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志铭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7,18(2):108-109
也谈“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兼与王国富、周勤先生商榷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52)王志铭《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1期发表了王国富先生的“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下称探幽),我拜读后,耳目一新,觉得是一篇有创新的好文章,尽管有... 相似文献
2.
3.
周勤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5,(7)
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质疑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1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的文章(以下简称心理一文)。心理一文提出心理世界结构假说,认为人有三个心理世界并存。三维心理世界假说并无新意,...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心理世界结构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心理世界结构假说河南省职工医学院(450003)王国富,李菊英,付丽一、论点与机制我的假说的基本论点是:人有三个心理世界并存,即社会性心理、动物性心理、内脏性心理(自动性心理)。在正常情况下,这三维心理处于正常的构型状态,进... 相似文献
5.
6.
笔者在本刊1998年第1期发表《烧伤治疗“二派”矛盾浅析》一文后,荣幸地引起了张先生的注意。于是第6期看到张先生的《“矛盾”的困惑与困惑的思考》。笔者看后很受感动,对张先生的学术态度、科学态度非常敬佩,并且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商榷。一、关于烧伤治疗分派问... 相似文献
7.
王志铭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8,(4)
三维心理世界划分的现实性、客观性及不足之处———再与周勤、王国富先生商榷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郑州450052)王志铭王国富先生的“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一文发表后(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16卷第1期),引起不少人关注,并发表了不同意见的... 相似文献
8.
樊嘉禄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9,(4)
拙文如此论证'推不出...'[1](文[1])指出了陈少宗先生全息生物医学与美学[2]一文(文[2])的逻辑问题。笔者不懈的是,陈先生的新作科学美学与科学理论[3](文[3])中,虽提出一些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但仍坚持文[2]中某些难以成立的论点。为辨明真理,本文就科学假说的美与真理性的关系问题再次就教于陈少宗先生和对此有兴趣的读者。陈先生认为,'科学认识正确与否'之说是自相矛盾的,应修正为'理论认识的正确与否'。理由是:既然是科学认识,那么一定是经过了实践的最终检验,否则怎么能将认识称之为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关于人性、人的本质和人道主义的讨论 ,到 80年代中后期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再到 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所谓“人学”热 ,中国哲学界对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个基本的共识是 :人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 ,在马克思哲学中 ,并不存在所谓“人学的空场”。不过 ,上述研究基本上还只是看到了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对象意义 ,还没有把它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内在理论维度去理解和确认。俞吾金教授在《人文关怀 :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 (《光明日报》2 0 0 1年 2月 6日。以下简称“《俞文》”)中提… 相似文献
10.
论烧伤医疗二派矛盾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兼与李锦平,王平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唯物辩证地看问题,解决烧伤医疗二派矛盾,首先必须承认该矛盾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即弄清双方的本质差异和联系及发展趋势。鉴于李锦平、王平先生在对烧伤医疗二派矛盾进行“辩证的分析”时,一方面认为“对湿性学术及其药物”应从“本质上去了解它”,有承认该矛盾之意;... 相似文献
11.
也谈“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兼与刘清平先生商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土封给他 ,使他又富又贵。万章很不理解 ,愤愤不平地说 :难道仁人是这样的吗 ?对别人加以惩处 ,对弟弟却封以国土 ,这不是坑了有庳的百姓吗 ?用刘先生的话来说 ,这不是任人唯亲、大搞腐败吗 !?彼时不是现代社会 ,不可能有现代社会干部选拔的制度与办法。封邦建国制虽是西周以降宗法封建制度的三原则之一 ,但在西周以前已有端倪。孟子是有经 (原则性 )有权 (灵活性、变通性 )的儒学大师 ,他曾说过 :“执中无权 ,犹执一也。”在对这一古史传说的解释中 ,孟子的高明之处在于 :第一 ,从德性伦理和社会道德的层面 ,借解读舜这样的圣人的故事 … 相似文献
12.
