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田疗法是日本特有的一种疗法,主要用于神经质的治疗和心理卫生指导。本文简要介绍了森田疗法和神经质症,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神经质症的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2.
森田疗法是20世纪20年代由日本人森田正马创立,因该疗法不同于许多西方心理疗法,又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具有良好的疗效,所以在我国被广泛的应用。下面是笔者应用森田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指导思想,对一例初一新生学习焦虑症进行心理指导的咨询札记。 第一次会谈:这名初一新生拿着一封短信很焦急地找到我,在他期待的目光注视下,我很认真地  相似文献   

3.
森田正马博士及其顺应自然的心理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作为一名高校主讲日本语、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师,1989年有幸承蒙日本森田疗法学会理事长、日本浜松医科大学精神神经科教授大原健士郎先生来函委托,翻译了日本森田正马博士的遗著《神经质的实质与治疗——精神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森田疗法被西方学术界誉为禅疗法。森田疗法受佛教之禅宗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其治疗模式可知:森田疗法虽与禅宗有所关联,但是与作为古印度佛教之源的原始佛教宗旨完全相悖;森田疗法依托于禅宗,但与禅宗修行的目的有本质区别;森田疗法与禅宗的关联主要体现在"顺应本心"、"参话头"、"守一不移"等观念上。换言之,森田疗法从根本上源于道家之自然,而这恰好与禅宗的形成中吸收了道家理念的事实一脉相承。因此,森田疗法名为禅疗法,非佛教修行法要,实则体现了道家自然之韵味,从根本上符合人类身心修养的旨趣和韵味。  相似文献   

5.
森田疗法中的辩证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田疗法创立于 2 0世纪 2 0年代 ,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 ,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 1977年 ,世界精神医学大会对森田疗法进行了专题讨论 ,它才作为心理治疗方法的一种 ,在国际上受到关注。森田疗法带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征 ,其指导思想与中国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符合中国传统思维的习惯 ,因而自 80年代末传入中国以来 ,深受中国学者的亲睐。森田疗法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 ,我们曾撰文阐述森田疗法的认识论问题 (《医学与哲学》1997年第 6期 ) ,本文着重分析其治疗原则中的辩证法思想。1 不抗拒症状就能消除症状森田疗法认为 ,人们应该正…  相似文献   

6.
内观疗法与森田疗法并列为两种独具特色的心理疗法,具有东方文化色彩。本文从不同方面对集中内观疗法与住院森田疗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内观疗法与森田疗法并列为两种独具特色的心理疗法,具有东方文化色彩.本文从不同方面对集中内观疗法与住院森田疗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神经质症发病机理至今尚无公认的解释。森田疗法是当前公认用于神经质症治疗的有效手段,该理论是一种集东方智慧生活哲学的体现。可以尝试从系统科学耗散结构论的角度出发来初步探讨森田疗法及其进展对于神经质发生机理与治疗存在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神经症的行为疗法与森田疗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认为两种疗法在临床实践中都是以行为为核心的;但二者所侧重的行为并不相同,在治疗目标上也不相同,行为疗法与森田疗法在神经症治疗中存在优势互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森田疗法在治疗强迫思维方面因其良好的疗效得到了咨询界广泛的认同。本文以森田疗法为主要疗法结合精神分析,行为疗法和禅探讨一套适合于门诊的治疗强迫思维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心因性失眠是由单纯明显的个人心理因素引起的睡眠不良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偶然失眠是正常情况,然而,偶然失眠可能会形成长期的必然失眠,如何防止这一过程的转变是值得关注的。森田疗法的理念"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治疗强迫症等的关键之所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不仅是心理治疗的理念,更是一种开放的人生态度。本文尝试从森田疗法角度探讨如何治疗心因性失眠。森田疗法对于治疗心因性失眠有必要作出理论性探讨,以期为以后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神经质症发病机理至今尚无公认的解释.森田疗法是当前公认用于神经质症治疗的有效手段,该理论是一种集东方智慧生活哲学的体现.可以尝试从系统科学耗散结构论的角度出发来初步探讨森田疗法及其进展对于神经质发生机理与治疗存在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森田疗法与心理分析是目前我国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两种东西方心理疗法。它们都是为治疗神经症而创立的。仔细考察两种疗法 ,我的发现并不像高良武久所说的 ,森田疗法是对心理分析疗法的彻底否定[1] 。两种疗法有相似的人性观 ,因而在病因的诠释、治疗原则上同大于异 ,只是各俱其文化特色的治疗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迥然不同。1 人性的假说有关人的科学探索离不开关于人类本性的基本假说。森田和弗洛伊德的治疗模式也反映了他们对人性的理解。从决定论和自由选择这一人性维度看 ,可以说他们都是决定论者。森田认为 ,我们的身心活动是受因果法则…  相似文献   

