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人工晶体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眼科(广州510282)徐小平人工晶体的发明与临床应用的成功,确实给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巨大福音。当今,它已成为白内障复明卓有成效的先进手段。回顾从人工晶体(intraocularlens,IOL)的发明到现...  相似文献   

2.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是波前像差技术与现代白内障手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也是多学科联合发展的结果。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较传统球面人工晶状体可明显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倘若能实现个体化设计,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有望取代球面人工晶状体成为人工晶状体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是波前像差技术与现代白内障手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也是多学科联合发展的结果.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较传统球面人工晶状体可明显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倘若能实现个体化设计,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有望取代球面人工晶状体成为人工晶状体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的提高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术理念已由原来的白内障复明手术逐渐向白内障屈光手术转变,手术目的已不单纯局限在复明,而是旨在恢复更合乎生理状况的视觉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关注的重点也逐渐从手术效果、术后视力的恢复,过渡到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程度、满意程度上来。使得白内障的手术治疗过程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体现了当代医疗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自内障手术治疗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的提高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术理念已由原来的白内障复明手术逐渐向白内障屈光手术转变,手术目的已不单纯局限在复明,而是旨在恢复更合乎生理状况的视觉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关注的重点也逐渐从手术效果、术后视力的恢复,过渡到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程度、满意程度上来。使得白内障的手术治疗过程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体现了当代医疗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的提高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术理念已由原来的白内障复明手术逐渐向白内障屈光手术转变,手术目的已不单纯局限在复明,而是旨在恢复更合乎生理状况的视觉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关注的重点也逐渐从手术效果、术后视力的恢复,过渡到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程度、满意程度上来.使得白内障的手术治疗过程更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体现了当代医疗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作为一个特殊高危群体,手术风险不容忽视。结合以往临床经验,就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一阐述。以期警示临床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认真作好术前风险评估,实事求是,因人而宜,针对每一位患者的自身条件作出最优化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8.
角膜移植发展简史及其认识论意义潍坊医学院(261042)孙兴才,刘典恩角膜移植是用透明的角膜片置换混浊或有病变的角膜,以达到增视或治疗的目的,是现代卓有成效的治盲手段之一,也是继白内障手术之后眼科领域里又一重要的复明手术。角膜移植的发展经历了近200...  相似文献   

9.
全球因白内障致失明者大约2 000万人,导致低视力者3倍于此数字,即6 000万.手术可使白内障失明者视力恢复正常或有用视力.每年每百万人口接受白内障手术的人数(白内障手术率)是在不同环境中衡量眼保健工作的有用尺度.白内障手术率在各国之间以及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都存在极大差异,最高者比利时16 000例/百万,2004年统计我国448.7例/百万,2005卫生部制定的2006~2010全国今后5年白内障手术率要达到700例/百万.这种差异是受所在国和地区及患者本人的经济和文化程度及其他社会因素所制约的,即使具备手术服务也很难予以利用.本文拟就防盲治盲20年间,辽宁省及大连市白内障复明手术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制约国人白内障复明手术的社会因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全球因白内障致失明者大约2000万人,导致低视力者3倍于此数字,即6000万。手术可使白内障失明者视力恢复正常或有用视力。每年每百万人口接受白内障手术的人数(白内障手术率)是在不同环境中衡量眼保健工作的有用尺度。白内障手术率在各国之间以及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都存在极大差异,最高者比利时16000例/百万,2004年统计我...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使得广大糖尿病患者术后获得了良好视力,但作为一个特殊高危群体,手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本文结合以往我科临床经验,按照发生率的高低,就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一剖析,并参照相关文献,讨论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预防或减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期警示临床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制度,针对患者具体情况,依据临床专业理论和经验,作出最优化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关节外科学是近40年来发展变化最突出的医学领域之一。目前人工关节置换已经成为治疗严重关节病损的临床标准手术。本文通过系统论的基本原则论述了人工关节外科学的发展历史,人工关节假体材料研制、假体设计安装和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白内障术后黄斑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来早期明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黄斑区病变.采集我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改善不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OCT检查,观察其图象特征.结果提示术眼黄斑区OCT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厚度增加;黄斑区增生膜形成,部分伴有黄斑区视网膜水肿;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黄斑裂孔形成;老年黄斑变性(萎缩性),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断裂、厚薄不均;部分病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增殖、断裂,表现为色素上皮损害.OCT由于其独特的横截面成像技术,通过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及观察视网膜反射性的改变,可以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发现黄斑区视网膜的病变,定量地了解病情的变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来早期明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黄斑区病变。采集我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改善不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OCT检查,观察其图象特征。结果提示术眼黄斑区OCT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厚度增加;黄斑区增生膜形成,部分伴有黄斑区视网膜水肿;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黄斑裂孔形成;老年黄斑变性(萎缩性),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断裂、厚薄不均;部分病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增殖、断裂,表现为色素上皮损害。OCT由于其独特的横截面成像技术,通过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及观察视网膜反射性的改变,可以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发现黄斑区视网膜的病变,定量地了解病情的变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前颈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切除病变椎间盘和椎体间融合的手术方法,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应用预示着脊柱外科治疗学新纪元的开始。简要介绍了Byr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了随访和分析,总结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治疗优势和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客观评价了人工颈椎间盘技术,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手术中的适宜技术与诊疗最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过度医疗,普遍的原则是大力推行适宜技术、适度医疗,并努力实现诊疗的最优化。在我国现阶段,适宜技术是一个宽泛且较低的标准,白内障手术中的适宜技术并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达不到最优化医疗的要求。相信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健全,白内障患者可以享受到最优化医疗。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过度医疗,普遍的原则是大力推行适宜技术、适度医疗,并努力实现诊疗的最优化.在我国现阶段,适宜技术是一个宽泛且较低的标准,白内障手术中的适宜技术并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达不到最优化医疗的要求.相信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健全,白内障患者可以享受到最优化医疗.  相似文献   

18.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3月54例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术后随访,利用临床关节功能及放射学检查进行分析。54例手术患者血糖控制满意且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按Harris评分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74%(14/19),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91%(32/35)。未发现感染及假体松动现象等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有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没有严重的并发疾病,在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的情况下,可以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前肝衰竭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肝衰竭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基于肝脏具有强大再生能力,人工肝支持系统作为一种“过渡”措施,为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恢复赢得时间。人工肝支持系统根据性质不同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和混合型人工肝。目前非生物型人工肝已在肝病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但生物型及混合型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因此本文对人工肝的作用、临床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决中人工问题的设计邵志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引言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问题解决都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领域,有关研究文献不可胜数、但是,这些研究的一个最大弱点是普遍性太差。其关键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一种通用的、对其变量可以系统地加以控制或操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