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器官移植术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器官移植已成为挽救各类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最有效手段。然而,移植排斥反应依然是困扰移植学界的难题。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过程中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用辩证思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局部免疫抑制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类比方法在科研选题中的应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中心实验室(重庆630038)李勇一、免疫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待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器官移植的根本目的是使供体器官能够在受体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以替代由于疾病所致...  相似文献   

3.
关于异种器官移植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器官短缺的问题日渐突出,80年代末起异种器官移植的应用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形成热潮。但研究表明,克服异种移植排斥非易事,异种器官移植可能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的传播,以及异种器官分子不相容性造成的种属屏障,都使异种器官移植的前景难料。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植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诱导免疫耐受克服移植排斥反应已成为器官移植的主要研究目标。Starzl提出“双向移植排斥理论”并阐述临床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下移植排斥反应的特点,突破了原有单向移植排斥理论的框架。“双向移植排斥理论”及理论内存在的问题给予我们众多有益的思考,在移植免疫学研究中,只有坚持用系统原则动态的看待事物间的联系与矛盾,进行科学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移植免疫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移植免疫学的新突破与器官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器官移植是建立在移植免疫学基础上,移植免疫学基础研究的每一个进展都推动了器官移植的发展。90年代以来,Starzl提出了移植排斥的“双向移植排斥理论”,反映了在临床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情况下,移植排斥的特点,是移植免疫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地临床器官移植耐受的诱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肿瘤抗原与肿瘤免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已成为极具潜力的抗肿瘤手段。肿瘤抗原与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之间形成了一个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研究肿瘤研究自身的免疫学特性以及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中的热点。一方面,可利用增强肿瘤细胞的抗原性来增强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另一方面,纠正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障碍,以增强其刺激免疫应答的能力,并辨证地分析了这两方面在肿瘤免疫排斥中的作用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器官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那些已经不能用其他疗法治愈的重要生命器官终末期疾病的惟一有效的方法。同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由于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器官移植的法律,导致了国内器官移植的无序竞争,同时造成了可供移植器官的巨大浪费。《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能够有效地缓解这种矛盾,同时有利于发扬医学人文精神,体现医学伦理学道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叶,器官移植手术在临床首次展开,于70年代末,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外科技术的日臻成熟,器官移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而胰肾联合移植仅次于肾、肝、心移植之后居第四位[1].  相似文献   

9.
器官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那些已经不能用其他疗法治愈的重要生命器官终末期疾病的惟一有效的方法.同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由于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器官移植的法律,导致了国内器官移植的无序竞争,同时造成了可供移植器官的巨大浪费.<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能够有效地缓解这种矛盾,同时有利于发扬医学人文精神,体现医学伦理学道德.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务工作者对器官移植的认识和意愿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器官移植已成为一种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至 1999年底 ,我国肾脏移植累计达到 2 910 6例次 ,其他如心、肺、肝、角膜以及脾脏、肠道等器官移植也在国内相继开展[1] 。但供器官来源的严重不足 ,已成为制约临床器官移植的瓶颈 ,严重影响了器官移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供器官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如医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医务工作者作为器官移植工作的行为主体 ,他们对器官移植相关问题的认识和观点对器官移植和相关立法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们对医务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1 对象和…  相似文献   

11.
生物反应调节与肿瘤自然消退本质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反应调节与肿瘤自然消退本质之思考湖北省监利县朱河医院(43325)吴秋方肿瘤生物反应调节治疗的概念是在肿瘤免疫治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早在一个世纪以前,Ehrlich就发现肿瘤细胞带有可激起细胞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因而期望通过免疫反应达到排斥肿瘤的...  相似文献   

12.
从卡介苗成功治疗膀胱癌论肿瘤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治疗后的监测发现,卡介苗灌注后可引发肿瘤部位显著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反应,体内大多数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参与这一反应过程。这一结果表明,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必须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免疫隔离技术的开发利用,器官移植目前已经被公认为是治疗终末期疾病的一个临床选择,本文综述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与活体器官移植的优势与风险、活体器官移植后抗排斥与防治感染的问题以及哲学思想在器官移植诊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免疫隔离技术的开发利用,器官移植目前已经被公认为是治疗终末期疾病的一个临床选择,本文综述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与活体器官移植的优势与风险、活体器官移植后抗排斥与防治感染的问题以及哲学思想在器官移植诊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治疗后的监测发现,卡介苗灌注后可引发肿瘤部位显著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反应,体内大多数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参与这一反应过程.这一结果表明,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必须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6.
正从健康成人躯体上摘取部分器官移植给他人应遵循的伦理准则。活体移植的器官限于人体的复数器官或有良好再生能力的器官,单一或无再生可能的器官不在活体移植之列。概述活体器官移植起源于器官移植技术由幻想到实验的初始期,经历了18世纪至19世纪约150年的  相似文献   

17.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颁布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范引导着我国器官移植健康发展,然而,随着《条例》对器官移植供、受者条件的严格限制,尸体供器官数量迅速下降,亲属活体移植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结合《条例》,就器官来源短缺、保障活体供者安全、亲属活体供者选择和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作用等问题做出较详细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梅达沃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之一。他揭示了器官移植排斥的免疫学性质,开创了临床器官移植的新领域;他发现的获得性免疫耐受现象通过诱导移植耐受的方法,为最终彻底解决移植排斥奠定了基础,并因此获得196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梅达沃在音乐、歌剧以及哲学方面的修养,使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生物医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技术之后是法规和观念的更新--中国器官移植的重大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我国器官移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在器官移植的技术和基础研究有了理观念的更新.这种更新应建立在对器官移植的伦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之上.2003年我国关于器官移植的法规和观念有了新的突破,有关的管理办法和条例也在草拟之中.中国政府和医学界对器官移植始终持积极和慎重的态度,所谓"中国移植和买卖死刑犯器官"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捏造.  相似文献   

20.
目前,开展的异种移植研究主要以猪为供体源,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宿主抗移植物的免疫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和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感染,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异种移植引发的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有跨物种感染、卫生资源分配、动物的权利和人格同一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