14.
森田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森田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两种疗法作比较分析。尽管这两种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上迥然不同,但在发病机制的解释和治疗原理方面,它们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对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阮学云  胡坤 《心理科学》2011,34(5):1247-1251
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目前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构建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是实现其目标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础。系统阐述了熵概念、熵增原理及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心理系统作为一种耗散结构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心理系统进行熵分析,初步探讨了构建心理和谐的方法与途径,并在森田疗法的实际案例中进行剖析,为研究和谐心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6.
陈婧 《社会心理科学》2010,(4):105-108,122
本案例报告了一位青年女士由于遭受丈夫去世、相亲失败的打击后产生对身材的扭曲认识而拒绝进食,对变胖有极度恐慌,精神衰弱、情绪不稳、睡眠不好。通过咨询确诊其为神经性厌食症,经过采用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森田疗法对求助者进行了5次心理治疗,并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自我觉知的适应、不适应性及其在心理疗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觉知是当注意力指向个体自身时对自己所产生的内部主观状态,根据其指向及程度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自我觉知在心理过程中既有适应性,如促进自我了解、对他人的理解、提高自尊等;但过度的自我觉知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诸多研究对其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很多心理疗法中都涉及到自我觉知对心理状况的影响,包括格式塔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森田疗法等等。如何保持适度的自我觉知以促进心理健康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医学与哲学》1997年增刊发表了二位先生的大作《论老庄哲学与现代认知疗法》 ,提出 :“认知治疗通常采用认知重建、自我指令训练等方法 ,而老庄哲学中的处世养生之道 ,恰恰是一付缓解精神紧张的清凉剂 ,其中不少内容经过提炼整理 ,都适合于重建认知或作为自我训练的指令。”[1] 之后 ,杨德森先生在他主编的《行为医学》一书中 ,又专辟一节 ,论述“道家处世养生法的认知心理疗法” ,把道家认知疗法与森田疗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应当肯定的是 ,创造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并使之在各种心理疗法中占有一席之地 ,是中国医学…  相似文献   

19.
近代国学大师刘师培,是古文经学家,也曾是政治上的活跃人物。1907年,刘师培在章炳麟等人的邀请下,携夫人一同东渡日本,其思想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其一,刘师培借鉴日本的国粹思想。刘师培是中国近代最早使用"国粹"词汇的国学者之一,据学者考证,"国粹"一词,是日本学者把英语Nationality一词翻译成日文的词汇。东渡日本的刘师培也深受日本"保粹"派的影响,借鉴日本的"国粹"词汇而力图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由于我国的近代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侵蚀,为了抵制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借鉴日本的"国粹"思想,于是在国内也开始了保存"国粹"的运动。其二,刘师培汲取日本近代的反专制思想。在日本刘师培受到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刘师培夫妇在日本成立了"社会主义讲习会",宣传社会主义。其三,刘师培"国学"深受日本思想的影响。刘师培受到日本国学复兴日本"古学"的影响,也主张复兴中国"古学",挖掘本国文化之固有精神。  相似文献   

20.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启蒙运动的缔造者,是日本资本主义文化的先驱者,也是一位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理论家,他的名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他一生著述颇多,从其著作中可以看出其对"儒学"思想的排斥,以及对西方近代思想的汲取。福泽谕吉还提出"脱亚论",日本学者丸山真男一针见血地指出福泽谕吉的"脱亚",实际上就是"脱儒"。福泽谕吉提倡以欧美为目标改造日本社会;排斥"儒学",提倡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其思想的实质,就是想汲取西方近代文明之精华,谋求日本之独立,发展日本之文明,使日本尽快强大。福泽谕吉继而站在了"国权主义"立场上,拥护"天皇制度",积极地为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大造舆论,极力倡导"脱亚入欧"论,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