医现代化做...  相似文献   

2.
中医如何实现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应该怎样结合?结合点是什么?一直争论不休。蔡氏“论机能辨证与形态辨证相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4):241)一文,在一定程度上剖析了中医学发展迟缓、中西医结合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一针见血地指出中...  相似文献   

3.
辨证规范化的难点和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辨证规范化的难点和途径湖南中医学院93级博士生(长沙410007)黎敬波导师朱文锋辨证规范是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临床诊疗可操作性和操作准确性的需要,是学习和掌握中医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规范的辨证体系既便于学习、掌握,又能精确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医要注重“证、机”深探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010020)王乐平一、立足宏观辨证,透过证候抓主要病机。几千年来中医药学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是“辨证论治”,许多年从事临床工作者中医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收录于《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的诸多名医,对病证...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中医临证的关键,因此,准确辨证,合理施治,成为中医保证疗效的核心,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我们临床辨证提供了四诊合参等原则,如何进一步把握辨证的准确性,也是摆在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笔者认为,多途径多角度辨证,能够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下面笔者结合临证中消化系统常见的胃凉证辨证,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6.
辨证与辨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辨病又辨证,中医辨证又辨病,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与西医都遵循的诊治过程,在临床中辩证运用中医与西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浅谈——论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与辨病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辨病又辨证,中医辨证又辨病,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与西医都遵循的诊治过程,在临床中辩证运用中医与西医有利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路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中医临证的关键,因此,准确辨证,合理施治,成为中医保证疗效的核心,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我们临床辨证提供了四诊合参等原则,如何进一步把握辨证的准确性,也是摆在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笔者认为,多途径多角度辨证,能够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从而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诊断方法上的差异北京石景山发电总厂职工医院(100032)关敬高一、概念上的差异中医诊断的精华是辨证。证是在临床中用“四诊”方法所获得的资料,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辨证的过程,对致病原因、疾病性质、病变部位、病理机制、疾病发展趋势等方面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0.
循证医学——中医临床研究的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循证医学与中医临床1 1 循证医学与辨证论治的相通性辨证论治至今仍是作为中医的临床特色之一在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 ,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与准则。无论是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 ,还是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等 ,都是以“证”为主线 ,去搜寻资料 ,探其本源 ,直到揭开疾病的本质。所以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就是其对临床征候 (证据 )搜集、分析、整理的过程。当然 ,中医的“证”与循证医学的证是有区别的 ,中医的证是宏观的、定性的 ,有时甚至是模糊的 ;而循证医学的证是“最好的、最可靠的证据”。但中医学上“证”的确立 ,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  相似文献   

11.
继承并创新扩大中医临床阵地大连市中心医院(116032)陈路明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在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在世纪之交,中医面临着高科技的挑战,如何提高临床疗效,扩大中医临床阵地,这是迫使领导层和中医工作者不得不深思的问题。继承与创新并举,是振兴中医药...  相似文献   

12.
从辨病与辨证结合中探索中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辨病与辨证结合中探索中医现代化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91)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100026)吴凯一西方医学以原子论自然观为理论基础,追寻的是构成事物的最小单元,把复杂因素分解为简单因子。因此,在原子论自然观指导下,必然...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证的实质研究值得认真反思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医证的实质研究值得认真反思解放军302医院(北京100039)刘士敬北京市隆福医院朱倩关于中医证的实质的科学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其实用性成果的确少见,其实质并没有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和揭示。但是,辨证施治仍然象一把锋利的利剑,不断突破着一道道医学...  相似文献   

14.
对中药复方不同提取部位的相关研究之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形式和主要手段,是中药有别于化学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在精细辨证和对中药性能以及运用经验基础上,运用中医“君、臣、佐、使”和“辅反成制”等组方原理,将多味中药(饮片)配伍运用的形式。它体现了中医治疗重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施治的法则。笔者从有关文献中归纳出了中药复方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由两个或数方合用而治疗较复杂病症的方剂,即重方、合方,如八珍汤。二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饮片配伍组成的方剂。三是指适应现代药学对多成分药物的认识范畴,对多组化学特征的中医方剂的通称(其实中医方剂并不全等于中药复方)。由此可见,中药复方概念的内涵,随着其构成要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进而并呈现一定的层次性。一般来说中药复方多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饮片配伍组成的方剂。中药复方既包括了千百年来临床证实疗效确切的古方(经方),也包括了临床常用的新复方。如《黄帝内经》记载的13首,东汉《伤寒杂病论》的375首,唐代《备急千金要方》的5300首,《千金翼方》的2900方,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16834方,明代《普济方》的61739首等等。随着中药复方的不断丰富,中药复方不仅成为了中医临床用药形式和主要手段,而且也为如今中药复方新药(新药的主体)以及今后复方有效部位新药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处方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医概念体系需要细化和重构,在对中医辨证、辨病内涵实质进行再分析基础上,认为目前中医辨病辨证认识存在着关系不清、临床功能定位模糊等问题,阐述了细化重构中医辨治理论模型的必要性,并初步探析了辨病与辨证二者的趋同关系、互补关系、矛盾关系等,给出了面对辨病、辨证、辨症等多重认识时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中西医比较中发展中医大连市传染病医院(116011)洪伟中西医学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化环境,在各自的异质的土壤里形成的医学体系。一、中医是以朴素辩证的、宏观思辨的、定性描述的思维过程。以形象思维、类比方法为主要的方法论。从宏观角度认识人体,辨证...  相似文献   

17.
中医现代化研究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现代化研究思路的探讨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130021)崔岚林栋一、当前中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关于证明和论证方面的研究在对中医药的诸多研究中,有一类研究旨在应用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去证明和论证中医理论、临床疗效,甚至中医的诸多学说和诊疗方法。这一类研...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并重继承与创新并进山东省平度市中医院(266700)刘景武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已成为既定方针。中医要振兴,必须提高临床疗效,扩大医疗阵地。其突破口就是中医经典的继承与发掘。继承与创新并进,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现代...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谈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辽宁省人民医院(110032)尚弘光一、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检查之间的矛盾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或中医治病的基本出发点主要在于中医重视并着眼于机体的反应──即“证”上。中医对疾病的概念,实际上是以出现临床证候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20.
无证可辨浅识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精髓。无证可辨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医者辨证方法和技能有关,另一方面确实存在无证可辨的现象。为提高辨证水平,医者既要重视病性特点、病因、六经病辨证特色;也要积极引入中医“病”的概念和微观辨证,因为中医辨病在特定情况下可弥补辨证的不足,而微观辨证的深入研究则可能为无证可辨提供客观依据。为此,才可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无证可辨的尴尬,并使中医诊断学内容臻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