再谈所谓“科学美”──答徐恒醇先生并与徐纪敏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恒醇先生对拍文《科学美质疑》(载《哲学研究》,1997年第12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促使我进一步思考了相关的一些问题。结果是我更加坚信所谓“科学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不能成立。我愿将鄙见申述如下,求教于徐恒醇先生和莘莘专家。一、关于美的本质特征普通言语的语词总是有多种含义,所以往往显得模糊不定,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碰到的现象,诚如卡西尔所说:“与科学的术语相比较,普通言语的语词总是显出某种含糊性,它们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这么模糊不定和定义不确,以致经受不住逻辑的分析”(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现实”概念和哲学史的基本问题,反对将其“两个凡是”命题中的“现实的”改译为“真实的”,原因有二:首先,“现实”概念内涵丰富,在黑格尔体系中是指真理将要从可能性和偶然性中实现出来的一种动态过程,具有时间性和历史性;其次,从哲学史的角度追溯,“现实”概念源自于亚里士多德关于潜能与现实的学说,黑格尔试图调和现实与理想(理念)的关系问题.“真实的”译法根本无法准确表达黑格尔哲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一、宗教本质讨论的大概回顾 对一件事物进行定义,就是对一件事物的本质进行说明。对宗教进行定义,就是对宗教的本质进行准确的描述,也就是解决“宗教是什么”这个古老的问题。 在西方,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是从迈克斯·缪勒以后才真正兴盛起来的。然而,人类的宗教现象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加之人们都是在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认识宗教, 相似文献
15.
张一兵先生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拉康哲学的问题式》(以下简称张文,凡引该文只注页码)的论文。该文从哲学史(主要是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角度,运用哲学的论证方法(如证伪法和辩证法),向我们展现了理解拉康理论的一个全新视角,对进一步推动国内哲学界有关拉康理论的讨论不无裨益。张文的论证路子似乎暗合了拉康理论所具有的浓厚哲学色彩,不过,笔者却以为,从哲学角度来理解拉康理论,譬如张文从存在论的角度来解释,并不妥当。本文试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求教于方家。一张文一开始就亮出其观点:“依我的理解,拉康的所谓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是对丁耘先生《生生与造作》一文的回应。尽管笔者非常认同丁耘对生生与造作的区分,但认为这种区分仍显不够。柏拉图的创造和亚里士多德的制造模式,是西方哲学理解存在之形成的基本模式,海德格尔对此也做过深刻反思,但并未脱离制造的模式。本文依据《周易》阐发中国哲学中的生生模式,以为生生是阴阳二原则相互作用而化生万物,这与西方取象于手工业制造的理解方式迥然有别。在中国思想中,阴阳交合而生万物既是宇宙论的基本理解,也是人伦秩序的开端,因而孝敬是被生者对其生命来源的反思性确认,是对生命尊严的庄严确认,所以是人性论的起始之处。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光明日报》2 0 0 0年 1 2月 1 2日 ,以下简称宫文 )一文中 ,宫敬才先生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风靡当下的全球化理论联系起来 ,比较二者的同和异 ,揭示了某些西方学者在全球化理论的美好词语下包藏的霸权主义用心 ,给人以许多启发。但贯穿全文的一个核心观点 ,即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理论都“秉承线性历史观” ,线性历史观是历史观的科学形态 ,却是我不能赞同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贯穿于辩证法三条基本规律中的一个科学思想 ,恰好是非线性观点。如果说统一物中的两个… 相似文献
18.
19.
李先焜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两篇论文(《语言、逻辑与语言逻辑》,1986年第8期;《指号学与逻辑学》,1988年第9期),批评“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的观点,论证他自己的“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的观点。我认为,李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涉及到“逻辑究竟是什么”这个根本性的逻辑哲学问题,因此应该在更广大的背景中去审视它。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问题已然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对王国维美学的现代性理解应该在现代性的知识学、价值学、本体论三个层面中全面地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