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心理世界划分的现实性、客观性及不足之处———再与周勤、王国富先生商榷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郑州450052)王志铭王国富先生的“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一文发表后(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16卷第1期),引起不少人关注,并发表了不同意见的...  相似文献   

2.
再谈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兼与王志铭、王国富先生商榷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文)在《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7期发表后,我曾收到诸如科技出版社、文库、辞书等编委邀请入选的函件,可...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心理世界结构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心理世界结构假说河南省职工医学院(450003)王国富,李菊英,付丽一、论点与机制我的假说的基本论点是:人有三个心理世界并存,即社会性心理、动物性心理、内脏性心理(自动性心理)。在正常情况下,这三维心理处于正常的构型状态,进...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心理三界说┐辨析兼与周勤、王志铭同志商榷河南职工医学院(郑州450003)王国富拙作《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心理世界结构假说》〔医学与哲学·1995;16(1):43〕拜世后,不断收到多家科技出版、文库、辞书之类编委邀请入选...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质疑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1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的文章(以下简称心理一文)。心理一文提出心理世界结构假说,认为人有三个心理世界并存。三维心理世界假说并无新意,...  相似文献   

6.
自拙作《心理健康与变态原理探幽》[1] 在本刊 1995年第1期发表后 ,引起争鸣至今已有 5年。在争鸣中双方受益匪浅 ,进步不小。激励了深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了自己的鉴别能力、找到了应从辩证认识论高度探讨心理活动规律的方向 ;周勤同志也逐渐弄清了一些专业上的一些基本概念 ,逐渐承认了一些事实 ,尤可喜的是周勤最后提到弗洛伊德的“精髓”和辩证唯物主义对意识的本质认识 ,这很好。1 剖析弗洛伊德理论“精髓”弗洛伊德的理论精髓是什么 ?周先生在“能这样从辩证认识高度探索心理活动规律吗”[2 ] 一文 (以下简称“能文”…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探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与教学模式。结果表明(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辅以心理咨询是眼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2)不同系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为“面上集中释疑,线上互相解疑,点上个别辅导”。  相似文献   

8.
《医学与哲学》1998年第10期刊登了王国富同志的一篇题为《应从辩证认识论高度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文章(以下简称辩证一文)。王国富同志这种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精神令人钦佩,关于界说的评价笔者已发表文章阐述过[1,2],在此不想重复;但笔者认为辩证一文并不辩证,其概念混乱不清,推理错误,辩证的结果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并且辩证一文完全没有领会弗洛伊德理论的精髓。辩证一文说:“我又将意识合并到社会化心理中,因为意识是社会化的产物,这样体现了意识的本质属性。意识这个词我避而不用,还主要因为这个词实在不‘通俗…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一)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渭心理健康足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显然,这一定义,过分突出了个人经验,而且“最佳”状态的标准,也难以掌握。  相似文献   

10.
1992年,我曾发表《从马王堆帛书本看<系辞>与老子学派的关系》一文(见《道家文化研究》第一辑),文章的结论与陈鼓应先生关于《系辞》为道家作品的创见不谋而合。一年之后,廖名春先生又发表《论帛书<系辞>的学派性质》一文(刊于《哲学研究》1993年第7期),针对陈鼓应先生和我的一些见解提出尖锐的反对意见。细读廖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廖文”),觉得功力深厚,议论亦颇精致,极有利于推动关于帛书的研究与争鸣,然而廖文中的误会及疏漏之处也有不少。例如,廖文首句说陈鼓应先生和我都受“道家主干说”的支配,其实陈先生只是…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末,当西方鸦片商人登上中华大地时,最感惊异的景象,也许要算当时正在兴起的“百岁人瑞坊”了。它可以视为信仰的丰碑。中国人信仰什么?一般认为,士人信奉儒、道,庶民信仰杂神。然而最简括的表述,可说共同信仰一个“老”字。儒家,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悉以伦理学为范围”(参见《中国伦理学史》),其出发点为孝悌,即尊老敬长。道家,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出发点是全生避害”(参见《中国哲学简史》)即“修道而养寿”(《史记·老子传》)。杂神的迷信,则与“人老成精,物老成妖”(《晋书·五行志》)的观念紧密相联。所以…  相似文献   

12.
“矛盾”的困惑与困惑的思考———兼与李锦平、王平先生商榷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生(重庆400038)张进军《医学与哲学》1998年第1期发表了李锦平、王平先生的烧伤治疗“二派”矛盾浅析一文(以下简称“浅析一文”)。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当前烧伤医学界的一大“矛...  相似文献   

13.
论老聃之“道”与“自然无为”张钦一、“道”与“自然”《道德经》五千言,言“道”之处凡七十三见,试图解决三大层面的问题:一是宇宙源起与运化规律的问题;二是社会问题;三是人生问题(即个我的身心问题)。其“道”的使用在不同的层次上有不同的内涵。陈鼓应先生在...  相似文献   

14.
徐道邻先生的《语意学概要》一书(香港友联出版社1956年初版,1969年再版),内容深入浅出,且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在台、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备受欢迎,被誉为我国第一本介绍西方语意学的专著。但它有关“笼统与概括”和“词不达意与标准语义”两个重要问题有值...  相似文献   

15.
玻尔“并协原理”与《八卦太极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尔“并协原理”与《八卦太极图》李仕 R.L.韦伯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01~1984》 ̄1)中介绍玻尔时说:“玻尔的名字是与下面两个原理分不开的。一个是‘对应原理’(1916年),它是说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在线度很大时,必然逐渐趋于经典概念?..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先生的“文明冲突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他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危机,已由西方与苏联集团意识形态的对抗,转变为文明冲突”。从表面上看,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个学术问题,其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学更应重视中层理论的价值──兼与蒋影明先生商榷谭建光近日拜读《学海》1993年第6期发表的蒋影明先生所撰《社会学:决定进退的两个主战场》一文(以下简称“蒋文”),颇有感触。首先,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文人纷纷谈论下海,社会学人士亦较多注重微观研究...  相似文献   

18.
如此论证“推不出”———与陈少宗先生商榷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研究室(合肥230026)樊嘉禄一《医学与哲学》1994年第6期刊载的陈少宗先生《全息生物医学与美学》一文(以下简称“陈文”),从科学美学的角度对全息生物医学的科学性作出证明。笔者认为,其立题...  相似文献   

19.
医院转变医学模式的十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转变医学模式的十点建议河南职工医学院(郑州450003)王国富河南新乡医学院(453000)梁振洲河南省卫生厅(郑州450000)袁东河指导当前医院管理应把医院的心身医学建设作为医院内涵建设的核心来抓,从整体上扭转现代医院的模式。我们建议可从十个...  相似文献   

20.
对于如今一些父母亲,笑吟吟地“接纳”别人赞扬自己子女的聪明和有作为的镜头,不知怎么地,让我总会忆起东坡先生的((洗儿戏作》诗来:“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当然东坡先生非凡人,治国经邦都有建树,著文作诗名冠天下,其作派已到了“总与儿童谈平和”的境界,作为有着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来说,他的弦外用意,自是颇有深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